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不动摇,探索“一次成功”工程建设应用的更优路径。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在推进一种产品由传统装试模式转化为“一装一试”模式过程中,厚植“一次成功”理念,积极应用“成功树”保障分析法,加强全流程风险环节检测管控,深入探究创新技术实施路径,联合攻坚,步步为营,成功实现一种产品装试模式转化“一次成功”。
项目建设伊始,技术基础相对单薄、用户单位信心不足、参研单位认知框架不同等多重困难接踵而至,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着重顶层策划,加强统筹管理,第一时间成立装试模式转化“一次成功”团队。团队成员目标统一、职责明确、高效合作,将坚持问题导向与固有技术优势结合,立足产品研制全流程,潜心研究行业前沿装试模式革新优化的创新方法,借鉴其优秀经验成果,提出“技术质量问题梳理—风险源分析—研究制定对策—系统风险评估”的正确“解题公式”。
团队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加强技术交流合作,联合兄弟单位牵头编制出《一种产品装试模式转化技术方案》,并高分通过专家评审。随后,团队多次邀请并赴用户单位、参研单位进行交流汇报,用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与详实准确的研究数据破除信息壁垒,消除各方顾虑,汇聚出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
项目攻坚阶段,团队立足“人、机、料、法、环、测”等产品装试工作全流程、各要素,联合设计、工艺、生产等多方面,以保证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为基础,深度运用“成功树”保障分析法、PEFMA过程管控等工具方法,建立起涵盖百余台套相似产品的试车后分解、检查及故检信息数据库。以数据库信息为对照,团队全面开展风险环节识别与风险点定位,梳理出零件脱落、组件刮磨、油路漏油等10项风险点,并通过制定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开展集中专项技术攻关、加强装试样本数据统计等有效举措,动态优化工艺流程,常态提升质量稳定性,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聚力推动项目进展,保障产品装试模式转变“一次成功”。
“条件不足就创造条件,难题也能干出彩。”团队成员曹志广感慨道。一个个数据的快速更新,一个个举措的落实见效,不仅标志着该产品“一装一试”装试模式的成功转化,更描绘出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坚持正向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促进科研生产,着力用好“一次成功”工程建设成果的生动实践。
王金刚/文
张宇晗/图
本期责编:张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