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家长都跟我倾诉了差不多的苦恼:孩子没有确诊ADHD,但是却存在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既然不是A,为啥还会出现跟多动症孩子差不多的行为表现呢?
之前,我在文章中多次写过ADHD的诊断标准,而且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后,才能明确这个孩子是否患有ADHD。
但是,有些儿童,平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拖拉拉,过分活跃等问题,孩子身上也有一些行为表现让家长、老师头疼,但是这部分孩子去医院评估后,却不满足ADHD的诊断标准。
换句话说,他们是介于A娃与普娃之间的一类孩子,既没有普娃听话懂事,也没有达到多动症的问题行为,这类孩子在北大六院钱英、杨莉主编的《注意力管理家校联动手册》中,被定义为“阈下ADHD”,它的发生率达到了23.1%。
阈下ADHD有什么特点呢?
①根据DSM-5量表,符合多动冲动或注意缺陷的条目低于6条(≥6条是ADHD诊断标准之一),所以不会确诊为ADHD;
②孩子的症状没有那么严重,没有影响到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没有给老师、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也不会确诊为ADHD。
一般情况下,医生给这类孩子的诊断结果可能是,“无ADHD,无需用药,回家多观察。”
家长拿到结论后,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阈下ADHD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干预,有的虽然成年后会自愈,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会发展成被确诊的ADHD,到时候就更麻烦了。
另外,对ADHD较为了解的家长们都知道,ADHD会出现并发症,例如合并对立违抗、抽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问题等,而研究显示,“12%~70%的阈下ADHD儿童至少有一种共患病”,其共患病与ADHD一样,甚至,“阈下ADHD儿童的焦虑障碍共病率高于ADHD儿童,其他类型障碍与两者的共病率则无明显差异。”(引用内容来源:《注意力管理家校联动手册》P27-28)
看来,阈下ADHD虽然达不到诊断标准,但是它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觑。现实中,这部分孩子却很容易被家长和医生忽略,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不知如何解决。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北大六院钱英医生表示,“阈下ADHD的治疗方法可参照ADHD”。
对此,我的理解是,虽然阈下ADHD不算多动症,但是也要参照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方法,对阈下ADHD儿童进行早期有效干预,预防ADHD和其它精神障碍的发生,改善受损儿童的功能损害。放任不管的话,后期孩子可能会真的确诊为ADHD了。
其实,“阈下ADHD”,就类似于“亚健康”这个概念,虽然没有达到病症程度,但是也意味着身体受到了一定的损害,是“不健康”的,所以需要做出改变,调整身体健康状况。
我身边就有阈下ADHD的例子。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学起就表现出了活泼多动的特点,在学校也是经常惹事,在家不爱写作业,拖拖拉拉的。朋友带孩子去了儿童医院,医生说娃没达到多动症的程度,只是有这方面的倾向,让回家做行为干预。
以前,因为我们几家人经常一起出去玩,结果我观察到这她儿子和我儿子在某种程度上行为表现差不多,所以聊的比较深入,提到了去医院就诊多动症的事情。我也曾努力跟她普及过多动症的知识,但是收效甚微,只能说,一个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估计大家看到这里也猜到了,是的,我这个朋友是不相信多动症的,她觉得是自己管理不够严格所致,所以对孩子要求更加苛刻。
那孩子现在怎样了呢?上周我俩还碰面了,朋友跟我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亲子关系岌岌可危,孩子一写作业俩人就起冲突,她儿子甚至对着她大喊“你这个坏妈妈!”……
她挺伤心的,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她。
又及:还有家长问,阈下ADHD儿童可以做哪些行为干预?我觉得《多动的孩子也能好好学》这本就可以,翻译的语言浅显易懂,好理解,方便操作使用,感兴趣的可以找来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