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且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的特点。干预CKD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治疗CKD中优势明显,且在国家大力倡导“坚持中西医并重”的背景下,中西医结合诊疗CKD已经是肾内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指明了未来医学的发展之路。对此,医路肾康特邀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正胜教授就中医药干预CKD、血液透析中心建设、中西医结合诊疗CKD等,进行了观点分享。
李正胜教授:CKD可分为1~5期,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其中,CKD1~3期被视为早期阶段,CKD5期则视为已经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的干预和管理尤为重要,且在CKD3~5期都有相应的干预手段。如中医药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我们研制了“肾风止痒酊”这一中药制剂,只需轻轻一喷,瘙痒症状便能迅速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透析患者口渴难耐、体重增长过多,这在中医上视为“阴虚”,可通过调理“阴虚”缓解口渴、体重增长等症状;结合中医经典处方小活络丹,我们研制出专利中药制剂“桂龙护瘘酊”,可以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时更好地保护血管通路,该药已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在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方面,除了常用的复方α酮酸等药物外,中成药如尿毒清、肾衰宁等也能有效减轻或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另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尿毒营养颗粒”这一院内制剂,可延缓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甚至对于肌酐100~200的患者,可以延缓其10~20年不发展到尿毒症阶段。针对常见的基础肾脏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我们结合贵州“苗医”的特点,研制了“芪锦颗粒”制剂,可以有效减少蛋白尿和血尿,该制剂也获得了贵州省医学科技一等奖。
李正胜教授:数据显示,全国CKD的发病率约为10.8%,有2篇文献中提到了贵州CKD发病率数据,分别为16.8%和13.6%,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贵州的饮食习惯有关,如酸汤鱼等酸味食品以及腌鱼等腌制食品,这些食品往往重酸重盐,长期摄入可增加肾脏负担。另外,贵州省仍处于相对欠发达的状态,这对于推进早期CKD的防治工作也有一定影响。以上均是贵州省CKD发病率高的潜在原因。因此,为了降低发病率,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加大对肾脏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率。
李正胜教授:“县县有血透”的推进与2008年贵州遭遇的一次罕见的凝冻灾害有关。凝冻灾害发生后,交通受阻,多位县级乡镇的CKD患者无法前往城市医院接受透析治疗。当时我们中心有40多位血液透析患者,有8位患者因未能及时透析而离世。这让我意识到普及血液透析的重要性。
随后,我联合贵州省内其他医院的同行,共同呼吁加强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确保每一个县都有血液透析,让患者能在家门口接受治疗。直到2020年,全省终于实现了“县县有血透”的目标。如今,贵州省拥有近200家血液透析中心,平均每个县级行政机构都有2家,甚至有些地方有3家。这为CKD患者提供了透析便利,即使在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也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延缓病情发展。
在推动“县县有血透”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诸多挑战。首先,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成本较高,包括水处理机、血透机等设备的购置费用,高达上百万。这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此外,部分县医院的领导对血液透析中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其经济效益不高。在贵州每年都有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病例,如果没有血液透析中心,这些患者很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吸引企业参与血液透析中心建设,主动沟通、交流以提升基层医院对建设血液透析中心的认识,打通了“县县有血透”的道路。
李正胜教授:王玉林老师已82岁高龄,但他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令人敬佩。他每周至少五六天坚持在临床一线,这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他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更要在临床工作上不懈努力,为更多患者缓解病痛。从医学技术角度看,王玉林老师拥有超过50年的临床经验,不仅擅长CKD的治疗,在其他领域如妇科、消化系统、心血管和皮肤病等也有深厚造诣。我们在跟随他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快速提升了专业能力,还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掌握了许多独特处方。
例如,王玉林老师有一个治疗脱发的处方,我们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显著,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此外,我们根据他的临床经验研发了“清咽止嗽散”这一院内制剂,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和感冒。这对于肾病或透析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容易感冒,而市场上的非甾体类的消炎药或抗生素都可能损害肾脏功能。现在“清咽止嗽散”已成为CKD患者的家中必备良药,也可减少一些肾脏损害。因此,王玉林老师的从医作风、医疗技能不仅影响了我,而且还惠及了广大患者。
李正胜教授:黄葵胶囊在肾病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IgA肾病的显著疗效上。IgA肾病作为亚太地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血尿。黄葵胶囊源自黄蜀葵花,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与攻关努力,已经在循证医学上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其能有效降低蛋白尿和血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此外,黄葵胶囊作为中药制剂,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机制也为CK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黄葵胶囊的药理作用,为其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
李正胜教授:我们团队近年来在CKD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1)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成功干预了血液透析的并发症。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获得了贵州省医学科技三等奖。(2)我们运用“运脾调精”法,有效延缓了CKD的进展,获得了贵州省医学科技二等奖。(3)我们在中医药干预CKD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荣获了贵州省医学科技一等奖。以上涵盖了CKD的全程中医药干预方法。同时,我们与各地的血液透析中心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将我们的治疗方法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CKD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理论的结合。我们提出了CKD发病与中医“精气异化”相关的理论,认为精气的异常变化和气机的升降与现代医学中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对此,我们结合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升清通腑”法,“运脾调精”法,疗效显著。“升清通腑”法针对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促进尿毒素的排出,改善肾脏功能。“运脾调精”法则通过调整脾的功能,改善“水谷、水液”的代谢,进而达到治疗CKD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治疗CKD的根本在于如何保障肾脏功能的稳定,而不仅仅是控制蛋白尿和血尿,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李正胜教授: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人,我认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与经验的核心在于“读经典”与“勤跟师”。读经典,即深入研读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不仅承载了中医的核心理念,还蕴含了历代医家的实践经验。通过阅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提升自我能力。勤跟师,意味着要积极跟随老中医学习,勤于思考。在跟随老师诊治患者的过程中,要用心观察、记录并思考。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将老师的经验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中医理念和方法。
中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医,让更多的人受益。
李正胜教授:我们习惯于将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但这种分类忽略了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本质。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财富,它们之间应该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未来必将走向融合。
推进中西医结合,首先应摒弃门户之见,不再过分强调中医和西医的界限。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虽然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
其次,中西医结合推进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改善医疗资源分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以西医为主,仅有10%左右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这导致很多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应用。
同时,应吸引更多的西医医生参与到中医的研究和实践中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中西医之间的融合和创新。在现代医学中很多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如屠呦呦教授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与中医药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中医药及针灸推拿技术等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相信在未来,中医药甚至“民族医药”都会走向世界,造福患者。
图文编辑|古戎 撰稿|古戎
本文来源|医路肾康专访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正胜教授
本 期 校 对 / 审 查 :
一校|古小洪 石 雪 二校|赵清琼 三校|卢晶晶
一审|陈秋媛 伍孔菊 二审|李正胜 三审|谢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