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再次来悉尼(1)
旅行
文化
2024-10-08 16:22
新西兰
最近写的文字不是按照时间线流水,今天讲的其实是今年2月的事情。因为考虑到去澳洲后,可能还会开开网约车或做旅游,那么就涉及到驾照了。听朋友说新洲网约车是要求持有澳洲驾照一年以上才可以,所以我就想着去一趟悉尼把驾照提前办了。上一次到悉尼是20年前,2003年我曾到过悉尼旅游。移民新西兰后,我2011年曾去过一趟澳洲,但那次只是飞了墨尔本看望一下留学时的老房东。她身体一直都还不错,我们这么多年都有保持联系。我是选的一早的航班,这样行程能够紧凑点。飞过去3个小时,澳新时差2个小时,过去还是早上。飞机起飞的时候,一层斑驳的薄雾披散在北岛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草地上,两侧是湛蓝的海,更远处的天际线还有多多云彩。新西兰真的太美了。我心里忽然有一些失落感,虽然这次只是去考察,但却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离去做准备。这样一想,心里不由得有了一丝伤感。
澳新之间的这片海,俗称塔斯曼海。名字的来源是纪念第一个探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岸线的欧洲船长,荷兰人阿尔伯特.塔斯曼(Abel Tasman)。那一年是1654年,清王朝入主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刚出生。而著名的英国库克船长来到新西兰的水星湾,欧洲人和毛利人第一次和平共处,还要等到115年后,康熙的孙子乾隆34年(1769年)。好在行程不长,不知不觉就已经是半程了。我仔细想好到了机场要做的事情:办电话卡,地铁卡,办银行卡,办驾照。想清楚后,打了一个盹,醒来飞机就开始降落了,窗外电闪雷鸣。
从飞机上看下去,今天悉尼天气并不好,能见度不高。天空和地面看起来灰蒙蒙,甚至带着点隐隐的土黄色。和离开新西兰时窗外的翠绿,湛蓝形成了鲜明对比。有那么一会,我甚至感觉有去年回国时降落浦东的感觉了。云雾间,我看到了悉尼歌剧院,飞机似乎绕北海谈飞了一圈然后再次调头降落。出海关倒是飞快,貌似完全没有新西兰入境时那么严格的检验检疫。拿了行李出去时,有个工作人员问我看了下登记卡,然后让我从一个小门走,然后门的另外一个侧竟然就出来了!也许是从新西兰过来,对方觉得没啥好查的。
悉尼的2月还是夏末秋初,温度比奥克兰明显湿热,一下子有了深圳的感觉。观赏植物常见的有了鸡蛋花(Frangipani),这种原产热带美洲的观叶观花灌木是很好的指标植物。想起来在奥克兰花店打工的时候,鸡蛋花是需要很小心看护的,因为温度不够高,所以它有较长的休眠期,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浇水,要不很容易烂根。
买了手机卡,地铁卡(Opal卡,单日单周都有自动封顶),我乘坐地铁进城。火车路过Circular Quay的时候,因为站台上下沿形成的窄幅效果,看着窗外悉尼歌剧院,大邮轮,轮渡和港湾大桥,有种老电影的感觉。银行卡,驾照和住宿,我都安排在Wynyard Station。当我走出城铁,跟着人流往外走的时候,看着众多出口的地铁站,有一小会有点找不着北。不过国内的生活记忆让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去的方向,出来地铁站,看着马路边乌压压等巴士的人群时,一种熟悉亲切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大城市的样子,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多年前,我就是这样在深圳和上海工作生活的。如今可能又会带着老婆和孩子们再次回到这样的环境里。你如果问我,到底是淡泊宁静还是喧嚣繁华是我心底想要的,其实真的要看人生经历和阶段。我的年纪其实更爱安静,但孩子们,我觉得她们已经够大了,是时候让她们感受更热闹的世界。虽然有预约时间,但银行开卡还是要排队。经办员是个印度大妈,挺会说话,她说我是最配合,也最能理解业务流程的中国客人。我没告诉她我干了十几年银行。开好账户,到柜台存了2000现金,然后又开了一个地址证明,我接着赶NSW Service办驾照。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我困在了门口。车水马龙的乔治大道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各建筑底部或连廊避雨,只有有轨电车(Tram)路过时钉钉的声音。我又马不停蹄去办了驾照,时间刚到12:30。从降落到办好所有事,效率还是不错的。我觉得自己适应能力还行,很快就可以快起来。毕竟也是在深圳上海生活过的人,要快还不容易吗?
