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这项单中心1期试验共入组了1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有≥30%的肿瘤细胞表达PSCA(PSCA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研究人员设计了3个剂量队列:
第一队列(3例):1亿PSCA-CAR-T细胞,无淋巴清除
第二队列(6例):1亿PSCA-CAR-T细胞+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淋巴清除;
第三队列(5例):1亿PSCA-CAR-T细胞+减量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淋巴清除;
▲试验设计流程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安全性和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安全性方面,5例患者发生了1级或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文章表示,膀胱炎的发生可能是环磷酰胺淋巴清除的靶向/肿瘤外效应,第三队列降低了环磷酰胺剂量后,未发生高级别的膀胱炎事件证实了这一点,且同时保持了CAR-T细胞的扩增。
第二队列有2例患者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非感染性膀胱炎),研究人员未观察到第一队列和第三队列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CAR-T细胞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免疫细胞向血液中大量快速释放细胞因子有关。
在次要终点方面,PSCA-CAR-T细胞疗法在三个队列的中均有良好表现:
CAR-T细胞扩增和持续至输注后28天:CAR-T细胞扩增持续了12~17天,但第28天后未持续保持高水平,这也是当前CAR-T治疗实体瘤面临的共性挑战。
疾病应答:三个队列依次有1例、3例和3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下降,14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PSA降幅>30%。特别地,队列2中有1例患者在输注CAR-T细胞后的首个28天内,PSA降幅>90%。
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的疾病控制率:三个队列依次为0%、67%和60%。
存活率:三个队列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67%和40%。
下图为第三队列中一例表现出疾病稳定仅有骨病的患者,在初始输注治疗后6个月接受了第二次输注(1亿CAR-T细胞),之后患者癌痛有短暂缓解。
▲第三队列接受二次输注患者输注前后CT扫描结果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图左:输注前;图右:输注1个月后疾病应答情况)
该研究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来自希望之城医疗中心(City of Hope)的Tanya B. Dorff教授表示:“前列腺癌被认为是‘免疫沙漠’,因为其特殊的肿瘤微环境决定了免疫疗法很难起效,我们需要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从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开发的PSCA-CAR-T细胞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总之,本次1期试验结果证实了PSCA-CAR-T细胞疗法的生物活性、临床有效性,尽管膀胱癌的靶向毒性对预期CAR-T细胞剂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降低淋巴清除剂量后,毒性有所降低,且CAR-T细胞扩增并未受到影响。未来应探索多剂量的组合策略,以提高治疗持久性,增加mCRPC患者的存活率。
当前,CAR-T细胞疗法在前列腺癌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前相关的活跃临床试验共有18项,主要集中在临床早期,靶点以PSMA为主,绝大多数适应证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CAR-T疗法在前列腺癌取得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本表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为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Nature Medicine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