第七届(Talmy)认知语义学国际研讨会(1号通知)

民生   2024-12-24 23:17   河南  

1

会议简介

认知语义学创始人Leonard Talmy 2019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创办第一届“Talmy认知语义学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这种小学科,深度交流的学术会议深受大家喜爱。此后,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研讨会先后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和第四届)、河南科技大学(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五届)承办。第六届于2024年6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得到了广大同行的热烈响应与支持,规模空前,共有16位中外学者做了主旨发言,19个平行组,正式会议代表300余人。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顺应广大同行对这一小学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需求,研讨会主办方决定继续主办该会议,下一届会议名称为“第七届(Talmy)认知语义学国际研讨会(The 7th International Talmyan Cognitive Semantics Conference)”。继续践行本会办会原则:“原创统领,古今相通,中外互鉴,学派相融,学科互用,大大学科,小小同行”,追求学术增量,促进人才成长,促进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和汉语语法理论的国际化,加强中、外、老、中、青学者交流。


主办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期刊

Cognitive Semantics编辑部

https://www.brill.com/COSE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http://fld.buaa.edu.c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中心

https://bhkj.buaa.edu.cn

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组委会 

https://cifcl.buaa.edu.cn/Intro.htm


承办单位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

河南大学《外文研究》编辑部


协办及赞助单位

Cognitive Semantics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外文研究》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荷兰Brill出版社


2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25年5月10—11日(星期六、星期日)

地    点:开封中州国际饭店(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21号)

会议形式:线下会议。

会议语言:英、汉均可。

参加对象:认知语义学研究学者及语言类大学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

会务费:1000元。全日制硕/博研究生凭学生证减半,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自理。


3

论文征稿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跨学科视野下语言与认知研究”,会议将围绕这个主题设置主旨发言、主题分会、论文宣读等环节。


现征集论文摘要,要求如下:


(1)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 认知语义学和事件语法

· 语义结构与认知机制

· 语义类型学与跨语言对比

· 认知语义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 构式演化与语法化

· 语料库语言学与认知语义学

· 认知语义学与语言教学

· 汉语语法理论的国际化

·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 其他语言和认知的应用与前沿研究


(2)摘要要求:英、汉均可,以WORD文档一页为限,上-下-右边距均为3cm,左4cm (包含装订1cm);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汉语为仿宋,字号设置为10-12号,行距可根据总字数调整。摘要需包含以下要点: 题目、作者、电邮、单位、关键词3-5个、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3)摘要提交:投稿摘要请发送邮箱:cose_07@163.com,邮件主题: COSE07-Abstract-姓名


(4)截止日期:2025年2月20日


4

大会发言专家简介


国外学者


(1)Leonard Talmy



Professor Leonard Talmy is emeritus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nited States). He is known for his pioneering work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more specificall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 and formal linguistic structures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emantic typologies and universals. He also specializes in the study of Yiddish and Native American Linguistics. He is known as one of the three founding father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2)Francisco J. Ruiz de Mendoza Ibáñez



Francisco J. RUIZ DE MENDOZA IBÁÑEZ is the co-head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group Lexicom. He has published close to 200 research paper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book series, has edited or co-edited eight books and authored or co-authored nine others, among them Cognitive Modeling: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2014, John Benjamins), which received the 2015 AESLA Research Award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and 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Modeling: Between Grammar and Language-Based Inferencing (Distinguished Lectur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vol. 25; 2021, Brill), Modeling Irony A cognitive-pragmatic account (2022, John Benjamins), and Figuring out Figuration: A cognitive linguistic account (2022, John Benjamins). He has delivered close to 300 invited talks and courses in seminars, workshops, and conferences across the world. Former editor of the Spanish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he is the founder and editor-in-chief of the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John Benjamins), and co-founder and co-editor of the book series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Mouton de Gruyter). He has served on 35 advisory boards for journals and book series. Besides other conferences and scientific events, he was the head organizer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ference (Logroño, La Rioja, 2003) and the 44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the Societas Linguistica Europaea (Logroño, La Rioja, 2011) and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panish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Logroño, La Rioja, 2022). He cofounded the Spanish Associa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8) and presided the Spanish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2011). 


(3)Martin Hilpert



Martin Hilpert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He holds a PhD from Rice University and he did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Institute in Berkeley and at the Freiburg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He is interested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language change,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corpus linguistics. He is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includ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 in English,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lish and Ten Lectures on Diachronic Construction Grammar. He is editor of the journal Functions of Language and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jour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国内学者(音序排列)


(4)李福印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英文国际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创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义学、事件语法、因果关系等;首提“事件语法”学科领域,提出 “宏事件假说”理论;出版学术专著10余种,主编DLCL等系列图书33种;主译Talmy的经典著作《认知语义学》(卷I、II);主编Handbook of Cognitive Semantics(卷I至IV);在Cognitive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创办“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主办23届),“认知语义学会议”(主办6届)以及“语言学学术争鸣与理论创新研讨会”等三个连续性学术会议;主持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1);任国际认知语言学会(ICLA)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汉语动补结构的宏事件历时语言类型学研究”、“基于汉语趋向动词的事件融合原则研究”及“现代汉语宏事件语义类型学实证研究”等;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曾在Harvard, Oxford, MIT, Edinburgh, Berkeley, SUNY Buffalo, Canterbury, CUHK, Otago, VU, Leiden等十余所大学留学及合作研究。


(5)牛保义



河南大学二级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曾任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河南大学《外文研究》主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牵头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期刊匿名审稿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田纳西州李大学、英国利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英汉语对比语言学和语用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5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108篇。


(6)杨大然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中国形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形式句法学、生物语言学和英汉结构对比。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专著、译著5部,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7)严辰松



广西大学君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996年至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语言学系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功能‒认知语言学、英汉语对比、现代汉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语苑研思》、《定量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专著3部,编著2部。在《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共有4篇论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卷》全文转载。


(8)张辉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熟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汉语惯用语结构的认知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项目“神经词汇学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语法加工的神经认知与个体差异研究”。出版《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认知转喻》(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认知语义学研究》、《熟语表征和加工的神经认知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批评认知语言学》(2022年)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Lingua,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国语》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的研究。


(9)张克定



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优秀专家”称号,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至今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East Asian Pragma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专著和高校教材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项目10余项,获得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励及其他科研奖励20余项。

三审 | 张璟慧

复审 | 许磊

初审 | 付江涛

责编 | 田林涛

编辑 | 韩晓妍

校对 | 王嘉悦 赵轩皎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高级翻译学院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团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