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这个问题,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静姨是个很贤惠的女人。
丈夫对于家中每个重大决定,她都是忠实的拥护者。
多年前,阿静支持丈夫把年迈的公婆带到自己的小家庭照顾。
无论看病就医,还是起居饮食,人力物力都能出便出,甚至因为家里孩子多,一套房子已经住不下,他们也主动把大房子腾出来给老人家住,两夫妻带着几个孩子住在小房子里。
阿静的丈夫在家中排最小,阿静的公婆有五个孩子,但无论从孩子能力而言,还是从更有担当的角度来看,他们都觉得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再合适不过。
老人和阿静夫妇相处多年,从来也不曾有矛盾,就这样平顺度过几年。
后来阿静的家公得了癌症晚期,刚好遇上了非典的特殊时期。
当时广东人出省,基本上是寸步难行,酒店也不愿意接收。
但阿静丈夫的大伯子只一句“河南有相关名医,请弟弟带老父亲前往求医”。
阿静丈夫便义不容辞的带着老父亲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求医。
面对酒店都不愿意让你住,这可怎么办。几经周折,阿静丈夫通过朋友的朋友联系到了歇脚的地方。
尽管,阿静家公的病最后也是无力回天,驾鹤西去,但老人家对这对夫妇没有半点怨言。
反而是做大伯子的却在追悼会上对这对夫妇开始责难,认为他们没把老人照顾好,追悼会本就伤心,却开成了“批斗大会”,实在让人心寒。
老人去世以后,没一个人感谢过阿静夫妇。
后来,这个大伯子前线指挥,提出几兄弟轮流照顾剩下的老母亲,一人轮流十天。
直到他们都亲身经历,才悔不当初,表示错怪了阿静夫妇,不应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庆幸的是,阿静夫妇从来没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只想本着自己的良知做事。
总的来说,老人自己心里要透亮,谁对自己好,要好好待人家。
故事讲完了。
其实,作为子女,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便是,父母恩重如山,无论如何报答都不为过,即便是兄弟姐妹众多,只要力所能及就可以去多做一些。
就算父母心中有偏爱,就想与哪个孩子呆在一起,其他的孩子也可以主动的在其他方面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让老人安享晚年。
就像我妹妹有一次说起这个事,她说尽管我们姐妹多,兄弟少,按照老家的习俗都是父母跟儿子住,但等到我们父母老的时候,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给父母,不妨来女儿家住,也可以我们作为女儿的轮流去父母家里照顾他们,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与方案。
在我和妹妹的观念里头,人们都不应该分什么儿子、女儿,因为养育这件事上,父母对我们一直都是一视同仁,我们为人子女对老人都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这无论是法律、道德层面,还是内心的情感上,我们都非常认同。
若是这个方案,大可不必改变老人的生活起居,熟悉的环境,这是再好不过了。
这一切还需要我们得有一定的能力,包括经济基础、身体素质等,所以趁着年轻便要努力储备。
我的一位老师,他家兄弟几人,有一位是待在父母附近有个照应,而他虽住得较远,则会定期回去看看老人家,这也是挺好的做法。
今天,朋友们打趣说起,我们这一代人养孩子的目的,在于老了以后,去了养老院有个帮忙看监控的人,起码不至于被欺负。
说来有几分凄凉,又有几分现实。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阿婆,九十多岁的时候,只身一人在香港的家中,跌倒后便与世长辞,几个子女都出国了,连她活着的时候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所以,其实养老这件事,也并非人人都一样,家家都相同。
孝养父母,也非常多的考究,养其身,养其心,养其志,养其慧,无不需要我们不断精进学习呢。
总的来说,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要好好爱惜自己身体,就算年纪大了,也能照顾好自己。
儿女孝顺能够帮衬最好,儿女自己都朝不保夕,那我们也不能去成为他们的负担,就我自己而言,不敢奢求他人,尽好自己的本分,要求好自己就好。
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