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理解“让想干事、会干事的人,能干事,干成事”?今天与你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合成支持
今天,我特别想聊一个关于“用人成事”的话题。
之所以有聊这个话题的想法,源于前些天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再次强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其实,我们做企业也是一样的。企业想要发展,团队要有业绩,就一定要学会用人成事。
具体说来,就是:让想干事、会干事的人,能干事、干成事。
成事的四个要素
什么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我想结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场景,谈谈我的理解。
①“想干事”是一种意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能不能干成事,常常取决于他愿意做多少,而不是他能做多少。
如果下属缺乏干事的意愿,作为管理者,你就算天天抽鞭子,也很难拿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下属为什么不愿意干?要么是你把目标分配下去了,但没有跟下属充分探讨,他也不认同。他就会认为这是你的目标,不是他的目标,和他没有关系,所以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干。
要么是他觉得做这件事没有好处。根据人性,下属只会为自己奋斗,他不会为了公司奋斗,更不会为了管理者而奋斗,如果他做这件事没有明确的工作奖励和工作惩罚,他也就没有动力。
想干事是前提,没有意愿,就没有行动力。
②“会干事”是一种能力
想干事不一定能干成事,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会干事。
毛主席曾经把会干事比作过河的桥或船,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到会干事并不容易,有些人缺乏做事方法,分不清主次,没有轻重缓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来一气,最后事情办得不怎么样,却留下一串尾巴和后遗症。
会干事是关键,下属能力达不到,就难以成事。
③“能干事”是一种条件
还有些时候,下属不缺乏干事的意愿,也不缺乏干事的能力,可仍然干不成事情。
为什么?因为,外部条件不允许。构成外部条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机制、资源、文化,等等。
没有“能干事”的氛围和条件,就算下属能力再怎么突出,也难以施展手脚,甚至还会遭到排挤和打压。
比如,做创新项目,如果老板没有一定的包容性,公司没有容错机制,下属做错了就“清算”,那么也没有人敢去做这件事。
能干事是保障,条件不允许,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④“干成事”是一种结果
事情干得怎么样?需要实打实的工作业绩来检验。
很多人说得天花乱坠,却拿不到结果,创造不出价值。也有很多人说自己非常辛苦,每天加班到12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不出结果也是没有用的,辛苦从来不能评判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结果才是衡量的标准。
所以,我在提拔一个人做管理者时,首先会看他的绩效,要选业绩在前20%的下属。
干成事是目标,必须以结果和行动为导向。
总之,这四者是互为因果,彼此关联的。只有当下属有“想做事”的意愿,有“会做事”的能力,并且具备“能做事”的条件,他才能真正干成事情。
成事的加减乘除
那么,如何让想干事、会干事的人能干事、干成事?你要做好成事的“加减乘除”。
1.加:增加发挥才干的机会
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上进的人,他不会止步于当下成就,而是渴望在更高的目标中挑战自己,成就自我。
关键在于,你是不是他的伯乐,你有没有给到他相应的机会,有没有发挥他的长处。
我讲个例子,我们咨询部门有一个年轻人,他现在已经是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了。
我最开始关注到他,是因为他PPT做得很好。PPT虽然是很基本的职场能力,但他做得尤其好,逻辑特别缜密。
他很上进,也渴望挑战自己,做出一些事情。于是,我就让他跟着我做咨询,做案例。他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做了很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做得特别好,可圈可点。
这时候,我就知道,他是一个靠谱的人,所以我也愿意给他更大的机会,让他独自去负责项目,不断培养他,提拔他,让他两年就做到公司的合伙人。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一定要善于发现下属的闪光点,对于那些满怀热情、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要慷慨地提供机会。
这也意味着,你要有开放的胸怀,要鼓励下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且能够大胆授权,为下属设置合理的试错空间,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砺自己。
2.减:减少不必要的阻力
为什么很多时候,下属特别有意愿做事,但没过多久就失去了动力?就是因为他遇到的阻力,远远超过了做事的动力。
阻力来自于哪里?有来自组织的阻力、流程的阻力,以及制度的阻力。
比如,需要跨部门协作的时候,由于部门利益不一致,导致了“部门墙”的现象存在,很多事情根本就推不动。
比如,审批。有些公司的业务人员签订一个合同,要经过层层授权、审批,流程极其繁琐,等到所有人都审批完,黄花菜也凉了。
因此,一定要做好机制保障,消除阻力,让干事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创造一个积极、公平以及透明的工作环境,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明确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让优秀的人能被看到,让表现差的员工无所遁形。
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份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大家才会有动力,有干劲。
3.乘:思维方式 × 努力× 能力
稻盛和夫先生曾经提过一个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做事,事半功倍,而有的人做事,事倍功半?关键就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差异。
因此,当你给了下属干事的机会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去追过程,给他提供支持。
当下属没有思路的时候,你要学会提问,帮助他找到解题的思路;当他没有状态的时候,你要引导他激励他。当他能力不够的时候,你要亲自去辅导他,做传帮带。
举个例子,我之前管业务的时候,有个销冠的业绩忽高忽低的。管业务的都知道,最怕的是业绩不稳定。
我找她复盘,发现是家庭原因,在恋爱观上和别人不太一样,谈恋爱总分手,就影响工作状态。
所以我跟她做了个约定:只要业绩稳定,就帮她看新男友适不适合她。之后,这个姑娘业绩就一直在前几名,家庭也很幸福。
4.除:除以私心
有的管理者总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担心下属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不肯给下属机会,也不愿意培养他,甚至会打压他、排挤他。
作为管理者,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私心,你要知道,管理者的首要责任,是通过别人拿结果,通过结果培养人,你要为下属的成长负责。
为什么要为下属的成长负责?因为企业付出工资,购买的其实不是下属的时间,而是下属创造的价值。
如果下属一成不变,那他创造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延长而被稀释。当下属得到成长时,也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你要积极帮助下属成长,教给他做人的标准、做事的标准,让他能够承担更重要的事情,并且能够成事。
不要害怕下属成长太快,会影响你的地位。走上管理岗位,你最大的成就不在于你自己有多优秀,而是下属有多优秀,团队有多优秀。
最后,总结一下:2025年要打胜仗,管理者一定要学会用人成事,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有能力的人有作为,让每一个想干事、会干事的人,能干事,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