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真 2)
江洪江津足坛亲兄弟,国家队队员。江洪现任陕西长安联合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他们的父母一直心系足球……当年刊发报纸的文章(时间是按照1998年刊发的日期),原文如下:
“国门”与“军门”
——江洪江津及其父母的足球情结
本报记者 赵植萍
生命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远大目标,并借才能和坚毅来达成它——歌德
“我们沿着昨天失败之路走来,迈向的目标是成功。”江洪的表情是严肃的,说这话时很认真:“即便会再次失败,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止,目标将永不改变。”江津面带微笑地补充一句。
1998年6月19日,在国家队下榻的上海东亚富豪酒店江津的房间里,记者坐在江洪江津及其他们父母中间,倾听着两位同时入选国家队的亲兄弟谈论着对足球的感受。他们的父母为他们俩能实现一同入选国家队的目标而高兴,而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时,他们又感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最重要的是过程。一切人生况味和真正的收获全含在这过程里,因为它靠的是一步一步去走过,走过磨难和痛苦,走过艰辛和迷茫,而这一切都将取得明天的成功。
江洪掉了6公斤肉
进入6月下旬的上海,气温很高,火热的太阳直射着一切,使那些石阶都发了白光。酷热夹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上海8万人体育场外训练基地,国家队队员顶着烈日在刻苦地训练。江洪江津的父母躲在远处石阶上看两个儿子训练,倚在台阶上面,老两口汗水不断地从额头上渗出,他们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训练场地。桑廷良训练完江津再练江洪,训练结束后,霍顿再格外“关注”这兄弟俩,尤其是江洪。
望着江洪一次又一次倒地。妈妈有些心疼起来,她转过头来对江洪的爸爸说: “江洪恐怕要吃不消的。”
前两天训练下来,江洪全身酸痛,腰伤复发,不管坐在哪里,他都不想动弹,这种大强度的训练量,他在地方队是没有经历过的,因为像他这样球星级的运动员在地方队是要受到保护的,万一训练强度过大,受伤打不上联赛,地方队的成绩就要受到影响。江洪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适应国家队训练。他感到吃力,头晕、眼花伴随着呕吐,还有其他不良反应,一种特别疲惫的感觉。他担心自己跟不上这种训练,搞不好会半途而废。他开始打退堂鼓,而一旦这种念头闪现在脑海时,他突然提醒自己:这难道是我江洪的个性吗?从小到大,不论是父母还是教练都要求我做一个强人,一直以来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我做人的第一原则。现在国家队这种训练,完全是一种培养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再苦再累也应该挺过去。困难随时都可能出现,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就要有战胜困难、战胜疲劳的勇气。
两天挺过去了,江洪终于战胜了自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于是他对记者说。国家队是一个竞争的地方,运动员随时都要有淘汰的可能,我不想做那种本可以努力克服的困难而没有努力去克服,像第一次入选国家队那样由于忍受不了种种自认为不可忍受的东西而主动退出国家队,过后,没有人会想象出我那种追悔莫及的感觉,这是一种可怕、痛苦,自我毁灭的感觉。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矛盾,梦想和现实相纠结,尤其是后来深圳队降到甲B,我更感到再也没有机会入选国家队了,为此,我睡不着觉,脑海里一直缠绕着这种事,好长一段时间内心都在咀嚼着这种苦涩的味道。
江洪在回忆这件事时不时地摇着头,仍然挥不去那罩在心头的后悔。那种感觉,仿佛是一个静静的小池子,经卷天席地的飓风一刮,断梗腐草都乱糟糟地飘荡水面,乱麻似的思想,藤蔓式的情感,似乎没头没脑连结着理不清的头绪。
江洪说,这次我能重新入选国家队感到很幸运,我一方面感谢国家队教练班子对我寄予的厚望,更重要的是要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我不希望自己是因为不努力跟不上国家队的训练强度而遭到淘汰。只要我努力了,确实是因为能力不及别人而被退出国家队,那我也是问心无愧的。
江洪看了看弟弟江津接着说,以前,弟弟娇气十足,没想到现在变得坚强起来,还经常反过来鼓励我,毕竟他在国家队时间较长,比较了解国家队的训练管理和生活情况,他还帮助我出主意,我感到这很难得,在这种情况下,伤病辛苦算得什么?在弟弟面前我一定要做出榜样,玩点命练又算得了什么,这么多年,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离开八一队到深圳从乙级打到甲B、甲A,又掉甲B。又回甲A,期间自己对自己从没有过一点点的放松。
江洪又看了看父母,似乎更加激动地说,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培养我们花费了心血,付出了代价,希望我能成为最好的运动员,如今,他们希望回报的不会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我们获得的成功!
