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忽然入冬,对降温毫无准备,一大早被冻醒。在瑟瑟寒意中忽然想起前几年看过的一部文艺片《过昭关》的片尾场景——老爷子一早起来,忽闻噩耗,在雪中拉起胡琴。
这部电影情节极简单:一个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乡村生活十分单调,爷爷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得知老友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克服各种困难见到老友,明明有千言万语,但也只是云淡风轻寒暄几句就踏上归途。
不是风景大片,没有偶遇奇遇,台词没有说理,没有名角(一个普通农村老爷子没有受过训练七十多岁第一次当演员),叙事不疾不徐,间或插入的场景十分自然,乡土人情拍得很朴实而有诗意,戏剧式呈现政治历史以降低沉重感。虽然表达方式似曾相识,影片的技术瑕疵十分明显,但还是那句话——唯有真诚可以感人。片子似乎很平淡,看过之后好像只是在心里留下了一个淡淡的影子,却会时不时会浮现心头。
为什么会在此时想起来呢?可能是昨天团队开会讨论近期工作,我笑言——年关难过年年过,总能过。
“人生啊,就像过昭关,过了昭关过潼关,过了潼关,还有嘉峪关山海关,关关难过关关过”……最后一关,如片中老爷子所言,是生死关。站在这个关口回望,以前那些难过的关都不算是大事,甚至不算个事儿。
伍子胥一夜白头才能过昭关,人是不是得变老了才能明白道理,才能淡定过了一关又一关,而后坦然过心里的“昭关”?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我好比龙游在浅滩,我好比鱼儿吞针线,我好比在波浪中失舵的舟船……”其实伍子胥不止是一个躲在阴暗角落,满怀仇怨的普通复仇者,即使付出一夜白头的代价,他还是走过了昭关,成为一个挣脱漩涡的勇敢泳者。当然,以更高视角去俯瞰伍子胥的最终结局,才能明白个人的悲喜与挣扎,无不是大时代因果碰撞下的宿命。
从活在当下的视角看,艰难环境不一定是坏事,各种因素交织之下的困顿与痛苦反而能促进思考,更能让人用心感受,从绝望中看到希望,找到前进的动力与方向;有限制也不代表没有空间,有了限制,因为只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向深处挖掘,反而可以激发出能量,打开一片新天地。
某些看似的低谷与绝境,也许恰恰是你的起点。于是我们继续前行,走向下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