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耳机🎧
欢迎收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天上的日月星辰有特定的运动规律,诸位看,每一天都有日出日落,是每一天。
“太阳从没有向谁提出放假的要求。君子看到天象如此,便会生发出一种要像日月星辰那样永不止息的自我鞭策。从谈天而落实到人事,这是儒家思想的特点”,叶曼先生这样说。
道家的老子追问:万物形成的原动力是什么?
于是,他提出了“道”的概念。他说,道在天地产生之前已经存在,就算天地覆灭了,道自依然存在。
学习这一章,先不要看具体的内容。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体”,什么是“用”?因为,《老子》第一章就讲了道的体与用。
“体”,是万事万物的一个事实的存在,“体”是指万事万物的事实存在形式。比如,太阳、月亮、大地、花朵、宇宙等。那么,道的体,简单说,就是虚无。
“用”,《说文解字》解释,“用”,即施行。指事物本体所表现出来的动静方面的各种状态。比如,太阳,我们是通过它的光芒、颜色、大小、热量等感知到太阳的,这些性状指的是事物的“用”。那么,道的用,玄妙无边。
总之,我们是通过事物的体与用来了解事物的。或者说,一个事物,既有“体”,也有“用”,体用结合,才是事物的本身。
“道可道”,第一个“道”是不变的道,是规律,是常道。第二个“道”是说的意思,就是道本身没有形象,也没有名字,不可以描摹和描述。凡是能够说的道,都不是常道本身。
道,本来没有名字,现在勉强叫它“道”,老子为了便于向人们传播他的学说,姑且取名为道。
但是,老子认为,凡是可以命名的,包括“道”本身,也不是它的真名,所以说“非常名”。这两句话,介绍的就是道的本体——道体虚无。
道是永恒存在的,它是虚无,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命名,但是,它恒常存在,这是道的体。
其实,很多东西,它真实存在,但是,我们看不见它。看不见的东西,就一定不存在吗?
比如,真心。你能看见吗?要是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人的真心的话,世界上也就没有那么多恩怨情仇了。
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所以,不要说相信自己的眼睛之类的话,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所谓眼见为实,眼睛只能捕捉部分真相,它距离真相本身还相差很远很远。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不要只用眼睛看,只用耳朵听。
什么是道?
哲学家老子认为,道就是天地的变化,天地的变化就出自道,所以说,“天地之始”,老子认为,道孕育了天地万物,道是一,一生二,二是阴与阳,“三”就是参,参与,变化,孕化,然后产生万物。因此,道,也是万物之母亲。
道,虽然看不见,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但又没有一个东西里面不蕴含着道。佛家说,“万法归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与道,是有些相通之处的。
这两句话,说的是道的“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说,我用无来体察道的奥妙,我用有来了解道的边界。
比如,我们开车的时候,走在街道上,就知道有很多规则我们不能违反,这是边界。违反边界,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做人要做一个合道之人,在规律之上,不妄为,不多为,守中,守本。
老子认为,虚无的道体孕育了万物,万物都是道,正所谓“一物一太极”,“物物皆道之全体所在”。我们每天所见所感万事万物,都是道,庄子因此说,“道在稊稗,道在屎尿”。这样去体悟,才可见道的妙处。
有和无,是道的两个方面,也是任何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这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地看,这就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比如,锅的体是看得见的铁,是它的外形和材质。而锅的用却是锅中间的部分,“无”的部分是锅的“用”。
这一点,启发我们,用两种思维认识世界,正反两种思维,或者叫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永远只认为自己无比正确,别人都是过错方,从不反省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私的人,我们要敬而远之!
❤
—End—
随喜赞叹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