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配置方面,在上期月报中我们曾提示,“短期持续关注政策受益品种,前期超跌和估值具有安全垫的价值方向短期有配置机会,成长方向着重关注AI、军工等具有未来业绩支撑的方向”,在近几期周评中,我们更新提示“短期对地产链、基建链等困境反转行业维持积极,关注科技和消费方向的中长线机会”。实际情况来看,市场走向较大程度上验证了我们的判断,月内科技成长板块领涨、中游制造业表现活跃,回调震荡期安防、非银和地产等相关板块围绕政策发布节奏展开轮动,而前期占优的煤炭、公用事业和银行等高股息板块相对跑输,消费行业在风险偏好扩张期的表现相对疲软。
进入11月,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发布和三季报披露结束后,A股后续走势将如何演绎?外部环境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较大变化?我们认为,或至少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月初美国大选投票的最终结果如何?美联储议息会议的降息幅度如何?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具体刺激规模如何?
本期月报中,我们将逐一展开讨论。
2024年10月市场回顾
1、市场特征: 全球权益市场分化,美股再创新高,中国市场高位震荡
回顾10月全球主要股指表现,全球权益市场分化,美股再创新高,中国市场高位震荡。国内方面,在9月24日后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快速上行至近3年高位,而后市场预期逐步回归理性,各大宽基指数震荡回调,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展开行业轮动。月中,习总书记在安徽省视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发表讲话,再度提振市场信心,科技和制造业板块表现活跃。
此外,9月经济数据显示积极因素增多,供需两端均出现明显改善,生产加快修复、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速均有回升,其中基建投资好转最为显著,经济筑底迹象初现,助推权益市场震荡上行。海外方面,9月相对强韧的经济数据、叠加美国大选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市场对美国再通胀的担忧重燃,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7月以来最高点位,同时充足的流动性和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仍是持续推动美股上行的主要因素;欧洲方面,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通胀下滑和欧元区疲软的经济走势,促使欧央行在本轮降息周期中首次连续2次降息,欧洲权益市场在充裕的流动性下表现相对稳定。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风格表现来看,成长>周期>消费,中小市值显著占优。10月各行业表现分化,在市场风险偏好较高的条件下,科技成长等估值弹性较大的板块大幅领涨市场,高股息板块和业绩稳定的消费板块回调幅度相对较大。国庆后2周,市场在短期强势快涨后形成大量的短期获利盘,步入高位震荡回调期,行业围绕政策受益方向展开轮动;10月18日,总书记在安徽省视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市场情绪再度点燃,科技成长板块带动大盘再度放量上行,高股息板块表现相对落后。截至10月29日,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7个行业取得正收益,其中科技和制造板块整体涨幅领先,消费和高股息板块相对跑输。
受总书记讲话风向和市场风险偏好从极度收敛到极度扩张的摆动影响,科技和制造板块中,月内电子(12.0%)和计算机(10.6%)成为市场持续反弹的领涨方向,环保(6.4%)、建筑装饰(4.2%)和机械设备(2.7%)等中游制造业表现活跃,此外,受海外地缘政治影响,国防军工(9.6%)亦涨幅居前;周期板块和消费板块中,受风险偏好快速扩张的跷跷板影响,公用事业(-4.7%)、石油石化(-5.9%)和煤炭(-6.9%)等高股息板块和美容护理(-4.5%)、食品饮料(-8.8%)等消费行业的回调幅度较大。
图表2:10月市场风格:消费>成长>周期
数据来源:Wind,中信风格指数,金鹰基金整理(曲线向上,表明分子端指数表现更强,反之更弱)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图表3:10月行业底部反转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2、资金情况:偏股型公募发行转好
资金流入方面,截至10月30日,偏股型公募10月发行19.70亿,较9月减少238.22亿,今年累计共发行1555.6亿。截至10月30日,两融余额达1.68万亿,较9月的1.44万亿大幅上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63万亿)。
资金流出方面,一级股权市场10月合计融资124.68亿,较9月减少84.37亿。其中,IPO募资42.72亿,增发募资57.46亿。产业资本10月净减持85.58亿(增持39.81亿,减持125.39亿),较9月净减持29.88亿有所增加。
图表4:偏股型公募月度发行规模
海外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9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值下降0.8%,预期下降1%,前值由持平修正为下降0.8%。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68.9,预期69.1,前值70.1,出现3个月来首次下降,受降息预期和美国大选影响,终值上修至70.5,创半年来新高。总体上看,美国就业数据好转,劳动力市场稳固,多项经济数据均好于预期,尽管受波音公司罢工影响,商用飞机订单继续大幅减少,导致8、9月耐用品订单下滑,不过扣除飞机非国防资本耐用品订单增长0.5%,好于预期,反映出美国经济保持强韧性,短期内或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数据走向增强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的可能。
通胀方面,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较市场预期高了0.1个百分点,显示通胀仍有顽固性。同比数据持续降温,上涨2.4%,前值2.5%,为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预期为2.3%。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与8月涨幅一致,未能放缓至0.2%;同比涨幅3.3%,为6月以来新高,市场原本预计会维持在3.2%不变,表明核心通胀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9月PPI同比增长1.8%,涨幅较上月的1.9%有所收窄,高于预期的1.6%;环比持平,低于市场普遍预计的小幅上涨0.1%,前值为上升0.2%,表明通胀进一步趋稳,低于预期反映了些许的降温。总的来看,9月核心PPI环比增长0.2%,符合预期,低于前值的0.3%,反映出美国通胀形势尚属温和。
欧元区10月制造业PMI初值45.9,为5个月以来高位,预期45.1,前值45;服务业PMI初值为51.2,预期51.5,前值51.4,较9月有所回落;10月综合PMI初值为49.7,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荣枯线,预期为49.7,略好于前值49.6。德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2.6,已连续多月位于荣枯线下,好于预期40.8和前值40.6;服务业PMI初值为51.4,预期50.6,前值50.6;10月综合PMI初值为48.4,预期47.6,前值47.5。法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44.5,预期45,略低于前值44.6;10月服务业PMI初值为48.3,预期49.9,前值49.6;综合PMI初值为47.3,预期48.9,前值48.6。10月欧元区综合PMI虽较9月有所回升,但已经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不及市场预期;德国10月制造业PMI出现反弹,生产和新业务等降速放缓,边际有所好转;法国综合PMI、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均出现下滑。
