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之人眼里的日本——月是故乡明

文摘   社会   2024-05-02 19:50   日本  

手机里有个软件叫倒計时日历,打开的时候看到它提醒我,截止今天为止,我已经登陆日本575天。

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日本的四季轮回,也看到了被世界赞美的盛景。春天的鸭川边粉粉嫩嫩层层叠叠的樱花,夏天淀川边上人山人海也沦为背景的绚丽花火,秋天岚山的红叶,冬天清水寺、八坂神社的积雪。到现在又一次樱花季已经成为过去,才发现日子真的不经过,不知不觉就是一个轮回。

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习惯,都带着一种失意人生的愤懑,总想诉诸笔端到后面已经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从哪里写起。写的浅薄会觉得文字苍白无力,写的深入我又没有真正的融入这个环境里。于是拖拖拉拉不知道如何落笔。

最终促使我写的,是看到两个精英写的关于日本的观察和感悟。一个是长居日本的企业家,做中日两国商业观察和交流的大咖,我买过他的书,关注他好几年了。另外一个也是关注好几年的精英代表人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的日本观察,常年居住美国,介绍说保持着外国人的敏感。‍‍‍‍‍‍‍‍‍‍‍‍‍‍‍‍‍‍‍‍‍‍‍‍‍‍‍‍‍‍‍‍‍‍‍‍‍‍‍‍‍‍‍‍‍‍‍‍‍‍‍‍‍‍‍‍‍‍‍‍‍‍‍‍‍‍‍‍‍‍‍‍‍‍‍‍‍‍‍‍‍‍‍‍‍‍‍‍‍‍‍‍‍‍‍

不同水深的鱼,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我,是一个三十多岁从北漂到日漂的谋生之人。我看了很多关于写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书,也自认为还是保持着赤诚的伪文青。但这些观察和内容看多了,有一种荒谬感。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天空下,但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当然他们的内容可能真正面临着生存困境的人也不会看,而那些刚刚解决温饱,急切的希望从成功者笔下或者嘴里获得一些建议和意见的人看到之后,会发现牛头不对马嘴。他写的他说的,和普罗大众的人生可能有关,但是一种俯视的,何不食肉糜的意见。这么说难免偏颇,和我所处的位置高度有关。所以,谋生阶层的人,光是活着就已经费尽心思,很难有更宏远的目光。


生物学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族世界。水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有着严格的水深要求,很有趣,所以我相信一个金字塔顶的人说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是出于真心。那不是无知,不是恶意,那是他的真实世界。


但,这个世界的话语权力和表达的能力都是掌握在塔尖之人那里的。


一条出生、成长、生存都在浅水区的鱼,就算有机会进去深水区,那也只能成为食物。即便没有成为食物,它本身的体能肺活量也承受不了深水区的水压。


不同于别人来到日本后走遍了日本的都道府县,我的生活区域一直在京都,后来工作去了大阪,再然后到了东京。从五十音不认识到能够交流,从吃完京都的各类排行榜拉面寿司,到开始自己做饭。

去了介护学校学习考试,从完全听不懂到最后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作为学校第一个外国学生,我是老师眼中最认真努力的学生。

再者,我一个人从区役所(政府)到医院、诊所、银行、邮局、快递站,从租房开始到养老院做义工,我将自己彻底的放在这个环境里去体验,去生活,但我从来没有融入感。

日本文化说起来是源于华夏文明的,走在京都的街道上,总是让我恍惚在江南,但我知道不是,于是,在这种以外来者身份来看待日本的角度,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冷漠,都在随时告诉我,这不是我的家。


如果让我为这五百多天在日本的日子总结一下,我只想到:月是故乡明。


第一次出国


2022年10月,我一个人拖着两个行李箱,背着电脑包来到日本,作为语言学校的留学生,开始了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异国之行。

刚刚进入10月的天气,很快就把衣服汗湿了,买了一周的国际流量卡,信号也不是那么好。关西机场里人流攒动,我似乎置身于洪流之中,听着广播里的多种语言播报,也有中文声音,可还是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和北京的区别。即便我是一个去过中国五六十个城市的行者,在第一次落地在他国时,仍旧有恍惚感。因为,我是一个外来者了。