在地铁口吃了个寿司做午餐,我又坐车回到了Circular Quay。这个时候差不多新西兰时间下午3点多,孩子们已经放学回家了。我在歌剧院和码头附近和她们视频了一会,孩子们好奇的看着我身后熟悉又陌生的悉尼标志性建筑,很是新鲜。毕竟,她们也都知道爸爸此行是代表一家人可能移居澳洲的开始了。
下午我从码头一直走到住的酒店,办完入住后和去年就来悉尼的一位朋友联系。为了来澳洲的事,我还麻烦了他不少,所以约了晚上请他吃个便饭,一个算是感谢,再一个可以好好聊聊。查了下地图,吃饭的地方在Eastwood,老华人区了,老华人口中的145。市区城铁(Train)就可以直达,我就顺着乔治街一路闲逛。和中午的狂风骤雨不同,傍晚的阳光穿过高高低低的建筑,投射到乔治街边大大小小的酒吧和咖啡厅,身边不少拿着饮料在谈事的人,忙碌而有序;路中间的不时穿梭着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的声音颇有怀旧的味道。天空透彻的蓝色,在橘黄色晚霞里的St Adrew's Catheral,Town Hall, QVB等老建筑,那饱含雨水的砂岩墙体又增添了一份厚重感。繁华而有序,现代又古雅。想着时间差不多,我就坐上有轨电车到Central Station坐火车了。虽然是下班高峰,但班次很密集,所以等了两站我就有了位置。和市区的繁华光鲜比起来,城铁沿线有种破破烂烂的感觉。有新西兰的朋友问我考察如何,我说悉尼有些地方看起来和国内三线城市一样,呵呵。初想可能是因为铁路毕竟不是马路,所以基本都是各家各户的后院墙,所以看起来不是那么美观。另外的原因,可能也和周边的建筑有关。因为比较醒目的房子基本都是中高层建筑,以公寓为主。中国一线城市的新公寓其实建筑设计标准是很现代和人性的,而悉尼郊区这些公寓大部分挺普通,没有特色。城铁中途还路过了一条河,河道还挺开阔。看了一下手机地图,应该就是Parramatta River,河上还有轮渡,我想如果这两天有时间,坐坐轮渡看看悉尼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出了Eastwood地铁口,周围都是中文标识的店铺。挨着火车站就是繁体字的新翠华餐厅,我在这门口的公交站等来朋友。他带着我走到对面,好几条街都是各类华人餐厅,菜场,小吃,百货等等。最后弯弯绕绕,走到了一个餐厅,是吃酸菜鱼片火锅的,味道还不错。虽然才几个月,但看得出来他已经很熟悉这里的生活。他独身一人先来悉尼。新西兰是个好地方,但这几年确实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所以不少人(不仅仅是华人,也包括其他移民和本地人)选择了移居隔壁的澳洲。中年人,拖家带口,移居确实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晚餐后,我打算坐城铁回城。站台周围基本都是华人为主。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站牌上显示的班次来了又去,就是不见火车踪影。我纳闷了,悉尼的公交系统这么拉跨的吗?我记得以前在墨尔本生活,火车,有轨电车都是很准的啊!
因为写作,我和澳洲本地一群公号主在同一个群里。等车时闲来无事,我就群里发了牢骚。结果大家告诉我,今天悉尼遇到了大雷暴雨天气,很多航班都落不下来。我今天能够准点降落都算幸运了,但洪水造成了不少城铁,公交的线路延误。当然,一个半小时后,火车终于来了。因为要办的主要事情已经搞定,接下来2天我打算好好逛一下这个城市和几个可能的生活区域。其实信息时代,很多想找的资料我都可以网上或通过朋友了解,但亲身直观体验是别人给不了的,需要你站在那个土地才能有那个感觉,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