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且行且思且悟——相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菁华班十月教学反思展示(一)

政务   2024-12-05 12:29   江苏  

反思促成长


课堂展风采






2024.12

菁华班青年教师十月

教学反思展示(一)

且行且思且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源泉,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十月分享

相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菁华班青年教师每月及时记下教学感悟,并由此总结教学反思。在他们的笔下,既有成功之处和教学机智,也有不足之处……

1

语文.

单元意识引领写作提升:语文教学实践与写作能力培养

/蔡晗/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单元意识的培养与运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系统学习的重要途径。经过第一单元的初步探索与适应,我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更加有意识地整合单元要求,特别是在作文讲评课上,通过总结写作手法,力求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本单元以“家人之间的动人故事”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亲情的多维度表达,无论是直接的情感流露还是含蓄的意蕴传递,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素材。
一、单篇教学与深度挖掘
单元教学的基石在于每篇课文的精讲细作。《秋天的怀念》以其深沉的母爱和怀念之情,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深度;《散步》则通过一家三代人的散步场景,展现了家人间互敬互爱的温馨画面;《散文诗二首》以孩童的视角和母爱的宽广,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细腻感受;《世说新语二则》则以其独特的魏晋风度,让学生领略到古代世家大族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这些课文虽情感基调和亲情指向各异,但共同构成了本单元丰富多元的情感世界,为后续的整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资源整合与阅读方法提炼
在作文讲评课上,我尝试将单元内的课文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从选材、记事顺序、详略安排、细节设定、抒情特点、情感内涵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比《秋天的怀念》与《散步》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更是对阅读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为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三、方法迁移与写作实践
基于上述阅读方法的总结,我借由第二次写作实践——《我们是一家人》,尝试将阅读中学到的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搭建写作支架:
1. 确定写作题材: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描写的家人及与之相关的具体事件或场景,明确时间地点及个人感受。
2. 厘清事件脉络: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详细描绘在事件的不同阶段家人和自己的行为及情感变化。
3. 确定写作顺序与详略:指导学生根据事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并决定哪些部分应详写以突出主题。
4. 确定情感主题与抒情方法:明确文章想要传达的情感,并探讨如何在细节描写中自然融入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四、反思与不足
遗憾的是,我未能及时设计一套完整的习作评价标准。有效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还能在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中促进反思与成长。未来,我将更加注重评价体系的构建,结合单元目标和具体写作要求,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
总之,单元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实践、反思与调整,我相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情感共鸣与思维碰撞的乐园。

2

物理.

初二物理单元意识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葛振宇/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清晰而明确地解答了初中物理教学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方面的关键问题,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授课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指明了方向。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聚焦物理学科自身的特征,立足核心素养内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向更加精确。它明确要求教师要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并将大单元教学作为最为关键的手段与方式。
在以单元意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关注知识的整体性,遵循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基于内在逻辑关系,结合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阶梯式发展来开展教学。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与探究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要求与引导下,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开展学习,而不是零散地、孤立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认知。在整体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促进物理知识的掌握,可以更顺利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知识在内心更深层次地内化,同时更为灵活地应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达成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更能考虑到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长远发展需求。
初中物理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主要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将原本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大概念”的引导下迁移和应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内化了知识,还提升了能力。其二,可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多以课时为单位,教学内容碎片化严重,学生在被动学习中难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认知体系。在秉持单元意识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立足单元,强调知识与能力、价值观念的整合,使教学目标从知识逐渐发展到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通过问题设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逐步建立起物理概念,感悟知识的关键整合,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综合性发展。

3

数学.

强化单元意识,提升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质量

/邓楠/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代数式的教学过程中,单元意识对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解数学概念和提高应用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对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
首先是单元意识下的教学目标设定。代数式这一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单元意识出发,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代数式是对具体数字运算的一种抽象概括。不仅要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规则、求值等基本技能,更要明白代数式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为后续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讲解代数式的概念时,通过引入简单的实际问题,如 “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体会代数式的简洁性和一般性,将单一的概念与数学应用的整体情境相联系。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意识实践。在代数式单元的开篇,我创设了一系列购物情境,让学生用式子表示总花费。这个情境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拓展,当学习代数式求值时,给出的具体值,让学生计算花费。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为整个单元教学提供了一条连贯的线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续性。在讲解代数式的不同类型时,从整体单元角度出发,在介绍单项式、多项式后,引导学生对比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明白它们都是整式,都是代数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教学中,利用图形、表格等方式展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以及多项式的项、次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引入分式概念时,再次回顾代数式的定义,通过对比整式和分式的区别,强调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这一关键特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代数式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种代数式。
最后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强调了单元内知识的连贯性,但在与之前所学知识的衔接上有所不足。例如,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数来构建代数式时,部分学生对数字运算的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在理解字母可以像数字一样参与运算时存在困难。没有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在知识过渡上的障碍,使得这部分学生在代数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有些吃力。在教学进度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在整式部分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分式部分的教学有些仓促。在分式的应用和复杂运算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练习和理解,影响了整个单元知识的平衡掌握,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扎实的代数式知识体系。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在后续的教学中,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代数式教学前进行简单的数字运算复习和巩固,特别是加法、乘法的运算律等内容。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对比,让学生逐步理解从数字到字母的过渡,帮助他们克服知识衔接上的困难。重新规划单元教学时间,更加合理地分配整式和分式的教学时长。
总之,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代数式的教学中,单元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代数式这一重要的数学知识单元。

