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道德经》: 关掉美颜和滤镜

文化   2024-11-05 18:27   陕西  

🎧点击上方小耳机🎧 

欢迎收听

请设置【朴素一间屋】为星标★
否则,推送会迷路

美和不美,善和不善,都是人的分别心作用的结果。分别心,就是人最大的美颜和滤镜,分别心太盛,最容易被欺骗——不是别人欺骗你,就是你自己欺骗自己。


有的人以瘦为美,喜欢骨感美,而有的人却相反,以胖为美,喜欢富态美。


那你说,到底是瘦削的人美,还是富态的人美呢?


答案是,美不美,看对谁而言。所以,是人的分别心使世界上有了美丑与善恶之类的评价方式。


所以,我们都是这样,对我有利的,我就认为他/她/它是美的,对我没有好处的,我就认为他/她/它不美,或者是丑的。美丑是例子,也可以是好话和难听的话。憨山大师说,人是自私的,人也是偏颇的,他说人总是“适己意者为美”,实在是精辟得很。


理智一点去思考,你就会发现,你认为的美,在别人看来,却并不美,甚至是丑陋的。你认为的好事情,对别人来说,却如敝履一样,只会厌弃它,想丢掉它。


所以,别太执着于自己的观点。你的观点是带了你自己的美颜和滤镜的。


比如,父母干涉子女的婚恋或者就业,本质上说,这种建议都是偏颇的,其实,任何的建议都是建议而已,并不是家长的话就百分百正确。所以,家长也不必以家长的身份自居,强制性而霸道地要求子女执行自己的命令。


《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凡是不要寻求绝对正确,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变化中寻求恒常,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折中智慧,把决定权、参与权、思考权,都下放给当事人,他最终会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假如他一意孤行,那么后果是要他自己来承担的:人在事中行,事教育人,不需要多,一次就管用。


所以,这也是迂回曲折的折中智慧,这实在是一种非常高贵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智慧的顶级思维。


你看,除了美丑是相对的,我们的观点也是相对的。


相对存在的事物,除了美丑,还有名声、利益等等,仔细想想,又有哪种事物是单独存在的?没有,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


美名是人人追求的,所以有利益、钱财的时候,人头攒动、趋之若鹜。可是,有些人却名利之心并不盛。


插个题外话。读书的时候,书上说这个人淡泊名利,那个人放荡不羁,总之就是他们对金钱与名利是淡然的态度。那时候,只知道背书,可能也有思考,但是肯定浅薄。


时至今日,读了很多书,眼见了各色人等,经历了三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困境,终于明白,所谓淡泊名利,说起来容易,其实,很复杂,是人性的复杂。


有些选择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换一个处境甚至换一个时刻,也许,人生的选择就大不相同。所以,那些在关键时刻做了选择并且选择对了的人,是值得我们崇敬的。题外话结束。


对于名利,确实有的人这种好胜心非常强烈。


仔细想想,我们的周遭,有的人,在自己的资历、能力、资源等等足够的情况下,他是强烈地渴望再往前踏一步的。


名利,人人喜欢,名利却不一定时刻让你感到舒适和幸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这是一定的,名利,也是相对的。


商纣王时期,天下人都赞扬比干是忠良贤善之人,残暴的纣王把他杀了,后世效仿他,杀身而不悔。这难道不是他们对名声太过崇尚的结果吗?“忠良贤善”本来是好品德、好人格,对名声太过热衷,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这不就是“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吗?


这里,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而已。


所以,理智一点,去掉分别心,关掉美颜和滤镜,窥己度人的时候,你就会多一分清醒。既不会因为偏执而伤害自己,也不会因为固执己见而不能容人,放过自己,放过他人,才能睡觉安,吃饭香!


今日就到这里。

智慧是经典给的。


—End—

随喜赞叹  点击关注

朴素一间屋
国学/教师/精进/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