买了电车票到了京都,电车从海面上穿过,目之所及是白色的浪花和远处的夕阳。一路疾驰而过,两边的建筑快速后移,和北京以及中国大多数城市不同,这里的房子都很矮小,整体的建筑风格更像江苏或者安徽一带。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安静的电车里默默看着时间。安静的电车是我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很安静,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地铁或者火车,没有孩子的追逐打闹,也没有人大声打电话或者刷视频,每个人都沉默着,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空间里。

在京都站下车后,又转了两趟地铁才到了预定的酒店。因为当时疫情还在尾声,酒店比较便宜。办理了入住之后,再打量酒店房间,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明明预定的高级大床房,可是那个床明明像是读书时宿舍的单人床。

脑子里涌现出来一个词,小人儿国。

行李箱很大,房间连打开箱子的空间也没有。

定了两天的酒店,时间仓促,要办的事情很多。要办电话卡,要签约租房合同,拿钥匙,搬家。

像争分夺秒的战士,这个时间,每天都是吃方便面和便利店三明治。没有时间观察这个国家,这个城市。

你看,人只有闲下来,才会有闲情逸致去热爱生活呢。所以,千万千万不要给别人说,你为什么不停下来,你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呢?也许这话没有恶意,但对于另一个水深的物种来说,可能像是外星话一样吧。

惊讶之余的细节感


去区役所办理登记,用手机翻译软件一点点问,沟通。

搬家时打了一个车,大约三公里半的路程,用了三千日币的打车费。

第一次见到吃面条配米饭的套餐,拉面里没有一根蔬菜。

第一次见到炸鸡配米饭,蔬菜似乎只有沙拉。

看到一小块西瓜要近三十块人民币。

这一切都让我震惊,又觉得物价高到离谱,这和我过去三十年的人生都不一样。


第一次搬进那个只有20平的小公寓,真实体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小的浴室和卫生间也做了干湿分离成两个空间,日式浴缸小小的,却又像是不可或缺的。浴室还带有烘干系统,可以烘干衣物。一平米左右的厨房,隐藏的分布着不同的收纳空间。入住时,有一份和租房合同一起的,关于垃圾怎么分类,怎么扔的文件。厚厚的一个文件袋,还包含房间内所有设施的说明书。


公寓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但仍旧方便到下楼走路 3 分钟内有药妆店;5 分钟内有便利店,两家 7-11,两家罗森;8 分钟内有两家百元店,各种小餐馆。当然还有地铁公交,可以去到各个地方。


这些设施的便利,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从物质上给人做明显的区分,所以,不论你的房间大或者小,你开车还是坐地铁,在公共设施上有一种平等感。


街边精美的小店铺干净整洁,遇到的人都是彬彬有礼。初来乍到,看什么都新鲜。从洗手间里安装的加热冲洗马桶坐垫、便利店里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到超市里一人份的蔬菜、百元店里清理各种角落缝隙的小工具……常常会让我心里低呼一声,原来还可以这样。


但我没有大惊小怪,我像一个挑剔的人,试图从任何地方找出错处,来抚平我对于陌生环境的不安。


但是,一个完全不会日语的人,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能够在日本顺利适应生活下来,得益于互联网的便利,也得益于日本社会在细节处体现的体贴。


第一个感受是刚入境后,需要去区役所办手续,那种体贴会让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区役所大厅里很多人,但没有任何嘈杂的声音,等待的人安静的等待,办事的人都是轻声轻语,一丝不苟,态度友好。有年龄很大的老人去办事,坐在等候区的椅子上咨询,办事员都是蹲着身子仰头和老人说话,没有任何的不耐烦。我第一次去看到时,感动的不以复加。因为太久没有看到对老人的耐心了。如果表格有点不符合要求,他们也会尽量给你想办法,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利为难他人。一个小例子,作为外国人,会拿到一本有英中日韩文的厚册子,里面从急救到垃圾分类、从社区服务到免费查体,都写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感受是医疗。

第一次去医院,是我在浴室晕倒,心脏疼。第二天预约了附近的医院去做了检查。医院是一个综合型医院,但仍旧是安安静静地。检查抽血,来来回回的,最后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就让我回去了,也没有开药。用了健康保险后,花了七千多日币。但是,医院没有给我检查报告,后来我问了日本朋友,他们说是不给的,医院会存档。

第二次是在家旁边的诊所预约了宫颈癌疫苗。但第二次还是第三次的时候,明明是预约过的,诊所没有给任何通知和说明,直到我已经去了诊所,他们告诉我当天没有药了,要另外约时间,当时也很不理解,这和一贯以来对日本的印象不符合。所以我一直不对任何人任何事带有滤镜,只会失望。

