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 · 《红楼梦》是用闲言碎语载道的
文摘
文化
2024-07-06 07:46
山东
喜马拉雅听书 · 刘希彦讲唐诗(请点击上方图片)
作者:刘希彦
我平时讲《红楼梦》习惯带一张古琴,在讲之前抚上一曲,让大家在琴声里做个静坐,先把心空下来。如今要写成文字,就从琴说起吧。
我的琴用丝弦,蚕丝做的弦,不是现在通用的钢丝弦。古人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你听这个诗句,太古二字而已,大美之境何须辞藻。现在通用的是钢丝尼龙弦,因为近几十年传统文化断层,丝弦的工艺失传了。最近又有人想弹回来丝弦,于是在努力恢复。我的老师,琴家汪铎先生就一直带着学生在致力于此事。唐代刘长卿有一句诗:
古人常用松风比喻琴声,如果是钢丝弦,你能想象它有松风的感觉吗?从丝弦说到《红楼梦》,我从十一岁开始读《红楼梦》,到二十几岁的那十几年,《红楼梦》跟我几乎没有分开过的,大学的时候,枕头旁边放的就是《红楼梦》。我在想一个问题,这本书为什么会这样持续的吸引我?当然原因很多,先说一个浅显的,读过《红楼梦》之后,没办法读现在的白话文学作品了。为什么?不像是用中文写的,因为多少都带点翻译腔。从徐志摩那一代人开始,崇拜外国文学,现代作家的句子常常是这样: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寡妇,一个句子三四行,没有断句的。读起来很崩溃,英文喜欢这么干,咱们也学。可能外国人比咱们身体壮,气息长,咱们一读真会憋死。如果一个人说话不换气,那是什么?那是骂人,正常说话一定是有停顿和换气的。所以说近一百年来我们整个语言体系,思想体系,包括生活习惯都在西化。还有,《红楼梦》的内容很特别,里面有大量饮宴娱乐、日常琐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描写,几乎占据了主要的篇幅。作者这么写是为什么,为了文学风格?为了给他的时代拍一个纪录片?还是为了世道人心?孔子,最伟大的教育家,除了讲从前的经典之外,没有自己的教材。孔子如果有教材的话,弟子们就不至于把他的零散言语集成一本《论语》来传之于世。读《论语》有没有一种说闲话的感觉?由此可见,用闲话来做教化古来有之。所以先不要轻视《红楼梦》的满篇闲话。孔子怎么做教育?他老人家一辈子弦歌不绝,所谓弦歌,就是一边抚古琴一边唱歌。古琴是中国很古老的乐器,琴棋书画的琴就是特指古琴,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孔子一生经常以乐行教化,你问他什么,他有时候就不说,只抚琴,你听完之后就该明白,要是不明白,那就算了。你明天去问他,他还是抚琴。孔子面临灾难,被围困的时候,弟子很惊慌,他也是抚琴。他这辈子一直在弾一直在唱。他的教育成不成功?培养出七十二个贤人。北大清华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培养出七十二个贤人,倒是培养了一大帮奸商和政棍。孔子有一句话说他的教育理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的兴起靠什么?靠诗。诗歌诗歌,诗就是歌,歌就是诗。然后“立于礼”。最终这个教育有没有成就,“成于乐”。乐被摆得太高了。我们现在教什么?都在教技能,数学化学英语都是技能。古人看不上技能,称为末技。他们培养的首先是“人”这个本体。我们现在倒是教会了很多技能,只是教出来的人不太像人。孔子一生都在梦想恢复三代之礼。上古之礼,很难考证了,但是诗、乐的余脉还在。诗可能是我们延续得最好的一个传统。《诗经》是孔子整理的,之后,诗一直很发达。发达到我们没有小说,只有诗。《红楼梦》严格来说不是小说。中国的文人写小说,大多不太在意小说这回事儿。《红楼梦》是一个个诗意的画面组成的。黛玉葬花是不是诗?宝钗扑蝶是不是诗?一个接一个的宴乐场面是不是诗?既然是诗,诗的传统又是教化,所以《红楼梦》事实上是“诗教”在清朝的一个延续。很多人会认为《红楼梦》是写才子佳人的,或是写家族兴衰的,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红楼梦》是载道的,是用吃喝玩乐闲言碎语载道的。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