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病例一:女,25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病变16月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余无特殊病史。
放射线:
神经鞘瘤?CD?
金豆 (刘权威):
定位前纵隔,强化均匀,整体软软的,中央裂隙低密度,钙化灶 ,CD,鉴别神经源性肿瘤或者生殖类。
南边:
中纵隔,这个区域:神经、淋巴、血管、异位组织
强化明显,CD首选,神经源性其次,可惜周围高密度影,因为这里有胸腺存在,我不敢说,异位的放最后吧
衡妈:
青年女性,定位:右中纵隔占位,呈肾形,跨主支气管向左侧生长。边界规则,挤压临近脏器无侵袭,密度不均,可见裂隙样低密度及条形钙化,增强后持续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存在一年半,病史未提示有增长。提示良性病变。考虑巨淋巴结增生症,鉴别节细胞瘤。
必有路:
AB型胸腺瘤,鉴别CD
放射线:
强化比较符合CD
金豆 (刘权威):
标哥胸腺瘤整体也可以这么软吗
光明:
跟CD
蓝天白云:
病灶较软,有钙化,明显强化,跟CD
必有路:
强化 钙化 CD可以 胸腺瘤这里也不少见 走走偏路
binby:
枝条样钙化,考虑CD
王兆宇:
胸腺瘤AB型钙化少见,第一例病理报告:
概述
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与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故又称为Castleman。
病理及临床
病理学上分为两型:①透明血管型:主要有增生的淋巴细胞及丰富分血管构成,占80~90%,多无临床症状,好发于纵隔。②浆细胞型:主要以大量浆细胞浸润为主,而血管成分少,占10~20%,同时伴有低热、血沉快、贫血、球蛋白增高等临床表现,好发于腹膜后和肠系膜、颈部、盆腔等。
影像
CT表现:①单发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透明血管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周围尚可见多数斑点状高密度影呈弧形环绕,此为血管丰富的表现,可能为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特征性表现。②多发淋巴结肿大或融合,多见于浆细胞型,浆细胞型呈现轻度强化。CT表现缺乏特异性。③继发性改变,如胸、腹水和肝、脾肿大等。
单发型CD多为透明血管型,所以明显强化和中央分枝状钙化具有特征性。在CT上表现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伴或不伴周围淋巴结增生,体积一般较大,边缘光整,病灶中央的弧形、线样、分枝样及枯枝样钙化(因为肿块内增生的血管组织玻璃样变或退变后钙盐沉积,故多呈血管样铸型的分支状或枯枝状);透明血管型因为其内血供丰富,周围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在多期扫描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大血管相仿,又由于病灶内血管壁玻璃样变或纤维化及内皮细胞过度增生致血管腔狭窄,对比剂退出减慢,故延迟扫描扫描仍可持续强化,呈“早进晚出”的强化方式。因为其血供丰富,坏死、囊变或出血少见,但是有时候病灶内灶状或条片状低密度影,是纤维组织或发生玻璃样变性的血管结构,而不是缺血坏死区。
病例二:女,4岁,持续发热14天。
2020.11.13 胸部平扫+增强:左侧胸腔可见少量低密度影,右侧纵隔见团状软组织密度影,最大径6cm,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小片低密度影。
2021.01.12胸部CT复查
若晗:
淋巴瘤
必有路:
淋巴瘤,T母可能
南边:
为啥考虑淋巴瘤?
毛勤香:
支持淋巴瘤
南边:
这个病史很关键,女,5岁,这个前提下范围缩小了很多
binby:
低热也符合淋巴瘤
放射线:
两个月后复查有密度改变
光明:
肿块也变小了,还是支持淋巴瘤
binby:
生殖细胞类不考虑,虽然这个年纪是好发
王兆宇:
低密度的应该有脂肪
毛勤香:
那是恶性畸胎瘤吗?畸胎瘤未分化型?
放射线:
11月份像淋巴瘤,两个月后的有脂肪
毛勤香:
第一次像淋巴瘤,AFP高
若晗:
似乎有点缩小了
王兆宇:
第二例病理诊断
若晗:
淋巴瘤先,TB不可能
binby:
TAP这个指标有什么意义?
王兆宇:
来自胸腺
光明:
第一次没看到脂肪啊
binby:
属于畸胎瘤类吗?看到有静脉置管
王兆宇:
个人认为不属于畸胎瘤类
毛勤香:
良性还是恶性?化疗说明是恶性吗?
王兆宇:
不属于恶性
附文献学习:
杨艳丽,邢传平,刘斌,等.胸腺脂肪纤维腺瘤 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4):254260.DOI:10.3969/j.issn.1007096.2009.04.05.
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胸腺良性肿瘤。2001年,由Kuo和Shih首次发现。发病年龄多见于41~47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瘤组织由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和大量宽带状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有散在条带状的上皮组织,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核形温和,大小一致,胸腺小体罕见。发生部位与经典的B1型胸腺瘤相似 。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可伴有重症肌无力,也可无临床症状,常因体检而发现 。体检时CT可示纵隔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
纵隔肿瘤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本病应与纵隔良性占位病变相鉴别,如畸胎瘤、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神经源性肿瘤以及胸腺脂肪瘤等。多数纵隔良性占位病变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瘤体较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因畸胎瘤CT检查肿瘤内可有牙齿或成熟的骨组织影,显示为混杂密度影,胸腺脂肪纤维腺瘤与畸胎瘤仅能通过术后病理鉴别。胸腺脂肪纤维腺瘤常与胸腺脂肪瘤相鉴别,胸腺脂肪瘤也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可合并重症肌无力及自体免疫紊乱,但其发病机制不明,瘤组织中无瘤性上皮和纤维组织,是与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鉴别点。相似于B1型胸腺瘤,恶性度低,局部复发或晚期转移罕见。
以上摘自:胸腺脂肪纤维腺瘤一例
附文献
编辑:刘海玲
审核: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