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完整视频|以上视频为乐游频道原创
2025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亦传达团圆、亲情、祝福等美好意义。
值此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博物馆精选8件馆藏文物,并从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借展5件文物,举办“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即日起至3月2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四楼第三展览厅免费对外开放。
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其无足而水陆畅行,冬眠或蜕皮后宛若新生,种种特质令古人敬畏并将其神化。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的灵影遍布中国早期文明中。人首蛇身的创世神灵,诉说着先民对子嗣绵延的期许;部落领袖持蛇踏蛇,以助沟通天地、彰显权威;滇、蜀、楚、闽、吴越诸地皆曾崇蛇,祈求庇护与力量。此外,蛇还以北方水神玄武、温婉有情的白娘子等形象留名后世,民间至今仍有祭祀“蛇王”、迎蛇为“宅神”“财神”等习俗,寓意吉祥富贵。
蛇也以蜿蜒之姿,游弋于世界文明的长河。它既是邪恶狠毒的代表,化身北欧神话的巨蛇耶梦加得、基督教神话中诱食禁果的毒蛇;亦是治愈守护的使者,蟠绕在古希腊医药之神的权杖、古埃及法老的王冠之上,更在中美洲被尊为至高的羽蛇神。其亦邪亦正的双面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复杂情感与无尽想象,也是不惧艰难、化恐惧为力量的智慧象征。
•
乙巳蛇年,鳞动春归。灵蛇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绵延与变迁,亦跨越山海、连接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汲取智慧与勇气,迎接蜕变与新生!
·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资料:上海博物馆
编辑:都航
审核: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