经过20多天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江洪战胜了重重困难,收获很大。他按照霍顿希望他减肥的愿望,已经掉了6公斤肉,更重要的是他的意志得到了锻炼。
当记者采访霍顿对江洪江津的评价时,霍顿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说江洪江津训练时更主动,更积极,他欣赏江洪技术全面过硬,江津比较灵敏,这兄弟俩的训练态度很认真。
慢慢找回的童年
在夏日正午的街边,我慢慢寻找着属于我的童年,在我们的童年里,这条街是鲜活的,充满了声音与气味、色彩与光泽。
江洪江津的父母至今仍住在上海,而他们兄弟三人却四海为家,他们的大哥江浩现居住在日本,江洪的家在深圳,江津已结婚,家安在北京。此番江洪江津赴上海国家队大本营集训,父母怕儿子分心,没有让他们回家,而是每天悄悄地去看他们训练,晚上再去房间看望他们。国家队解散的那天,父母仍去房间看望他们,在两个儿子赶赴机场时,他们就在国家队下榻的酒店门前分手告别。妈妈眼望着两个儿子乘坐的车离去了,直到开出再也看不见为止.心里又不由地一沉……
为了进一步了解江洪江津的成长过程,我亲自去了他们的父母家里,在同他们的父母进行长达6个小时的谈话中,我找寻到了江洪江津生命里一段无法替代无法修改无法重新再来的童年!
江洪江津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江永林是50年代上海前卫队著名的守门员,母亲赵桂英是当时天津女篮的主力队员。那时候江永林虽然拥有出众的身材条件和高超的技术,却缺少良好的机遇,始终未能入选国家队。为了弥补自己这终生的遗憾,也为了贺龙元帅当年的那句“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的誓言,他决定用心培养自己的儿子。当时江洪7岁,而江津才5岁。
白天工作忙,训练时间只能安排在傍晚和清晨进行,风雨不误,雷打不动。每天清晨5时30分起床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冬天窗外一片漆黑,孩子们就被爸妈催起来训练,有时要叫好几遍才能完全醒过来。江津每次被喊醒时,小脸红扑扑的倒头又睡;江洪好几次睡翻了夜,凌晨2时起来叫醒爸爸要去训练,时常还在半夜里喊着:“练球啦,练球啦……”每当这时妈妈的心就难受。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光挤时间训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做保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父母省吃俭用,为省下几元钱的月票钱,他们每天都要徒步两个小时上下班,江津江洪的衣服、鞋袜都是妈妈亲手制作,每天都要做到深夜。家里出现了两次“经济危机”,他们便把心爱的自行车、手表、家具卖掉,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来给孩子补充营养。看到爸爸妈妈为培养他们吃了这么多的苦头,懂事的江洪眨巴着洋娃娃般的大眼睛告诉妈妈,是我们连累了你们,你们不用发愁,我们是你们的银行,等我们长大了,一定会都有的。讲到这里时,赵桂英流下了眼泪。如今这两个孩子非常孝敬父母,时刻掂记着父母,心比女孩子还细。
1980年春天,八一少年队到上海挑选人才时,教练一眼盯上了江洪,只见这个孩子瞪着圆圆的黑眼睛像小熊猫一样可爱,但他们更没想到这个漂亮的“洋娃娃”竟然能做出那么多漂亮的鱼跃、背跃和倒地扑球等动作,江洪当即被选中。
而在这期间,一直跟着爸爸和哥哥参加选拔的江津无意中被刘国江看上了,他认为江津高高的个子,很机灵,打高中锋不错,便喊着江津过来练两下,可江津此刻却躲躲闪闪。江永林上前阻拦,认为大儿子去了昆明部队,二儿子马上要走,江津无论如何也要留在身边。可身着大红色运动装的江津怎么也躲不开刘国江的视线,刘国江说,就让他练两下看看嘛。没想到,这一招一势,符合标准。测30米、60米和100米,江津不仅速度快,而且非常灵敏,这是在高个子的运动员当中很少见的,然后测量他跳远时,又发现他弹跳力强。刘国江说,这是一个可塑之材,这哥俩儿,我们都要了。
