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秋冬马拉松赛季,又有一批选手横空出世,一些陌生的身影站在了领奖台上。
11 月初的北京马拉松,沈妮,这个以往几乎不被注意的名字出现在了国内女子前三的名单上,她排在国内第二,成绩为 2:28:47,是两位女子跑进 230 的其中之一。
沈妮是谁?她是怎么突然就跑到了 228 ?跑进 229 的现役中国女子运动员不过十余人。李美珍在赛后都发了社交媒体说 “北马 妮妮太帅了 💛”。
出生于 1998 年 11 月 29 日的沈妮,来自湖北荆州,目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研三学生。北京马拉松结束之后,沈妮早已回到湖北武汉,投入到学业和实习当中。
作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北京马拉松精英选手云集,女子方面,有 PB 225 的夏雨雨,227 的路颖,还有多位跑进 230 的运动员,例如刘敏、周霞、张新艳等。刚在衡水湖刷新 PB 2:32:27 的沈妮并未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关注。
北京马拉松她是抱着 230 的目标来的,今年无锡和衡水湖均遗憾没有达成。从 2022 年正式转项马拉松,沈妮所参加过的比赛不过七八场,但她发现自己在比赛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节奏不稳。和许多跑者一样,当沈妮站在起点的那一刻,会被氛围和周围跑者影响,又因为刚开跑整个人状态饱满,想要把人群跑开不自觉地加快脚步。所以她的节奏往往是前半程快,后半程慢,“20 公里之后就开始慢慢掉速,想跟但体能状态会变差”。
更糟糕的状况是,30 公里后会严重掉速,就像一个魔咒。
这一次,沈妮决定严格把控比赛节奏,赛前的计划是按照每公里 3 分 32 秒 到 3 分 33 秒的配速跑。上场之后她的配速稳定在 330 左右。每五公里她都会看一眼手表了解自己的时间,除了因为补给问题而稍有波动之外,总体把控得很好。这一次体能分配均匀,半程过后,她基本认为自己 PB 已经没有问题。但是直到过了39 公里,她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230 没有问题。她当时给自己算的时间差不多是 229 。
35 公里,赛道旁传来一个声音,告诉她现在是国内女子第二,“还挺惊讶的。”出发的时候她成绩不算靠前,且第一第二集团一大群人跑在她的前面。但此时她身前只有一个刘敏了。她尽力追赶,从 50 米追到只有 20 米。
但是最后一公里,沈妮遭遇了腿抽筋的状况,她无计可施,只能眼看着刘敏在身前抢先冲线,屈服于自己的体能,“状态也就到这了。”无论如何,2:28:47 已经大大超出意料之外。
赛后沈妮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教练、早已退休的孙玉安,孙教练同样不可置信,“我觉得你跑 229 是有实力的,但 228 一直没想到。”
真的只是偶然吗?
2018 年,沈妮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进入省队,师从湖北省田径队中长跑组教练孙玉安。但在场地项目上,练了多年的沈妮一直没能取得太大的突破,800 和 1500 米都只达标国家一级,心心念念的全运会在大学四年也没能实现。
大学时期孙教练曾提议沈妮转项马拉松,但一想到要跑 42 公里,沈妮有些抗拒。练场地项目,沈妮最长也就跑 20 公里。2021 年,沈妮曾经代表省队参加团体马拉松项目,跑到半路抽筋,后半程走走停停还吐了,最终 3 小时 03 分跑完,首马痛苦的经历果断将其劝退。
当 2022 年全运会结束、孙教练退休再次建议沈妮转项马拉松时,她不再犹豫。沈妮从未想过退役,她喜欢这个从小就开始接触、伴随她成长的运动项目。她也深知自己的速度和耐乳酸能力已经无法再与更年轻的运动员竞争。
刚开始练马拉松,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克服训练时长、距离以及内心仍感到枯燥的心理状态。2023 年 2 月 ,系统练了一两个月后,她在云南曲靖罗平跑了转项后的首场马拉松,2 小时 43 分。她对这个成绩感到满意。更重要的是,当身体逐渐适应马拉松训练节奏,思想上对长距离更加有耐心,沈妮对马拉松项目不再恐惧,心中有了更多目标。
