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么做?
——与孩子共同面对
1、把夫妻问题放在夫妻之间去解决
父母之间未解决的婚姻冲突常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阻碍其安心上学。反过来讲,如果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或者即使有的夫妻冲突无法达成一致,至少能把矛盾局限在夫妻之间去讨论,不让夫妻之间的战火烧到孩子,达成双方都情愿接受的折中与妥协的话,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2、做孩子的“压力缓冲垫”和
“信息过滤器”
虽然社会大环境下,现在的孩子普遍很卷,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厌学问题。你会发现,那些看到孩子面对学业压力时只会发火,缺乏理智,甚至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的父母,更容易教养出厌学的孩子。这一类父母属于孩子的“猪队友”。而另外一些父母则会成为孩子的“神队友”。他们往往是孩子很好的“压力缓冲垫”和“信息过滤器”。
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难免带有一些自己的焦虑情绪,家长需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哪些是作为家长可以发挥作用去配合老师影响孩子的,哪些焦虑情绪是需要在自己这里过滤掉,没必要传递给孩子的。同时,家长也需要思考可以给予孩子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孩子就事论事地讨论。
与此同时,在应对厌学时,家长还需要承担孩子的“情绪缓冲垫”,即在孩子面临学业相关压力时起到承载和安抚孩子情绪的作用。靠近和理解孩子在先,讲道理在后。
3、以身作则,沉稳地面对逆境
孩子面对困境的第一反应要么是逃避,跑到网络和游戏中去寻求麻痹性的平静;要么是情绪崩溃,让自己成为一个“抑郁”或“焦虑”的病人。父母,在遇到挫折时要么整天意志消沉,悲观绝望;要么心浮气躁,乱发脾气,却要求孩子在遇到学业压力时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
这种“双标”不仅会让孩子觉得难以接受,也无法让他们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去面对逆境。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要及时意识到它的存在,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处理它,比如运动、独处、向朋友或是心理医生倾诉等。
4、做能够反思、成长和接纳的父母
处理好自已与原生家庭未尽的事宜,承担起父母的养育功能,接纳、回应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让孩子照顾你的情绪,成为父母情绪的垃圾筒。
用清晰、坚定而不带攻击的方式,向家人和孩子表达你的情感和需要,要做一个成熟的能够支持孩子的家长。
把你的期待变为良药,不把自已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给到与孩子理想相契合且够得着的期待,给予他现实性的支持,言行一致,不因孩子的失败而惩罚或者恐吓抛弃他。
5、等待和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允许孩子有一段迷茫、困惑一段时期,不着急催促他找到新目标。不强迫他们喜欢上学习,告诉他可以不喜欢上学,但你不能没有属于人生目标和理想。
定期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询问他最近是否有新的想法。如果孩子愿意讨论,就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开放地与他讨论你们各自对未来的看法和打算。如果你们观点不一致,不要急着评价或者反驳孩子。如果你们条件允许,给孩子去尝试他们未曾做过的,但心里一直想去完成的,对他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6、发现孩子的优点,
真诚地欣赏和赞美TA
去掉“骄傲使人退步”、“爱之深,责之切”这些不良的传统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第一个杀手锏,是留意他们身上任何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心理治疗的叙事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实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发明的。意思是指某件事,我们从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是一件坏事,但若换其他角度去看它其实是一件好事。换一副积极的“眼镜”看问题孩子的性格和特质,真诚地欣赏孩子和赞美他。
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应对伴侣的不满而攻击孩子,比如“你这点和你的爸一模一样的可恨”、“你这种急躁完全是遗传你妈”。
最后,该放手时就放手,父母凡事都要为孩子做决定和代劳的做法,会剥夺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权利。
首个厌学干预名医门诊来啦!
CSNP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联盟委员、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副主任医师张海生医生,将于9月6日下午开启杭州市首个儿童青少年厌学干预专项门诊,通过“一对一”科学的评估和综合性的干预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应对“厌学”难题。
门诊时间及预约
每周五下午13:30始
市一湖滨院区3号楼6层4号诊室
门诊预约二维码
联系我们
如您有任何疑问,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科室助理的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