这下可急坏了江永林夫妇,他们的确不想让江津走。另外,他们一直培养江津打篮球。为这事,刘国江反复登门做工作,刘国江诚恳地说:你们花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培养孩子,吃了不少苦,你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把孩子交给我们吧,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将你们两个孩子培养成材的。如果我没有把他们培养好,那我就对不起你们了。刘国江的一番情意深深打动了江津的父母,他们将两个儿子送到八一队。
那年11月份,江永林亲自带两个孩子乘火车到北京。下车后,江永林第一次叫上一辆出租车往八一体工大队赶路,途经天安门广场时,江洪江津高兴地差点蹦起来。以前,他们只从电视里看到天安门,如今亲自到了这里。
饱经辛苦几年,三个儿子都离开了家,当父母把孩子送走回家后,突然感到从未有过的冷清。过去,哪怕日子再苫,但总有笑声,而现在,除了几件旧家具外,只剩下他们两个大人啦。赵桂英哭了,泪水哗哗流了下来,江永林过来劝解也止不住两眼湿润。从此之后,牵挂与思念常常萦绕着父母和儿子心头,妈妈整天心挂着孩子,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神情恍惚,爸爸就带着妈妈去邮电局打长途电话,当电话里传来孩子们稚气的一声“妈妈”的呼唤时,妈妈又止不住流泪。
每逢过年,对他们来说是最难过的,别人家合家欢乐。而江家只有两个大人,除夕之夜,两个人对坐无语,还是一起向电话局走去……
有一次江津有机会到上海打“向阳杯”赛,住在江湾体育场,离家路途遥远,他想尽办法想回家看看的想法最终由于种种事情错过了机会,第二天,江津在火车上想家的感觉就像一个“嘴馋”的孩子,马上要拿到眼前的糖果又偏偏没有拿到,他在火车上一边流泪,一边往家里写信:“爸爸妈妈:这个倒霉的足球,把我们父子、母子隔得这么远,这么远,我上火车后,整整哭了一夜。”
前几年江洪不论走到哪里,都唱那首《一封家书》的歌,以表达他想念父母,想家的心情。每次出国回来都带回很多贵重的礼品送给父母;江津几乎天天往家里打电话。哥俩儿每次回到家里同父母团聚时,江洪对妈妈说:“把窗户打开,让别人看看,你们也有儿子。”他知道,他们兄弟三个人一起离家时,父母的生活是多么孤独,这是他感到最愧对父母的一件事情。因此,只有在足球场上努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来报答父母,他们回报父母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精神,他们在继承着父母的未竟事业,给父母心灵上以慰藉。
在父母看来,没有给孩子的童年寄予快乐;而在孩子们来看,没有小时候的吃苦,哪有现在的成功,他们的童年是难忘的。
热爱 付出回报
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胜;因为热爱,所有的付出都将有回报。江洪江津及其家人为了足球事业付出了很多,他们不求得到回报,只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崇高的。
他们感到欣尉的是在追求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有着无比的快乐。
江洪刚去深圳时,足球对这座城市是陌生的,街上行人不知体委在哪儿,体育场在什么地方,看球对他们来说更没有概念。如今,江洪走在街上,一下子就被球迷认了出来。江洪英语会话很棒,被称为“联合国秘书长”。在深圳平安队里,他既是“精神领袖人物”,又起着“保护神”的作用。江津任八一队队长,在队里威信很高,兄弟二人之所以处处优秀,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他们后天的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休养有关。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他们的座右铭。在他们看来,昨天的失败,等于后天的成功,要想达到目的,甘愿去寻找为了成功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