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老剪裁术语“交[宀俞](yú)”正确写法的初步探析

文摘   2024-09-22 16:17   重庆  

对古老剪裁术语

“交[宀俞](yú)”

正确写法的初步探析



汉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裙类服装单品,现在我们俗称为“多破裙”,原本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名字——“交[宀俞](yú)裙”。
“交[宀俞](yú)”是一个古老剪裁术语,但由于[宀俞]在当代汉字字库中已不被使用而失去编码,导致无法正常打出,只能用图片的方式显示完整,且存在同音字“窬(yú)”在字形上与其非常近似,现常被错误用“窬(yú)”代替,于是“交[宀俞](yú)裙”变成了“交窬(yú)裙”。但实际上,从汉字字义角度讲,“窬(yú)”与“[宀俞](yú)”之间根本没有关系,被错用属于偏旁谬误


谬以毫厘 失之千里


“交[宀俞]”一词是北大藏秦简牍《制衣》篇[1]中的隶定[2]文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剪裁术语,现在一般被错写作“交窬”。笔者认为应当尊重历史客观事实,将“交(yú)”中的yú正确地书写为[宀俞](目前亟需解决输入法编码问题)。

△“交(yú)”中的yú的正确书写

△“交(yú)”中的yú的正确书写△[宀俞]的隶定出自刘丽《北大藏秦简<制衣>释文注释》所处的简文内容

注释:

1、北大藏秦简《制衣》篇:北大藏秦简是一个文物,抄写年代下限在秦始皇后期,内容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医学、文学、历法、方术、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其中《制衣》篇是关于服装裁制技艺的文献

2、隶定:古文字研究中用于确定古字字形的研究方法,指用‌隶书的笔法来书写古文字的字形,是古文字研究中整理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隶定的检验标准包括有利于正确理解字形结构、体现清晰的字际关系、有助于理解文意以及兼顾自身的系统性。

最早见于西汉‌孔安国所撰的《‌尚书序》其中提到他根据汉初伏生传流的《尚书》来考定新出书的古文典籍,后来有人把这种用隶书的笔法来书写古文字的字形称之为“隶古定”。发展到现代,人们又把用当代人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 

隶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部件对应转写,二是按照古文字的线条转写为笔画。隶定的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的各种文字,包括不同载体的图像形式。


笔者之所以认为应该按照简牍文的隶定写法来写,而不是用“窬”代替,有五点依据,如下:




秦简中的“交[宀俞]”是一种剪裁工艺。该观点已经经过学界考证并公认。
该工艺主要方法为将方形的布料裁剪成直角梯形的裁片,而后上下颠倒竖向缝合,从而提高布料的利用率。
此处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步切割、第二步颠倒缝合。
也就是说,这个剪裁工艺,是两个技术步骤的合称。



在秦简中已经非常明确地有“剥”“制”等表示分割的词,先秦文献也有“削”“邪”等词,为什么秦简的作者黄寄不用“交裁”、“交削”、“交制”等明显具有剪裁意思的术语,反而使用一个令人费解的“交[宀俞]”一词?“交[宀俞]”这个词的用得非常生僻,以往秦简所在的时间之前找先秦文献、往西汉之后找传世书籍,目前都没有再发现这个词的使用痕迹。
因此笔者推测,这个术语应当是特指一种“切割又缝合”的剪裁技艺,且这一技艺在历史发展中虽然被长期广泛使用,但记载其的专用名称发生了变化,导致后人整理汉字字书过程中将原有名称中的[宀俞]字漏掉,使[宀俞]这个字未能进入古代字书,但它最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与“交”字共同组成词“交[宀俞]”应当有其所指,即非常完整地特指出以下这种切割又缝合的技术要点:
由此可见,我们理解的“交[宀俞]” 这种裁法的两个关键点也可以说是描述了这种裁法的两个重要步骤。
再后来,因为后世的各种实践中可以发现缝合布料这一步骤是裁制衣服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即把布料裁剪开之后不管怎么摆放都必须缝合),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3]也就不需要再多强调,表示缝合这一步骤的[宀俞]便慢慢变成了冗余成分退出了语言的日常使用体系,直到不再使用彻底“死亡”。

注释:

3、语言的经济原则:最少量的语言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语言在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即在语言使用中表现为尽可能使用简洁、省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较短的句子、较简单的词汇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以减少认知负担。具体例子有“通货膨胀”。




无独有偶,“[宀俞]”这个字在西汉初期的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和《五正》有两处使用过。

△“渝”字释义

在剪裁技法的表述中使用[宀俞],有可能是使用其引申义“渝”,也许与裁片颠倒后缝合的含义有关联。
同时,按照按《汉语大字典》[4]中[宀俞]一条下引用的马王堆帛书原文及注释,此字同“愈”。“愈”有愈合的意思,如伤口缝合、愈合,可见此二字字义非常接近,与“交[宀俞]”这种特定裁法高度相关。

△出自《汉语大字典》

注释:

4、《汉语大字典》:于上世纪70年代,由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徐中舒领衔,300多位专家学者耗时15年,编撰推出8卷约2000万字。

《汉语大字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备书目,结束了新中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




《故训汇纂》[5]中对“窬”的注释可知,“窬”字本身的义项由其“穿木户”和“中空”两个义项引申而来,多数与“洞”“打洞”等意思有关,与前文所说的裁剪方法无直接关联,没有表达出“缝合”的意思。因此不赞成使用“窬”代替“[宀俞]”。

△出自《故训汇纂》

注释:

5、《故训汇纂》: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武汉大学古籍所,全书共收字头近2万个,引据的训诂资料50万条,篇幅达1300万字。

从训诂史角度来看,此书可说是清代著名工具书《经籍籑诂》的继承和发展,既全面吸收了其成果,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和创新,具有内容更丰富、资料更精确、编排更合理、检索更方便的特点。




从通假字角度,“窬”和“输”无法代替“[宀俞]”。
根据通假字的相关信息,虽然“窬”与“[宀俞]”音同形近,但缺乏古籍证明。并且,根据通假字的产生原因可以判断只能是古人在一定条件下的临时性的用字方式,当代人使用通假之法属于错别字。

△出自刘丽·北大藏秦简《制衣》释文注释

同时,根据刘丽的论文材料可知,有学者提出的“[宀俞]”也写作“输” 的观点也是有误的。
首先从通假字角度,“输”与“窬”是同样情况,缺乏能作为“[宀俞]”的通假字的证明。
其次,虽然“窬”“输”“[宀俞]”均从声旁“俞”,在汉语音韵学角度中有声旁“俞”的字同属“侯”这一个韵部,但不代表“[宀俞]”可以写作“输”,更不代表“交输”就是“交[宀俞]”。根据刘丽《北大藏秦简《制衣》释文注释》中所查到的历史文献对“交输”裁法的记载,“交输”是另一种不同的裁法,相较于“交[宀俞]”裁法,“交输”缺少裁开后缝合的步骤,因此更不可能用“交输”代替“交[宀俞]”。
综上所述,汉服研究中,应使用交“宀俞”写法。另外,亟需解决该字输入法编码问题。



作者沐埃

参与考证王月、南陌

排版南陌


汉服学
汉服学是专门研究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的学问。汉服与汉字、汉语是同等级别的文化类别,是一个有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完整和精深的、具有本体的服饰文化体系,当然有专门的理论和学说。本号为个人兴趣爱好的成果展示,目的是复兴汉服、建设华服。欢迎沟通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