“我跑到 243 的时候,就想跑到 240,跑进 240 之后,我想的是那就跑到 235 吧,然后就国际健将,达标之后我想的是,既然都到这个水平了,那就再往前进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进步推动着沈妮继续练下去。
每年学校放寒暑假,沈妮便去云南进行系统的冬训和夏训。尽管孙教练已经退休,沈妮也并没有找新的教练,多年的磨合,她与孙教练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亲切地称呼他为“爹爹”(武汉方言,父亲、老爸的意思),训练计划仍然由孙教练来制定。
上高原时,她跟着省队的另一位教练和队员们训练。李美珍、李应美、李应翠也是经常一起跑课的伙伴。在校期间,沈妮只能一个人孤军作战,面临大赛的关键阶段,她会更多地依赖这位老教练。
除了正常的强度课和长距离,今年沈妮的训练课表中增加了更多的跑坡训练,基础打得还不错。下半年的几场比赛对沈妮来说都很重要,衡水湖本来是冲着 230 去的,遗憾没有实现。赛事结束后回到学校,一边实习,一边备赛北马,每周逐渐给自己增加 LSD 的距离,保证训练量。
最后克服了节奏不稳定的问题,北京马拉松的天气与赛道加成,大幅 PB 绝不是偶然。在与沈妮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性格开朗、有想法有主见且思想成熟的人,这与她每一次的进步不无关系。
大学时期,沈妮开始上高原训练,边训练边学习是她熟悉的生活模式。即便到了研究生时期,要面临边上课、实习边训练的状况,当所有的事情堆在一起,她也没有产生放弃其中一方的念头。她希望自己能拥有不同的状态,而不是人生只干某一件事。
也曾经历痛苦的时刻。研一课业繁重,高原慢跑节奏在 4 分 10 秒左右,回学校因为学习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慢跑节奏最快就就才4:30,落差太大,怕自己强度课顶不了,比赛跑不完,会不自信。教练告诉他,既然两边都不可能放弃,那可能就达不到单纯训练的时候那种状态。“我只能慢慢去适应去调节。”但是对于沈妮来说,相较于全职运动员,她反而不想将跑步变成生活里的全部,“每天都在重复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比较枯燥一些。”
沈妮目前在一所中学实习,她想做一名体育老师。她对于未来的职业方向考虑得很周全,当老师有寒暑假,基本不会影响日后的训练,而且这也是她喜欢的职业。每年寒暑假上高原,她全身心投入高强度的训练,回学校就当做是调整,重心更多地倾斜在了学习和实习上,训练量和强度相对变小,很多时候也采用以赛代练的方法。工作、学习与训练形成了互补。如今即便临近毕业,还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也不会因此感到焦虑了。
对于马拉松,她有清醒的认知。如何保持长久的训练,是她早就深思过的问题。她需要自身有能力来保障训练条件,有一份工作则可以保证自己未来不用为训练担忧。她喜欢跑步也喜欢训练,于是为自己搭建了一面可以依靠的墙。
成绩和名次?她对此看得很淡。北马结束后,沈妮很快将这个成绩抛在了脑后,迅速回到实习的岗位,跑进 230 的目标之后,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因为她发现,同一水平的人竟然有这么多,230 一抓一大把,“我还得努力。”但她也不会给自己制定过于长远的目标,到了 228 以内,那下一步就是 227 以内。不过,眼下最重要的目标是明年的全运会,所以她想在接下来的锦标赛中先把积分打好。
这或许与孙教练的训练模式有关,他从不会给自己这位弟子太多的压力,反而更多的是宽慰和鼓励。“我老教练是一个非常豁达,没有那么在乎成绩的教练。”她也从不给自己压力,“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在训练和比赛方面还给自己压力,我可能坚持不了那么久。”
而从沈妮的言语中不难发现,她是真的在享受训练和比赛的人,将马拉松作为自己的爱好,而这份热爱,将会陪伴她的人生始终。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沈妮的故事?说说对她的期待#
随机抽取 1 名幸运粉丝,赠送帽子一顶!
点 “在看”,在评论区留言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参与抽奖
中奖者若未按规定参与抽奖,视作无效,
跑野大爆炸保留最终解释权
互动截止日期:2024 年 11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