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出现五个“不”,他可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健康   2024-10-10 10:59   江苏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却是难以靠近,就像星星一样孤独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自闭症,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孤独症产生的病因尚未阐明,比较公认的是孤独症产生于基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


孤独症的孩子有多少?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确诊孤独症的患者数量在逐渐上升

根据《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0.7%,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保守估计0-14岁孤独症儿童约200万,且每年新增约16万。


孤独症孩子主要有哪些表现?

孤独症孩子对外部事物视而不见,对外界声音听而不闻,孤独而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出现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


关于孤独症的误区


误区1

孤独症是精神病吗?


许多人把孤独症当成精神病,对孤独症患者投以异样的眼光,甚至拒绝和他们交往。实际上,孤独症患者单纯、善良,只是有时候可能表达的方式和正常人有所不同。


误区2

孤独症患者不能正常上学?


孤独症患者的最佳干预时间是2-6岁,只要及时发现,早期科学干预,接受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完全可以正常上学。


误区3

孤独症儿童是天才?


实际情况是孤独症人群里拥有某方面天赋的人不及千分之一,有50%左右的孤独症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误区4

孤独症长大后自己会好?


孤独症不仅不会随着时间自己变好,并且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表现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使孩子逐渐丧失独立自理的能力。


孤独症早期行为特征

既然这个疾病没有特效药,没办法治愈,那是不是意味着放弃治疗吗?

当然不是!

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孤独症早期的“五不”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的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或行为发育科去咨询,并接受相关的检查、诊断。

  • 不看或少看 ➡ 回避眼神交流

  • 不应或少应 ➡ 对呼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

  • 不说或少说 ➡ 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 不指或少指 ➡ 不主动用手指向感兴趣的东西

  • 不当 ➡ 做出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


Tips

孤独症的孩子一定要早干预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患者的不良预后。

目前,早期积极干预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让孩子拥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功能是训练的最终目的。



孤独症康复的核心在于家庭,训练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

父母可以通过学习相关干预知识,根据自己孩子的症状、缺陷以及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设计玩具种类、物件摆放、游戏类型、学习训练内容和活动顺序;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开展干预训练。

把患儿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每一个阶段都纳入到干预过程中,最终达到“生活就是干预,干预就是生活”的境界,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孤独症患儿的“自闭”状态。


关爱“星星的孩子”。让我们学会理解并接纳孤独症患者,营造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多了解,多靠近,常关心,多包容,尊重接纳,平等对待。让每一颗“星星”都能闪闪发光。


记得“星标”🌟三连哦

我们就能天天见咯

拟稿:尤捷波(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审核:许丽丽、徐红艳
发布:陆静锦


无锡疾控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大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公益服务的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