图表5:9月美国通胀仍旧顽固、劳动力市场强于预期
根据FOMC参与者的中位数预测显示,2025年底的利率为3.4%,这暗示明年政策宽松的步伐或将逐步放缓。总体而言,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节奏逐步放缓的可能性较大。10月24日美联储发布最新全美经济形势调查报告,即“褐皮书”,肯定了美联储抗击通胀的成果,这使得市场对于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有所提升。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于10月第四周表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信息表明我们不会继续降低利率” 。CME 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对11月议息会议的利率下调幅度在25BP;对于12月的会议,预计继续降息25BP的可能性超70%,2024全年累计降息100BP。
欧洲央行如期降息25BP,修改通胀措辞为将在明年“年中”回到2%。10月17日,欧央行在议息会议上宣布三大关键利率降息25BP,即存款便利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贷款便利利率将分别调降至3.25%、3.40%和3.65%,均符合市场预期。这是欧洲央行连续两次议息会议下调利率,也是年内第三次降息。欧洲央行在声明中继续表示,不预先承诺特定的利率路径,将遵循基于数据、逐次会议决策的办法。另外,欧洲央行修改了关于通胀的措辞,现表示通胀将在明年“年中”回到2%,而此前的措辞为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达到2%。欧洲央行强调,管理委员会随时准备调整所有工具,只要有需要,欧洲央行将保持足够限制性的利率水平。降息决定发布后,交易员们对欧洲央行降息的押注保持稳定,预计12月将降息25个基点,到明年6月还会有大约122个基点的降息。欧洲经济疲软是欧洲央行连续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此前欧元区数项经济指标低于预期,如9月欧元区PMI跌破50荣枯线,预计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今年GDP将萎缩0.2%,恐连续3年陷入衰退。此次会议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承认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但否定了欧元区将陷入经济衰退,认为通胀下行风险大于上行风险。受此降息影响,欧元全天偏弱,由于经济较为疲弱,年内欧洲央行仍有降息可能性。
图表6: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50BP
数据来源:CME FedWatch,金鹰基金整理
国内重要基本面情况
1、国内经济: 国内增量政策成效初现端倪,内需企稳向好
国内增量政策成效初现端倪,内需企稳向好,外需在高基数下仍保持较强韧性。内需方面,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6%,与预期一致,前值为4.7%,第一季度为5.3%;环比0.9%,第二季度前值从0.7%下调至0.5%,第一季度为1.5%。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相较8月前值4.5%上升0.9pct,高于预期0.8pct。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强于预期2.3%,相对8月前值2.1%上升1.1pct。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较前值维持不变,符合一致预期。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3.2%,制造业投资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4.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1%,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7.1%,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7.9%,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4%、前值-10.2%,销售增速-11%、前值-12.6%,到位资金增速-18.4%、前值-10.6%。房地产投资跌幅时隔半年收窄到-10%以内,但资金增速跌幅扩张。
外需方面, 9月出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2.4%,前值8.7%,进口增长0.3%,前值0.5%,贸易顺差817.1亿美元,前值910.02亿美元。分产品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不佳,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地产后周期、化工及矿产品跌幅均较为明显。机电产品中,船舶、汽车出口增速绝对水平依然较高,其中船舶出口同比由60.65%升至113.83%;集成电路出口增速放缓,手机出口下滑。分地区来看,对东盟、欧盟、美国的出口增速回落,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增速转负。
就业通胀方面,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同比上升0.1pct,环比下降0.2pct;9月CPI同比增长0.4%,预期增长0.7%,前值增长0.6%;9月CPI环比持平,上涨0.4%;9月PPI同比下降2.8%,高于预期0.3pct,前值下降1.8%;环比下跌0.6%,降幅较上月收窄0.1pct。分行业看,食品仍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支撑,环比上升0.8%,但弱于季节性;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继续下降,同比降至3年来新低,表示需求端偏弱。P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影响。
图表7:2024年9月消费和投资均显著好转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10月17日,习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近年来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习近平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
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关举措等。会议指出,要把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结合起来,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关切出发,推动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事项,在深化改革中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等重点任务;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明确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我国人口规模逾14亿、民营经营主体超1.8亿户,是增长潜力极大的超大规模市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内大循环,令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的循环更加顺畅,更好服务国内消费者,促进消费,也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发挥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提高全球贸易竞争力及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政策。财政部官员本轮积极表态,明确了中央有较大的举债空间,为市场预留了政策规模想象空间。
