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在一个线索群里就看到有人发出“记者节快乐”的祝福语,才知道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如约而至了,作为一名曾经的媒体人,听到这句祝福语可谓五味杂陈,对目前记者和媒体的现状更是一言难尽。
近年来,大家最大的感受是,记者和媒体是越来越不行了,说媒体已死有些夸张,但大量的新闻无人采、大量的记者没事干,却是事实。
大量的新闻无人采,是说很多不错的新闻线索没有记者去关注,如徐州的铁链女现在怎么样了?唐山打人案的受害者现在怎么样了?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为农民工讨薪却锒铛入狱的高丙芳律师怎么样了?等等,都没有记者去关注。
而“大量的记者没事干”,也并不是说他们都闲着没事,而是跑跑会议,或者采写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事,更多则是复制粘贴一下官方的通报,已完全沦为传声筒、宣传员。
这样的“记者”,既反映不了百姓的急难愁盼,也起不到对不良现象的监督作用,更不用指望他们去“扒粪”了。
多年前就有人说,中国的调查记者仅剩百十个,现在看来,估计连10个都不到了。
记者和媒体的衰微,板子不能打到记者身上,更不能打到自媒体身上。因为恰恰是官方媒体不给力,才给了自媒体一些空间。但自媒体与官媒相比,还是极端弱势的存在。因为自媒体想采访却没有采访权,媒体记者有采访权却不采访。
那么记者和媒体的衰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窃以为,大环境固然是主要方面,但媒体领导缺乏担当,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少媒体领导也是持证记者,试问,现在还有哪个领导能带头深入一线采写新闻?媒体领导不作为也就罢了,怕的就是他们乱作为:为了自己的乌纱,而压制记者的激情。
与不少记者属于“新闻民工”不同,媒体领导则多是体制内官员。他们在工作中固然有自己的苦衷,但再有苦衷,也有“枪口抬高一寸”的权力吧?但事实却是,这仅有的一点权力,他们也自我阉割了。
最近官方通报了三个媒体大佬的劣迹,这三个大佬分别是原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张惠建,原天津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万克,原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广播电视台台长朱夏炎。从通报看,这些货都是忙着捞钱,哪有心思去搞新闻业务?
不搞新闻业务也就罢了,他们为了能更顺畅、持久地捞钱,肯定不愿意手下的记者们给他们添一点乱,因为一旦记者们给他们惹了麻烦,影响到他们的仕途,那就影响了他们继续捞钱,所以,他们对记者的采访报道进行严格约束甚至压制,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指望记者们去写真正的新闻吗?现在很多记者,连自身的权益都维护不了,还能为其他人“鼓与呼”吗?笔者认识的一名持证记者,就沦落到向自媒体求助的地步(详见本号此前文章《持证记者竟向自媒体求助,尴尬了谁?》。
无独有偶,前记者郝国中今年7月也爆料称,一名党报记者对家里遇到的麻烦事无能为力,而在群内求助。郝国中配文感叹说:一个党媒记者家里遇事自己都不能发声,你叫一个普通人家里遇到麻烦事怎么办?
而对于那些心怀理想的记者们,由于壮志难酬,他们只好无奈离开这个令他们深爱的行业,而另谋出路。这也是就是为什么大家现在很少能看到精彩的新闻报道、为什么越来越感觉求助无门的原因了。
而在本文即将截稿时,又看到了澎湃今天发布的“记者节献词”——《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记者挺身而出》,更是感慨万千:一是感慨现在确实少有“专业记者挺身而出”了,所以澎湃才发出这近乎悲壮的呼吁;二是现在的媒体环境,确实已到了“蜀中无大将,寥化做先锋”的地步,所以才是澎湃出来振臂一呼。
当然这并无贬低澎湃之意,澎湃在这种萧索情形下的坚守,愈发令人敬重,澎湃也是现在少有的能让人记住的媒体之一,更是为数不多的可称之为“媒体”的传播机构。
感慨“蜀中”的没落,只是相比此前媒体的黄金时代而已。就像下面的这篇献词,当时确实让很多人泪流满面,即便放在现在,也让人“心有戚戚焉”。
但这个被称为新闻圣地的媒体,由于不可言说的原因,早已“泯然众人矣”。甚至这篇现词的执笔者,也早已锒铛入狱。虽然他入狱的原因充满争议,但又何尝不折射出市场化媒体的困境?
唉,说多了都是泪,就此打住吧。寄望仍在坚守的媒体记者,在这严寒的冬天,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力为弱势群体带来些暖意吧,至于推动社会进步啥的,就先放一放吧,毕竟,活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