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可有梦,我梦在蓝天!

时事   2024-10-29 14:47   北京  



前几天,南开大学校园

首任校长张伯苓1935年提出的

“爱国三问”再次响起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

“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问得深沉,答得坚定

铿锵之声,久久回荡

引发网友共鸣


承载大国重器、群鹏轰鸣的

是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

这清澈的爱

涌动在蓝天之上

激荡于人人心头

一身航空蓝,一生航空梦





千里奔赴的

外场“守卫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泛华有一支外场党员保障团队。他们中有人长期坚守,扎根用户驻地1000多个日夜;有人是“游击队员”,一年上百张的车票见证了他们“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坚守……


作为公司驻外技术保障人员,彭浩每天的日常就是反复往返库房、总装厂,解决产品入库前的各类问题,排除产品故障。他一直坚守岗位,一年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


今年4月,彭浩原本准备回家一趟,给爱女办订婚宴。就在他安排好一切准备返回时,中国航发黎明临时需要技术保障协作。


为了全力以赴处理好产品技术问题,他在黎明厂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忙完手头最紧急的工作后,他才回家把女儿的大事办完。他深知重任在肩、工作紧迫,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保障工作。



他办公室门口

写着“导航提示牌”


黄志成毅然选择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十五年如一日在航空事业中兢兢业业。


2019年,黄志成从环控系统设计转到总体岗位,支撑型号项目机载配套成品状态管理工作。作为团队核心骨干,他参与构建了适应渐进式能力提升的采办模式,健全管理链条;在集团内首次实现成品协议模块化编制、军—厂—所全流程电子化审签,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凭借其对顶层要求、设计需求、工具细节的深刻理解,越来越多的人去找他请教、交流,办公室门口的“导航提示牌”见证着他孜孜不倦的付出。 


2022年,黄志成转入7部技术管理室,牵头完成了系统成品立项定点、成品流转阶段、研制计划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打通了与所内各相关系统接口,实现成品竞争择优过程“伴随式”监督管理与成品属性信息数据同源,同频互动。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圆月和星光的映照下,忙碌有序的试验现场越发显得清凉严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李智劳所在的全机地面振动试验团队在异乡度过的又一个中秋之夜。


由于地面振动试验的特殊性,李智劳一年中有100多天都要奔赴外场工作。他飞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春秋到冬夏、酷暑到严寒,常常起飞时晨曦初照,落地间点点星光。


茫茫无际的戈壁滩上,寒风刺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滴水成冰,尽管手指冻得僵硬,但他的身影从未停歇,带领团队坚持按节点完成试验任务。50多摄氏度的南方高温天,厂房里热浪滚滚,汗如泉涌,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唯有衣服上渗出的盐渍,记录下他忙碌的一天。长期的风吹日晒,李智劳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沧桑,但这都不影响他执着且坚定的眼神,透露着一切以国家型号研制为重的信念。


外场试验困难随处可见,但不变的是李智劳勇敢面对问题的决心,他践行着“只要有需要,保证随叫随到”的工作承诺,用心、负责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质检工作

必须要敢于“挑刺”










“是共产党员,就要敢于勇担重任。”这句话在钟齐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件送检产品,她都按照标准认真开展检查。“每一次检验都是提升自身技能的最好机会,一定要确保产品高质量交付。”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昌飞交付验收总厂零件验收分厂驻30车间铆接装配检验员,“质检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必须要敢于‘挑刺’。”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没有质量一切为零,钟齐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在工作中,钟齐经常与工艺人员,一线工人一起攻坚克难,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


有一次,在一型机封闭区域检查的过程中,钟齐发现内蒙皮封铆后存在夹层间隙厚度不均匀的问题。由于飞机蒙皮刚性较大,紧固件铆后蒙皮外表面并无异常现象,但间隙集中在封闭区域的夹层中间,如何有效补偿夹层间隙成为横亘在加工现场的一个难题。经过验证,钟齐成功解决了该型机内蒙皮铆后夹层的间隙问题,使蒙皮铆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那时更像拿着竹棍

探水过“河”


2001年,赵玉莹开始接触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工作,在这一领域,当时国内尚无成熟的专业书籍可以参考,赵玉莹便跟着老技术员边干边学,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只能自己摸索。


对未知技术的探索可以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但对于赵玉莹来说,那个时候更像是“拿着竹棍探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只能凭借着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异于常人的毅力日复一日地前行。


几年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复合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项目涌进哈飞生产线,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赵玉莹攻克了薄壁管局部水浸检测技术,参与编制了多项复合材料超声波检测的直升机专用标准及集团行业标准,多次受邀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超声波专业Ⅱ级和Ⅲ级授课教师或考官,为无损检测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冲锋在前

解决多项技术问题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年度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河南省国防科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郑飞设计员贾艳丽的辛勤付出。


在一项产品研制期间,她冲锋在前,忘我工作。面对系统复杂、相关技术成熟度低的挑战,她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坚持正向设计,进行多轮方案迭代优化,突破了机电气多接口自动精密对接、参数自适应调节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多项技术问题,助力公司该项目竞标成功。


为解决产品难点问题,开创性地采用联动机构,实现装置高度集成和多元电气控制功能;采用双能源和多轴保险结构,使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为满足新型产品的技术要求,她悉心钻研,注重每一处细节,提出采用内嵌式结构,解决了过载大、参数离散性大的问题。该项目取得国防专利2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


繁忙的生产线上,她和生产团队密切配合,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确保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正常进行;悉心听取意见,对产品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加工性和可装配性,保证产品按时交付。




此时,距离年底仅两个月

战鼓催征忙,战士勇争先

航空强国,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 | 中国航空报  

责编 | 任旼

主编 | 姜坤英

监制 | 姜春艳






中国航空报
《中国航空报》(China Aviation News)是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报纸,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