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凭什么忠诚,高管必看
职场
职场
2025-01-10 07:01
山东
很多企业,动不动就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以企业为家,要用感恩的心对待企业。经常用华为“奋斗者”的要求来给员工洗脑,让员工看互联网大厂是怎么工作的?其实,很多老板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比如只看到了“奋斗者”奋斗的一面,没看到华为以“奋斗者”为本是不让奋斗者吃亏。只看到互联网大厂的加班,没看到人家的薪资和福利。员工不是傻瓜,他们心中有杆秤,能秤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的斤两。要想员工忠诚于企业,企业必须用真诚来对待员工,要想员工以企业为家,就得对待员工像家人一样,付出关爱与支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忠诚,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忠诚一样是相互的,不能只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是双方互相忠诚,甚至企业处于优势地位,更应该忠诚在先。企业用自己一些忠诚的行为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与企业是合作关系,劳动合同赋予了双方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两者是命运共同体,和则双赢,不和则双输。既然是合作关系,则双方是平等的。在平等关系中,就要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员工尊重企业,企业给自己平台,让自己拥有施展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机会。企业尊重员工,是员工为企业生存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如果企业尊重员工,把员工视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员工肯定对企业也是尊重有加,否则,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把员工当做赚钱的工具,对员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么员工永远怎么可能有忠诚之心。管理是信任为基础的,“无信任不管理”。没有信任,员工不会尽力工作,企业不会将重要材料、技术交付员工,无法发挥企业技术与员工能力的结合,最终企业得不到发展,员工挣不到钱,无法获得发展,达成自己的目标。互信则双赢,猜疑则双输,这种信任与否,往往影响到员工和企业团队对企业的忠诚度。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每个员工也有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如果两者的目标一致,价值观相同,则可以让员工发挥积极主动性。员工和企业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企业效益不好,员工不可能有好的收益,大河没水小河干,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多机会,更大发展。随着新员工的加入,老员工就能获得更多晋升机会,随着企业效益增加,员工获得加薪的机会也会更多。所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测试员工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同,则很难形成合力,很容易出现问题。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价值观并非虚无缥缈的理念,价值观需要考核,不考核,这些价值观是没有用的。”,他不要野狗式员。野狗式员工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方式,这种价值观肯定会被认为不符合企业价值观。只有价值观相同,目标一致,企业和个人才能获得双赢,员工也愿意忠诚于企业,企业也把员工看做财富。任何人都喜欢受到关爱,得到支持。作为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代表,需要关爱自己的员工,支持员工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把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的战略。员工与企业之间,并非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企业关心员工,员工自然也会体会得到,也会回报以自己的工作热情。作为管理者,不仅要从工作上的支持员工,还要在生活上的关心员工,甚至需要针对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视人为人,从内心深处去关心员工,体恤员工的不易,这样更能员工的“忠诚”。海底捞对员工的关怀,从住房到成家,甚至离职都有支持和关心。他们还将员工部分工资邮寄给员工父母,关怀员工到家庭,这就获得了员工的忠诚,海底捞员工也以热诚的工作回报企业,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除了关心员工,我们还要从工作上支持员工,对员工充分信任,授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服务好客户,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是以海底捞为例,海底捞员工拥有很大的“权力”,拥有免单权,甚至可以调动公司车辆送客户去机场,这样让员工感觉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然忠诚于企业了。要想员工长期和企业一起发展,就要利益绑定,合作共赢,让员工有看得见的当下利益,还有看得见的未来,员工就愿意和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荣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管理者带队伍,不能光凭一张嘴把人团结在自己周围,还要能给团队成员他们所需求的东西才行。现在企业激励员工当光靠精神不行,我们还必须要有利益上的激励。就像赵玉平老讲宋江如何让梁山好汉心服口服的,旗上写理想(“替天行道”的大旗),手上给实惠(大伙有金银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嘴上讲感情。没有理想,留不住高人、没有实惠,留不住俗人,没有感情,留不住身边人。企业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需要各种人。既要有高人,也要有俗人,还要身边贴心人,老板应该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其考虑利益和前途,既要有好的当前,还要有美好未来。只有这样,众人才会信你,员工才心甘情愿忠诚于企业。总结一下,要想员工忠诚于企业,必须善待员工,充分尊重和信任员工,用使命、愿景、价值观引领员工,建立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平时关爱员工、对员工授权,让员工感受到主人翁精神,用待遇和长远目标,让员工看到不错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员工就愿意与企业共患难、同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