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把娃送到“独墅湖”?
好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有朋友,有同学家长,有打算买学区房的客户,当然还有各路吃瓜群众。
在他们的猜想里,一定是这个学校有什么魔力,或者至少有什么特殊之处,要不然,打死也想不明白,娃景城上好好地,为啥要去一个籍籍无名的独墅湖?
是啊,周围好多人连这个学校名字都没有听过,也根本不知道坐落在哪里。和独墅湖整个片区一样,这个学校同样不被苏州人民所熟悉,不被绝大部分家长认同,别说放眼整个苏州,在园区也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没有星字头的名气, 没有景城的口碑,更没有西附炙手可热的爆火人气,除了在这里居住的家长,在这里读书的娃,大抵没人再关心独墅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校了吧?
其实,关于娃到底哪里上个初中的事情,我和老许也讨论过好多次,这些年也做过一些尝试。
比如给娃报个特殊的辅导班,跟着培训机构的老师学深涩难懂的奥数,学难度颇深的高阶语文,周末线上上课,工作日家里刷题。
这样的事,坚持了不到点一年,还花了不少银子。
娃学习的状态呢,也很有意思。课还算认真上完了,题目好像也都会做。但,你问他为啥?娃讲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后来,我跟着娃上了几节课,自己也懵逼了。原来,我也听不明白。
一个不明就里的老妈,一个稀里糊涂的娃,照着老师给的公式,吭哧瘪肚写完作业。
过几天之后,作业不认识我俩,我俩也不认识它。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但真心不多。
有段时间,上课我都怀疑自己985的学历是不是淘宝买来的,还是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就这样,稀里糊涂上了一段时间,还没体会这么上课刷题的乐趣,也没找到这么卷娃的意义,再看看机构提供的考试真题,就再也没有挣扎下去的欲望了。
我要我的娃,也要自己的命。
什么伟长,什么园区校,还是让别人来吧,who can,who up!
目光,再次回到了传统公立学校。
这个时候,就有那么点摇摆不定了。园区?高新区?吴中?吴江?还是姑苏?从一线到二线,从中不流到尾部,一时间不知道哪个房子和哪个学区才算最佳组合。
首先,吴中是铁定不会去的。当年幼儿园,小学就选择逃离的地方,没有一点再回去点欲望。
不是说这个地方有多差,只是还没想出来到底有多好。
说到底,咱也是个从众心理比较大的家伙。朋友们带着娃,一个个陆续走了,义无反顾。
让我再回去吃个回头草,打心底还是没有啥勇气的。
其次,吴江也不会去。一来距离上实在离我们工作生活圈子太远,二来为了读书去个太过陌生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好,或者坏,终究和我们不会有什么交集。
再说姑苏区,也万万不会去的。习惯了宽敞明亮的园区,再想想姑苏逼仄的老破小,别说三年,三天也会疯掉。
最后,就是在园区和高新区之间纠结起来。
景城肯定是首选,娃熟悉,我们也熟悉,唯一的缺憾就是离家远了点。小学风雨无阻接送了四年,每天路上往返一个小时。
如果初中再折腾三年,打心底是打怵的。担心娃睡不足,担心路上太过辛苦,最主要还得想办法腾挪个房子名额,前后又得几万块打底的支出。这么一算,性价比立马就不香了。
以我这折腾劲儿,高新区还真的算一个选项,所以报名系统开放以后,督促老许填写了资料,给娃报个名。
狗血的是,没过几天,竟然被招生办要求去解释为啥报名他们这个学校,活见鬼。
兴许在招生老师固有的印象里,这种父母要不疯了,要不一时兴起,大概率不会横跨苏州,从园区到高新区去读个书。
事实证明,这个老师的预测是对的。
最后,我们选择了独墅湖,还是留在了园区。
如果非说理由,那肯定是有心路历程的。
独墅湖进入我们的视野,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房子。
我这个贵妇流老阿姨,完全无法抗拒大房子的诱惑。尤其是独墅湖边满眼的绿树成荫,微波荡漾的广阔湖面,又一次把我拉回到当年为啥来苏州的憧憬里。
再叠加离学校比较近,娃可以自己步行上学,每天可以多睡会。几个buff同时满足,学校到底怎么样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说一点对学校的期待都没有,也是不够诚实的。
今年,是学校被中科大正式接管的第一年,或许会有什么改革措施或者教学方面的变化。加之周围家长群体大都学历偏高,工作收入都还不错,所以学校,或者班级的生源,学习氛围大抵不会拉胯。
另外,咱作为一步步走过来的读书人,其实心里都明白,娃到底是不是读书那块料,基本出生那一刻就差不多决定了一大半。为人父母,给他个还不算差的环境,其他只能听天由命。
在求学这个事情上,如果太过拧巴和纠结,那日子就太苦逼了。
毕竟,娃有他的人生,我们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