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也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市科技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强市目标定位,以改革求突破,充分发挥镇江及周边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节点城市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积极打造在特色领域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新高地,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构建高水平研发体系
聚焦“四群八链”和“876”创新引领工程重点产业的重大创新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持续优化“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精准支持“卡脖子”技术攻关,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创新联合体组建力度,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联合攻关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完善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方式,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与氢能等未来产业领域,部署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更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更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企业研发准备金等制度,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奖补力度,推动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
聚焦科创载体能级提升 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
统筹推进科技园区、科创载体、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平台载体成为集聚、承载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阵地。实施重点实验室“强基提能”高质量建设行动,聚焦“876”重点产业方向,支持驻镇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服务推进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计划,建优建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增强重点产业链发展韧性。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园区完善功能配套,建立中试验证基地,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工艺稳定性、生产成本以及良品率等指标的中试熟化服务。大力促进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不断提升招引孵育功能,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打造高技术企业雁阵
坚持“育小苗、培新树、壮大树”原则,建立创新主体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健全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攻坚突破“三项服务”行动,围绕企业创新发展全生命周期,精准开展高企培育、人才培养、项目指导、技术对接等服务,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规上企业。大力实施科技招商,完善科技招商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招商工作实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推动科技招商队伍能力提升、科技招商工作取得实效,力争招引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落户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招商与产业招商成为创新引领产业强市的“一体两翼”。
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推动高效能要素流通
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行动,打通创新引领产业强市的痛点堵点卡点,打造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高质量办好“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四群八链重点企业走进驻镇高校”等活动,力争形成品牌效应。支持驻镇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动挖掘机制,服务指导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全面“单列管理”,赋予高校科研人员对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科技成果权益的重新分配,调动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国家、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合作,持续提升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镇江分中心服务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链条,促进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持续做大做强。
聚焦科技金融强化赋能 塑造高品质科创生态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鼓励知名机构来镇江或与本土机构合作,推动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积极壮大耐心资本,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加快形成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投融资体系。持续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大力推广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完善“苏科贷”“高企贷”“中小微企业助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政策。积极推广“投贷联动”等新型金融支持模式,拓展资本链接渠道。推动建立健全以风险补偿为特色、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保险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支持保险公司与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定制化险种和服务分担创新创业风险。
科技之路,非改革无以畅通;改革之路,非创新无以深化。我们将始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核心支撑作用,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文/肖敬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