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容易陷入“埋头苦干”的境地,而忽视了“抬头看路”的重要性。这其中,“师生复盘”便是一条被许多老师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教育路径。它不仅是对过去一起努力的事情进行“热乎乎”回顾,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宝贵契机,用事半功倍、“四两拨千金”来表达其成效都不为过。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师生复盘”的特殊性及我的教学复盘细节。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复盘是个非常特别的环节
01 是教学过程的缩影
复盘,本质上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系统性回顾与分析,它要求参与者基于相同的逻辑起点,即共同经历的事件或活动。在教育场景中,“师生复盘”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还是课后作业中的困惑与挑战,都成为了复盘的对象。这种共同回顾的过程,首先构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老师和学生能够站在同一视角审视学习经历,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他们的感受被重视。这种转变,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也加深了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理解,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基础。
02 是分析得失的最佳时机
“师生复盘”的核心在于分析得失,这是一个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复盘意味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成长的宝贵财富。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识别出哪些方法有效促进了知识掌握,哪些习惯阻碍了学习效率。这种自我审视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石。
老师则在这一环节中扮演着“导航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捕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与不足,并适时提出建设性意见。更重要的是,老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复盘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
03 是学生改进与老师提出新要求的最好契机
“师生复盘”之所以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黄金时机,是因为它恰好处于学习周期的“承上启下”阶段。在复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个人改进计划,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策略。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对于老师而言,复盘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机会,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出更加贴合学生需求的新要求。例如,针对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普遍薄弱,老师可以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或组织小组讨论,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复盘发现自身教学中的盲点,不断精进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我的课堂教学经验,把复盘分成了六步,具体如下:第一、你应该做什么?这一步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和逐渐清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便让所有的具体活动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行动才不会出现明显的偏差。在这一步,学生通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对目标本身的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如果是绝大部分同学出现这种情况,老师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或者将“目标”本身当作一次学习目标来进行学习。如果仅仅是少部分同学,那就让他去请教已经理解的同学,或者让已经会了同学去指导不会的同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小组会出现偏差,因为大家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总会有不同,这种情况应该被容许,不应该被批评或指责(这就是学校和企业的最本质区别)。其实这也是一次好的机会,通过复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偏差”,也是复盘的一个重要目的。当然,为了减少这种“偏差”,老师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深入到每个小组,以便提前干预和纠偏。第二、你是怎么做的?这一步我觉得最最关键,它会直接影响第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具体指把你的学习过程细化,并用1.2.3这样的结构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同学们最薄弱的地方。当然,能够意识并清晰地描述出自己是如何思考与行动的本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如何思考与行动属于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属高阶知识,难以掌握。但通过大家集体的分析,可以借用团队智慧初步“草拟”出一个“标准”的“步骤”,以便让大家统一按其开展学习。第三、你学习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具体步骤中内容的输出、梳理与总结,同样也需要结构化的表达。结果可能是阶段性,也可能是完整的,依据小组工作开展的情况而定。结果的表达除了结构化外,还需要遵循“优先图,其次表,最后是关键文字”的原则。该原则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千奇百怪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表达形式符合“人性”而推导出来。这里可能会涉及到脑神经科学的一点知识,比如人天生喜欢具体而形象的图而非抽象的文字等。第四、你的收获是什么?这一点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或者他自己给自己学习的正向反馈,这个要求会慢慢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持续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特别高职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收获与进步本身就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情。如果能当众表达出来,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成就感,其后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收获可以多样和多元化,比如学会了团队合作里有效沟通(需要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理解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比如土壤颜色)、掌握了一项技术(比如测定乔木树高)。收获的陈述也需要量化的表达,即收获1、收获2、收获3等。这一点,过去我不太重视,至少导致了几个严重的“错误”:1)学生没有成就感,无法直接体会到学到了什么?曾经我找几个同学就我的教学进行反馈,他们的总体感觉就是:上了王老师的,好像什么都会了,但好像又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2)老师也没有成就感,还误以为自己真没有技术。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前面提到的布鲁姆教育学分类中的流程性知识,比如检索资料的流程、试验的流程、做方案的流程等隐形知识。关于这一点,传统教材和教学中做得不错,直接告诉你今天学习技术1、技术2和技术3等。因此,通过我的基于职业的以教代学方法,可以将很多书本身没有的技能把它显性化,提升学生学生收获。第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具体的,而且是你试图去解决,但没有完全解决的。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具体,我拒绝回答,导致在我的教学早期产生过师生间美丽的“误会”。比如,某一次课,要求学生开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学生就直接问“如何开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因此,关于直接把学习目标(就是你应该努力去完成的内容)作为问题提给我的,我是很严肃拒绝的,但学生就以为你是不想帮他们解决。在真正复盘前和复盘过程中,我会不断强调,要么给结果,要么给问题。问题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帮你解决具体的问题了(由同学指导或老师引导的方式)你才能感受到老师价值,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平衡。第六、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对照学习目标,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行动计划。这个对同学们来说蛮陌生,需要慢慢引导、引导、再引导。这一步也是让学生刻意强化上面的学习流程、步骤和具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