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父亲是名老中医,享誉县中。我这一辈九个兄弟姐妹,四医四教,唯我却是这两样都不粘边。不知是受一医一教两哥子的业余爱好影响,还是受那位我最崇敬的高中班主任兼教语文老师的熏陶,一直喜欢文学艺术,参加工作、择业也与文学艺术粘上了点边。
我在哥姐们面前也曾多次自嘲式地说过: “你们八个哥哥姐姐不是医生就是教师,唯有我这幺兄弟,是搞了邪门歪道的哈。”
一辈子在文化部门摸爬滚打,对词、曲、演艺都有所涉猎,也基本上掌握了各门类艺术的编排创作及推出场面的规律。
在文化战线各单位供职三十余年,退休了,也就离开了演艺圈,过着许多离退休干部职工一样的生活,别无二致。快接近耄耋之龄了,对昔日热衷的那些戏剧歌舞也就淡然,并也远离了。再也没了管弦乐响起时那份激动;再也没有歌声嘹亮,舞步炫彩时那种冲动……一切都归于平淡与平静。
可是,这份文艺情怀,自小养成,这套谋食的技能,咋都抹不去。靠这些文艺技能,养了我,养了我的家,也无愧于供职单位发给我的那点薪酬。
12月20日这天上午,我去枫树社区卫生院抽饿血化验凝血四项与肾功,抽血后捱到11点半,就近便去社区老年食堂以老年人身份交15块钱吃午餐。吃饭时,发觉食堂进餐的人忽然陡增了许多穿各种戏服的中老年女性(这年头,中老年舞台上基本都是阿婆阿姨独霸亮相,秀艺秀美,圆了登台表演的那种儿时的梦,而大老爷儿们也不知都去哪了。)随便一问,原来是午后两点钟社区5楼剧场要举办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
这一下再环顾周围餐桌上这些画好妆的中老年女士们,真是细描精扮,胭粉敷抹,掩盖了平时的黄颜皱折,显得格外楚楚动人,妩媚迷人。身上的穿着佩戴,更是印证了“人是桩桩,全靠衣裳”这句老话,个个靓丽如画。这就不由得让我萌发了届时去5楼看演出的想法——反正回小区住所也就是睡个午觉,今儿就免了吧。离开文化界许多年了,也很长时间未进过剧场了,今日返剧场去观看。
这就么定了,想起想起,暗自觉得好笑。
饭后为时尚早,便去底楼社区的两会人员(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活动中心翻书阅览。一边翻书,一边在想象下午这场文艺演出会是个啥场面呢?久违了,不敢想,久别了,无法想。
到两点钟我准时乘电梯上5楼,小剧场内外已是人头攒动,说水泄不通那倒是夸张的说法,但的确十分拥挤,原来台上灯火通明,台下已是座无虚席。几乎全是参演人员及家属(那些给夫人们抱衣服的男人们),如我这个纯粹的老者观众,也许全场没有几人吧。想看无座,咋办?两点零五分钟,男女两主持闪亮登场。我寻思着想办法找个坐凳,腿疾之人拄着拐扙老站在剧场最后面,总是看着同样没座而站着观戏的人之脑袋肩背也不是办法。此时,头也冒汗了,忙摘下鸭舌帽擦汗。这一摘帽,灵感来了,马上复戴上鸭舌帽(还有意稍偏一丁点),凭我的拄着拐扙戴着鸭舌帽的打头,干脆来个“倚老卖老”,径直从最后边走中间过道,朝第一排找座去——根据以往在文化圈混的经验,我知道头一、二排的领导、专家、评委席往往都会有空位。刚到第一排,中间头一个位子上佩戴有牌子的修长中年女士站起来问我:
“大爷,你是找座位吗?”
我说:“就是,来迟了。”
她说:“头排没空位了,演出已经开始,在摄像,别老站着。来,我带你去找座位。”
于是随着她仄回佝着身子从前排往场子后边走去,真是座无一空。到了最后墙壁的签到桌前,她礼貌的请坐在那里的一位要参加演出的中年女士把铁椅子让给我坐。那女士也爽快地把椅子让了我她自己便坐签到桌上去。我忙不迭地向这两位中年女士道谢。
虽有椅坐,却让剧场后边站着的这些人遮挡着无法看到演出。于是,我便拖着椅子顺着右边的墙壁过道在剧场中段坐下。这,正是看演出的最佳位置,若要掏机拍照也方便,更不会影响别人观看。
有座了,也坐好了。我想,为了这份久违的文艺情结,我竟一反常态,来了个“倚老卖老”。是妥当还是不妥当?会不会‘’为老不尊‘’了呢?管他的,别去想那么多了,看演出吧。
老年大学文艺演出都是各班次的一年来的总结性汇报演出。合唱,舞蹈,朗诵,走秀,器乐……整台演出形式多样,演员们都是铆足了劲,认真表现,以最佳姿态,最华彩的一面展示给了观众,可谓是中老年的文艺狂欢节。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个关于‘’老‘’的话题自创集体朗诵诗。正能量内容,较为标准的男女声朗诵,几次获得全剧场掌声。难能可贵的是节目由朗诵班自己创作,若再精加工打造,此节目上市演,上省演应都是有希望的。
过去,对于走秀,总以为就是旗袍形式。这场演出的走秀竟有四支队伍不同风格的表演,异域风情,爵士风格,古典风韵,真可谓异彩纷呈,算饱了眼福。
平时看广场舞多了,对于舞蹈,总让人有审美疲劳的感觉,可这台演出除了新疆舞、江南水乡民间舞,还有个叫《神话》的古典舞。这超乎了我的预想。
我看了这些阿婆阿姨们的饱满热情的认真展示,真觉得在这个社区,社区老年大学是下了硬功夫的,做到了‘’老有所乐‘’。
虽然觉得业余成份多些,专业化水平不太高,但,一年来却有一千多人次的中老年参加文化艺术的学习培训练习,也是善莫大焉。看着这些,想着这些,又让我好像回到了当年的文艺团体。
为了这份久违了的文艺情结,我在剧场上不得已犯讳犯规了——因为,我来了个“倚老卖老”。(校对 陆先武)
杨春熙
笔名,由之;网名:画虫子。机关退休人员。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宜宾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陆先武||新冠
编委组
顾问:万晓玲 高伟 刘小革
美编:强军 湘君
主编:唐明霞
副主编:邹贵宝 向辉
编委成员:
李宗明 陆先武 张大春 周晓为 王芳
评论员:
龚革飞 陈岸国 陈芳
投稿邮箱:
623564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