第三次是大阪工作时,在家突然眩晕,一下午都没有缓过来。晚上十点多打了119急救电话。人来的很快,一直在电话里和我确认信息,确认我是否意识清醒。

到医院后,已经晕的不知道了。又是抽血,打了吊针。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半夜十二点多回家了。当时带的钱不够,保险证还没有更新,先交了一万日币回家了。后面拿到保险证之后,又去医院确认账单,补交剩余费用。


第三个感受是无处不在体现细节的人性化产品设计。盒装方便面的盖子,都有一个沥水口,方便泡好之后把水倒掉,这样放调料就不会被水稀释。从吃喝拉撒睡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在无形中觉得本来就应该如此。我在亚马逊买了一套四件套,因为喜欢反着往里装被子,才发现里面有和被子上的鼻孔对应的绑带。发现的那一刻,才知道原来看不见的地方也都可以是满满的细节。


这些刚来的时候会觉得很神奇的细节,在生活了一年半后变得习以为常。


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能够快速的适应生活,调整自己的状态。


很多人说为了孩子想来日本,中国教育太卷了


现在东京从事留学教育的工作,很多咨询的人在说到来日本时,都谈到了孩子教育。

说国内太卷了,想让孩子到日本来,可以轻松一点。

实际上,就我认识的这些日本朋友所说,日本的教育其实从怀孕就开始卷了。

很多人说,公立教育怎么怎么样,也说到了日本的儿童友好政策。

但实施上,一个有三个孩子的日本朋友说,她的小孩从上小学开始就已经规划好了以后的大学。初中要去国外交流游学一年,按照日币的购买力和贬值速度,孩子的卷仍旧还是父母的卷。

每个周六日都有各种补习班,学校下午四点放学,孩子需要在补习班上课到八九点才能回家吃饭。因为她的孩子是男孩,还比较好。

而日本对于女孩,女性而言,更加的压抑和压迫。

新闻上的性迫害,以及各种职业歧视,甚至考学时出现过十几所大学通过暗箱操作,刻意压低女性考生的入学分数,使她们无法被录取的事件。

即使到了2024 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都已经被大众所熟知的地步,在入学考试中,女生要获得比男生更高的分数,依旧是社会默认的共识。更可笑的是,如果女孩被东大等名校录取,会因为太聪明而找不到丈夫,也仍是社会共识,在日本社会中,女性的主要角色是在家中相夫教子。

我在国内无数次听过,男人的理想妻子是日本女人。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并不希望她在这样的日本成长。


就我了解的日本教育,是分流制教育。很多人想让孩子来日本受教育,脑子里想的也仍旧是精英教育吧。日本有很多专门学校,孩子们从初中毕业就开始分流了,也就是中国的职业高中和技校一样。学一门手艺,做一份工作,饿不死也没有什么发展,如果能够幸运的进入大企业做正社员,在这个岗位上,如果公司不倒闭的话,可以干一辈子。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日本这种终身雇佣制也在瓦解中。

而中国家长不知道的是,日本是一个非常卷学历的国家。他不会明说,但你的出身院校就已经决定很多企业,连参选的资格都没有。


根据一些新闻数据,日本公立学校的小孩,有80%都要上补习班。为什么呢?中国的鸡娃父母已经很清晰了,就是好的小学,考入好的中学,好的高中,然后才能进入好的大学,最后才能进入大企业,好企业。

这有何不同呢?


即便日本收入是中国两倍,你的生活质量都会下降


我刚来日本的时候,国内的亲人羡慕的说,日本水好,空气好,食物好,不打农药之类的。

我没有体会到这些好,因为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尤其水果蔬菜,餐厅吃饭。

你可能会说,我去过日本呀,没有这么贵。

贵或者不贵,当然是主观感受,但实际物价对比,就会发现,东京的物价是北京的三到五倍。这应该是一个量级的城市。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贵,是因为说的人不论在哪里生活,他都不会感受到贵。

何不食肉糜这个疑问,和皇后天天吃肉包子的想象,永远同时存在。这本来就是折叠的压缩世界。

很多人写过日本观察,或者中日经济。

没有人会去关心一个还在努力谋生的人在过怎样的日常,在经济下跌时如何的关心粮食和蔬菜。


深水区的鱼类本来就是少数,浅水区的小鱼小虾各种寄生虫才是普罗大众的世界。


明轼游记
接受了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哭了笑了来了去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