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凯博文:照护在当今老龄化社会中的非凡重要性

学术   2024-07-15 10:00   江苏  

编 者 按


近日,江苏道德发展智库和老龄文明智库成功联合举办“伦理与老龄文明”专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于伦理观念在构建老龄文明及促进人类文明整体进步中的核心作用,汇聚了超过10位国内外顶尖的智库专家与学者,通过多元视角深度剖析老龄文明的内涵与外延。

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在本次活动上进行了题为“照护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非凡重要性”的精彩讲座,他通过自己对身患阿尔兹海默症妻子长达十几年的照护经验,讲述了照护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并强调了照护中的互惠性和道德责任等关键内容。



我的妻子琼在60岁时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症。当时的我承担起照护妻子的责任,不仅负责妻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喂食、洗澡、穿衣和如厕,还要在情感上给予她极大支持。

凯博文与妻子

在与妻子共同面对疾病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这种互惠关系成为我的照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基于这段自身经历,我写作而成了《照护的灵魂》(The Soul of Care)一书。


我想先谈谈照护的重要性。照护在当前老龄化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照护不仅仅是医疗系统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福利、老年照护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照护”的民族志定义如下:

1)强调照护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集体行为,涉及身体、情感、人际和道德支持;

2)“互惠”与接受照护的过程必然相关;

3)照护实践对于照护的给予者和接受者具有生物社会学意义上的影响。

照护的本质包括关系和互惠、在场、仪式和习惯、坚持不懈、人的提升过程、克服障碍、以及对回忆的呵护。

通过对妻子长达十几年的照护经验,我总结出了照护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操作,以及“照护”的核心任务包括:

1)肯定和确认被照护者的需求;

2)日常协助和照顾的工作,比如喂食、洗澡、走动、如厕、保护;

3)情感支持;

4)互惠,即道德上的一体与责任,简单来说就是照护关系是双向的,离不开照护双方的共同努力,被照护者对照护者的鼓励与信任可以成为照护的动力,照护者的细心呵护帮助被照护者更好地生活;

5)在场,也就是“我在这里”的状态,意味着真正的陪伴、倾听、理解、关心和爱被照护者;

6)坚持;

7)与财务、法律、宗教、医疗和心理顾问进行协商和协调。

我在照护的过程中,发现了童年的社会化过程带来男性、女性在照护实践中的差异,比如男性可能相对粗心,女性则会更加细致。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表现中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男性特质显现出比童年时期更多“关照”的特征,但重要的差异仍然存在。

当然,照护在当前社会中也存在方方面面的挑战,包括:

1)家庭的挑战,比如可能面临长期照护资金的缺乏、作为照护者的家庭成员需要工作、新自由主义时代对“家庭照护”价值观的挑战、照护者社会身份被贬损的情况、代际间的交流存在隔阂等;

2)专业照护者的挑战,比如与患者互动的时间有限、电子技术壁垒、对优质照护的激励减弱。在专业照护层面,他强调了当今社会中照护量度存在维度上的偏颇,即大多数对高质量照护的评定都是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量而不是直接以照护为衡量标准。


针对此,需要在照护量度上增加下列维度:

1)一起度过的时光;

2)人际关系的质量;

3)沟通的质量,包括倾听、解释及跟进;

4)身体检查和病史采集的质量。

我还特别想指出的是,目前医学照护挑战中存在三大悖论。


#1

悖论一:在照护与医学层面,即医学在传统意义上把照护置于其临床实践的核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照护在医生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在照护问题上,医疗机构既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可另一方面,医生和医疗机构却仍旧坚信,照护是医学实践的核心。

悖论二:在医学教育层面,即相比毕业班的学生,医学院新生对于照护的实践及社会心理总是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也确实更加擅长。这个结论很叫人失望,因为它意味着,当今的医学教育虽然给医学生带去了许多科学和技术层面的知识,可它反倒削弱了医学生的照护能力。这就引出了一个斯威夫特式的提议,医学院可以考虑把医学教育中那些有关照护的内容统统删掉。但是没有任何与凯博文教授交谈过的医学教育者或临床部门负责人愿意考虑将提供照护从标志性的医学地位上移除。


#2


#3

悖论三:在医疗改革与技术层面,即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技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减少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差错,消除通往更好结局的障碍,最终促进照护实践;可实际上,它们却相当矛盾地削弱了照护。比方说,绝大多数电子病历的设计虽然在不少方面都非常实用,可一直都没留下任何空间用来写护理记录或其他任何有关患者每日情绪状态和社会状态的内容。另外,相比于倾听患者以及与患者交谈,医生在电脑屏幕上花去的时间要多得多。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技术革命都是祸福相倚的。


面对上述针对家庭、专业照护者、医学照护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

为了应对家庭的照护挑战,可以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家庭护理补偿,并提高对有照护责任的家庭的认知和社会支持;

为了应对专业照护者的挑战,需要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道德培训及核心护理技能的培训,在日常实践中增加护理激励,在政策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考虑经济语言、也需要考虑临床照护语言;

为了应对医学照护教育的挑战,可以让学生的第一年在重度残疾或临终患者家中进行基础护理、积累照护经验(即协助被护理者吃饭、洗澡、穿衣、如厕、走动),让学生在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情境中写一篇有关病人的迷你民族志,让学生通过与护士、理疗医生和家庭保健助理的协作学习团队合作等;

面对医疗机构照护实践的挑战,可以将更多资源(财务和人员)用于照护,将照护流程措施纳入电子病历等。


我并不认可“用‘稀缺性’一词来判断高质量的照护不可能被提供给贫困人口,而只有预防才是可行的”这一观点,从社会医学的角度来看,资源敏感性的论点是一种道德上的失败,因为资源敏感性论点从一开始就假定不平等是固定不变的,且该论点认为在价值上经济学比人的关系和社会正义更重要。我们需要进行一场全球性的道德运动,以促进照护在全球社会中的发展。

道德发展智库
这是以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为核心的开放性、国际化智库平台。它“以发展看待道德”,以“顶天立地”为学术追求,致力打造中国道德发展的智慧平台,使之成为现代中国道德发展的学术创新源、专业化与权威性的道德国情信息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评估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