去年四季度,地方政府累计发行1.4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本轮将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的债务限额,规模为近年来最大,至少会在1.5万亿元以上,将用于化解隐性债务,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畅通经济大循环。此外,发布会提到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在10月17日,财政部与住建部等部门,就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介绍。
具体内容包括,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后续可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把商品住房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的条件已经具备,预计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超过4万亿元;预计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将在10月25日批量调整完成;对于去化周期比较长的城市,实行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政策。整体来看,当前各部门共同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力度较大,10月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回暖势头,关注后续是否有增量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回升势头。
10月各期限LPR报价均下调25BP,降低存量房贷利率。10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报3.10%,上次为3.35%;5年期以上品种报3.60%,上次为3.85%。9月27日已将7天逆回购利率降息20BP至1.50%。10月18日,央行潘功胜行长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10月21日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10月各期限LPR报价实际下行幅度按照顶格25BP调降,为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的最大调降幅度。这体现我国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减少居民房贷和消费贷利息支出,促进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
股市支持政策落地,两项金融工具发布实施。10月18日,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业务流程、操作要素、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等。互换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费率由参与机构招投标确定;可用质押品包括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分档设置;首期操作额度5000亿元,目前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即日起正式启动操作。
同日,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即日起启动,发放贷款后于次季度第一个月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
A股市场观点
展望2024年11月,预计延续震荡行情。政策实效打开助力经济加速筑底企稳,市场在预期与现实的反复博弈中,继续等待前期巨量筹码的充分换手与基本面情形的日渐明朗。自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两极化摆动,市场在全面估值修复后切换至小市值占优、围绕政策受益方向轮动,交投活跃度始终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进入11月,鉴于月初全球的重磅事件扎堆,美国大选、美联储议息会议和中国人大常委会重要会议不仅有较大概率影响到海内外各类资产的中短期走向,还事关未来4年国际局势。预计会前全球风险偏好可能趋于收敛,而在会后集中定价“意外”情形。国内情况看,目前仍处于政策蜜月期,预计市场将重点围绕明年经济可能部署展开定价。策略层面,建议以化解地方债务、拉动内需等为短期主线,中期关注与科技自立自强相关的产业布局机会。
后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海内外因素,预计这些方面都可能对接下来的A股市场走向形成一定影响:
1、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大选日,由于本次大选的8月初选至今并未有胜选的明显优势方,待选举落地后,预计全球市场将对选举结果展开集中定价。当前特朗普与哈里斯的政策分歧主要在于税收政策倾向、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和移民政策,而特朗普在上次任期内的政策兑现方面,主要通过行政命令方式,迅速在移民、贸易、监管等领域出台政策,但税收政策落地相对较慢。
2、11月6日-7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美国9月强劲的经济数据已经基本打消了市场对11月会议降息50BP的预期,同时公开发表讲话的美联储官员中,即使是最鹰派的人士也暗示支持进一步降息以让经济保持现状,预计本次降息幅度将维持在25BP。
3、11月4日-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备受瞩目,一方面时点上安排在美国大选和议息会议后,另一方面财政部长于国新办发布会透露,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也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此外,市场对国债增发及中央预算调整具体方案的政策预期较高,建议关注消费和化债受益相关领域。
行业配置上,对政策受益行业维持积极,短期关注防御型板块在11月的资产配置价值。对非银金融、消费和房地产等政策受益概念,把握政策实效兑现打开的潜在增长空间,同时关注黄金和军工在全球政治敏感期的防御价值:
1)非银金融:互换便利政策细节落地,市场交投活跃利好券商预期收入,新会计准则下保险业的业绩弹性可期,建议持续关注券商和其他非银金融的机会;
2)地产链:政治局会议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配合降首付比例、支持政策行和商业银行收储等举措,地产和地产链在新政策环境下经营状况有望企稳,建议持续关注地产链困境反转的持续性;
3)消费: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认定,从供给侧改革转向需求侧,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对政策着力点放在低收入群体上,有助于拉动内需修复,消费行业前期超跌板块仍值得关注,建议持续关注消费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4)军工和黄金: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日趋复杂,而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上升有望引起短期集中定价,放大核心资产的波动率。一方面,中东紧张局势加剧、韩朝关系紧张,建议持续关注军工及安防相关板块的活跃度;另一方面,美国两党候选人的外交政策主张对地缘政治带来不同影响,不同的财政政策主张对美国债务和经济再通胀也将带来新的较大不确定性,都使得黄金在短期仍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24.10.31。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相关指数、行业等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