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 · 守住用药的法度和禁忌,就能迅速提高疗效

文摘   文化   2024-11-15 17:03   山东  


刘希彦经方传承带教实录(四)
带教点:北京航天总医院
刘希彦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是个什么机构?它是由北京中医管理局成立的,传承点设在北京航天总医院,主要任务是医学研究,经验总结和带教。借由这个平台我们做了多场公益教学。
其中有一场,我们邀请了三十来位全国各地的执业医师,都是跟我学习过《伤寒论》的学员,既是提高性质的培训,也现场做医案并存档,相当于考试。他们总共开出了七八十个方子,开错的方子只有几个。按这个概率算,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古人说的“上工十全九”的程度。考虑到以后在非教学的场域里,效果可能会打些折扣,那也应当接近这个水平。航天总医院刚刚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准备大力发展中医,这个教学成果让医院方面和我本人都很受鼓舞。

课程结束的时候,一个学员说她的月经淋漓不尽已经二十来天了,于是现场拿这个医案作示范教学。

脉:细弱,略亢

证:崩漏,有血块(里,瘀血),上半身热下半身冷,腹凉(上热下寒),胃区有痞结感(里),面色黯(气滞血瘀)

取完证,大家都觉得这个情况很简单,大局是阴证,用四逆汤就能解决。这位学员很诧异,脉象怎么会到阴证的程度,之前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她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她的疑问已经透露了答案:她面对自己的时候不够当下,更不够客观。

《伤寒论》的原则是依据当下证论治,当下是发烧就当发烧论治,当下是阳脉就当阳脉论治,不能说烧退了,脉转阴了,还依据从前的结论来处理当下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病人的时候不难做到当下,面对自己的时候,却常常做不到,这是因为知道的信息太多,加上各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往往让我们很难客观的判断。这也是所谓医不自医的原因之一。

换言之,如果医生能够真正做到当下而客观,治自己是更好治的,因为取证更全面更真实,所以医不自医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

处方:炮附子、干姜、炙甘草、红参、白术、香附、仙鹤草、生地碳、生地

阴证,以里证为主,主方用的是四逆汤,其它的药作为辅助。病人回家喝了药,当晚就止血了,速度之快,让她很是意外。

这里的阴证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主要是从脉象来判断,脉为细弱。《伤寒论》中提及脉象的地方不多,但涉及阴证,常常会提及脉象。这是因为关于阴阳寒热的问题,取脉比取证的准确率高。

《伤寒论》中没有系统的论述辨脉的具体方法,大概是由于竹简刻字的时代,行文能省则省,也有可能是相关条文残失了,总之后人学起来就有困难。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总结了一套符合《伤寒论》的辨证原则的脉学系统,应之于临证效果非常好。其中关于阴阳寒热,我的体会是用三分法比较精微,也比较准确。

何为三分法?就是在阳热脉和阴寒脉之间划分出一个居中脉的区间。

所谓的居中,当然不可能是绝对的居中,只要偏差不大都算居中。这样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用药,具体法度如下:

阳热证宜用清热泻下药,禁用热药,慎用滋补药(白虎汤用滋阴药的法度可参)。

阴寒证宜用扶阳滋补药。特殊情况下,可以少佐寒凉药以解标热,不绝对禁止。(通脉四逆汤、黄土汤、乌梅丸等厥阴方里都有少量寒凉药。)

居中脉的用药范围比较宽,可以不寒不热,也可以寒热药并用,只是不可过于偏胜。

以上是经方用药的基本原则。这是通过对《伤寒论》原文抽丝剥茧的归纳,并破解方证背后的组方原理,从而总结出来的,一旦逾越,疗效必定掣肘。无论学习何种流派的医学,只要能够根据阴阳寒热守住用药的法度和禁忌,疗效也能迅速提高。

【带教答疑】

问:为什么用生地这味药?

刘希彦:这个病人是阴证而略有上亢,所以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上生地这味药,取其阴润而降亢,同时补津血。

问:老师做的是经方带教,为什么也经常用到非经方药材?

刘希彦:经方是《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古方。这些古方流传到《伤寒论》成书的东汉时期,不可能全部保存下来。《伤寒论》自东汉流传至今,更是残误甚多,所以现今经方里没有涉及药物,不等于从前的经方里就一定没有。再者,运用经方的组方原理才是真正的用经方,而非局限于所谓的经方药物。

问:如果这个方子只用四逆汤,不用其它的药,是不是也能治好?

刘希彦:是的,因为大局就是这个。不同的医生开出来的方子不可能完全相同,只要大局一致,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反过来,把四逆汤去掉,只用其它的药则很困难,因为大局没有抓到。从小处入手至多是略有缓解,很难治愈。

问:那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些药?

刘希彦:我先来讲解一下这些药的功用。

香附是开气滞的。开气滞的药经方里也有,比如枳实、厚朴、陈皮、杏仁。枳实是破气的,比较峻烈;厚朴偏向于下行;陈皮和杏仁的气味则比较轻薄。香附力缓而沉厚,沉厚能作用于于深层,擅长开深层的气滞,后世所说的肝郁气滞,就是比较深层的气滞;力缓则疗效持久,适合慢性病。所以这味药我经常用,它对经方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生地虽然是以滋阴补血为主,也稍稍兼有一些下行祛瘀的作用,在这里是很适用的。

生地炭和仙鹤草,后世认为是固敛止血的,这两味药作用比较次要,只是辅助而已。如果自体功能就没有能力固住血,这两味药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本来可以不开这两味药,因为是做带教,带大家多了解一些药物也有好处。仙鹤草还有强壮补益的作用,平补而不上火。

白术一般认为是祛水湿,它还有运化中焦的作用,而且是平性的,不像生姜那么热,不方便用生姜的时候,可以用白术运化脾胃。红参是建中的,也能作用于全身,有补气强壮的功能。这两味是补能量的,所以比较重要。

这样用药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制定的药物监管剂量普遍偏低,不太符合《伤寒论》的法度和现实的需要,我们又不能违规用药,所以只能用同类药叠加的方式去增强力量。这也是不得己而为之。你们经常会看到我开药比较驳杂,了解这个原因再去看,就知道其实也不驳杂,很多药都是在同一个方向上的。


每年度仅有一期的《金匮要略》课程报名了!!!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课讯。


刘希彦——甲辰冬季《金匮要略》网络研讨班



历史文章合集:

刘希彦讲诗词系列

刘希彦讲中医系列

刘希彦讲庄子系列

刘希彦经方传承带教实录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金匮要略》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希言館
刘希彦公众号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刘希彦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