4

历史.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意识

/季梦婷/

新教材编写尤其注重单元意识,把握单元主题,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还能培养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单元意识”不仅影响着知识的传授方式,也关系到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
首先,明确单元主题对于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本单元围绕夏、商、周三个朝代展开,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朝代之间的制度变迁,帮助学生理解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过程。在设计课程时,我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每个朝代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为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他们对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原因的理解。
其次,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我安排了一系列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阶层(如统治者、平民、奴隶等)的视角出发,探讨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与生活境遇。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情境中去,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发展背后的复杂因素。同时,这也帮助他们认识到,不同的人群在同一历史事件中的体验与感受可能截然不同,从而培养了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
再者,在总结和复习环节,我特别强调了时间线索和因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整个单元内的重要事件及其相互关联。例如,在讲解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时,我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以及文化交融等因素。这种因果关系的梳理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锻炼了他们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缺乏足够兴趣,他们在参与讨论时显得较为被动。对此,我意识到教师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实际案例来吸引他们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投入于学习。另一方面,有些知识点难以用简单语言表达,尤其是在讲解复杂制度变迁时,容易导致部分同学产生困惑。因此,我需要进一步简化表述,并利用图示或视频资料辅助说明,以提高信息传递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将“单元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化思维。同时,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意义。

5

政治.

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意识

/邱粤/

在使用 2024 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单元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成为了我教学反思的重点。
一、单元意识的重要性体现
新教材的单元设置是具有很强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如七年级上册涉及到《少年有梦》《成长的时空》等。《少年有梦》《成长的时空》两个单元的内容相对完整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的要求。这样的内容设计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开展主题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单元意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当我以单元为视角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同内容之间的关联。例如,在讲解“少年有梦”单元时,学生可以明白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少年有梦之间的内在联系,又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以“交往”主题,依据我与家庭、他人、集体关系的逻辑,从家庭逐步扩展到班级和学校,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同一单元呈现,从知与行两个维度,引导学生从家庭、班级、学校多个领域认识到人人需要接纳、支持和帮助,学会理解与欣赏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建立与美好集体建设中逐步提升交往沟通的能力。通过单元整体分析,为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框架,而不是碎片化地记忆知识。
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课时安排的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因为过于注重单课的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单元的整体性。为了完成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可能会仓促地进入下一课,没有充分挖掘这一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
(二)活动设计的局限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有时会局限于单课内容相关的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单元的整合性。活动应该是贯穿单元始终的线索,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单元主题。但在实践中,设计的活动往往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缺乏对单元整体目标的呼应。比如在组织学生讨论友谊中的问题时,可以联系集体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整合单元内容,深度综合练习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改进措施
(一)优化课时规划
重新审视课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统筹。在每单元开始前,向学生介绍单元主题和大致结构,让他们心中有一个整体概念。在单课教学中,适时地回扣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课对整个单元的贡献。比如在讲解新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回顾之前学过的本单元内容,以及预测后续内容,强化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为单元总结和拓展留出足够时间,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单元的核心思想。
(二)整合活动设计
设计贯穿单元的系列活动。例如在“成长的时空”单元,可以开展“我的初中生活故事集”活动,从讲述自己父母、老师、朋友、集体生活的相处经历或感受,鼓励学生从单元的各个角度去复习整合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整合活动,提升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通过对七年级上册 2024 道法新教材单元意识教学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单元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贯彻单元意识,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全面发展。

6

英语.

深入研究单元意识,积极提升课堂效果

/王骞/

眨眼间,两个月的时间悄然流过。我和班级的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进步。教学后的反思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对知识进行优化,更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与课堂的掌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因而要反思是否让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体。基于此,我从大单元意识的角度出发,分别以思所得、思所失、思所疑、思所难、思创新五个方面展开来进行十月份的教学反思。
思所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每一节课后,我都会思考,这一单元的主旨主题我有没有在课上重复地进行灌入,有没有围绕背后地核心素养进行讲解。先肯定自己一堂课中优秀的部分。比如,这一节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将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式比作人称代词的“衣服”,人在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所以人称代词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中要穿不同的“衣服”,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这里也贯彻了大单元教学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点和其用法。
思所失,对不足的方面及时反思,及时做出新的应对策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备课备的很细密,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的问题。在课堂中,可能存在对教材处理不当,漏掉语言点的情况。这时候大单元教学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单元整体来分析,从而时时刻刻在这一单元的课时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后,如果有新的发现和补充,需要及时进行策略性地调整,在作业的讲解中,有时并不能准确地解决学生觉得困难有疑虑的点,需要针对性地询问学生,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成为单元课堂教学的主体。
思所疑,深入研究,消除疑点。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对某个知识点,某个问题或某个讲解的过程方式产生疑虑。教师应当记下学生这里出现的问题和疑虑,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反思当时是否讲复杂了,是否讲解内容过深等等。这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容易抓住重点难点和对课堂的掌握。
思所难,对难点进行思考简化。在课堂的教学中,一个单元中,总有一些重点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对于这些重点,难点,不要太过心急,要循序渐进,分部分,分层进行攻破。我们教师需要把每一个大单元教学进行分析。在每一单元开始前思考如何巧妙安排重点知识点,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地坚持,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
思创新,课堂需要创新来增加课堂成效。在一段时间的摸索中,明白了每一节课后应当静下心来思考,这一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的地方,知识上,练习大单元意识,有什么新的发现。对课堂进行归类整理,对于各种知识点能否换一个角度更好地创新讲解。能否将零碎的知识点联系大单元意识,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
这近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和备课工作以来,收获满满。离不开的是每天每周每月的教学反思,从反思中学,从反思中创新。将大单元融合进每一节课堂。

教师既要懂得

教育成功的原因

又要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

这样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

【END】

以思促教

自我提升

策划 | 教科室

供稿 | 菁华班教师

美编 | 张文洁

一审一校 | 袁蔡林

二审二校 | 周彩霞

三审三校 | 田国英


相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学校公众号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