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植萍 | 过革命化的春节

文摘   文化   2025-01-09 22:29   辽宁  


(中学系列 五)


1976年的春节,大年除夕,忆苦思甜,吃“忆苦饭”是街道居委会发到家里的白菜根儿萝卜头和着苞米面儿煮着吃。特意安排我奶奶清扫大院共用的旱厕(因我家是地主出身要劳动改造)。


大年初一初二,军训拉练,去农村,同学之间串门拜年,看电影……中学日记,原文如下:


1976年1月31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星期六 


黎明前,东方露出鱼肚白,我们已经来到学校集合。今天是1976年新春佳节,为了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学校组织拉练会。虽然夜里睡得很晚,天不亮我就起来了。


过年的早晨,街上行人稀少,只有昏暗的街灯稀稀落落照着马路上偶尔走过来的行人。远处不时传来鞭炮声,二踢脚子和小挂鞭儿响的正欢……在春天的大地上,清晨刮着带有寒意的小风,我深深呼吸着春节早晨清新的空气。


“七年一班,出发!”随着喊声,我们立即精神振奋起来。我们背着背包一路行军一路歌(当时他在九年三班,他看到我的背包已经散架了,这是他后来告诉我哥的),不知不觉已经跑回来了。


这时一轮红日升起来了,天色澄清瓦蓝,一阵轻风掠过,今天的天气格外好。


回家急忙吃过饭,便和姐姐、小贾一起去蓝凌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蓝凌村”三个字怎么写?是在南关岭还是在凌水,或者周水子、刘家桥一带?),到姐姐的工友战、耿和韩家玩儿。下车后,我们先到了韩家又到了耿家,耿家离战家还有两里地的路程,我们绕着山路向战家进军。这里虽然是农村的地方,还属于市区。我们三个人边走边观看周围的景象,山峦起伏有梯田,好一派农村的景色,别有一番特色。我们为春节能来到这样的地方而感到高兴……村头立着广播喇叭,唱着带有山村风味的歌曲,真是悦耳。


告别小战,我们回家,送别快乐的正月初一。


1976年2月1日 农历正月初 星期日 


早晨匆忙吃完饭,到老师家拜年,老师不在家,告别奶奶回来了。


今年的春节不比往常,天气非常明朗温暖。回到家里,正好郭和杨从自家出来,我们三个同学一起来到了耿振华家,他没在家,他妈妈亲切地招待我们,给我们倒水等,热情欢迎。告别他的妈妈,我们又来到了宋吉平家,他同样热情招待我们。


先后,我们去了杨学军家,竹和昕家没有进去,又去了李晓燕家,恰巧她在电影院里,我们跟着进去看了电影《火红的年代》。


《火红的年代》是由傅超武、孙永平、俞仲英执导,于洋、郑大年、温锡莹、张雁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74年1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讲述了1962年发生在上海某钢铁厂的故事。兄弟国家反华,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此时,某炼钢厂冶炼舰艇钢需要的合金,炉长赵四海提出用国产原料代替进口合金,党委王书记和工人群众支持四海的意见。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老田师傅,炼钢怎么这么难啊?”



从电影院出来,我们各自回了自己的家,妈妈说:“同学们都来了。”我心里很高兴。


后记:


直到现在,每当我走到二十中学旧址,原先的斯大林路、民寿市场、丹东街、军人俱乐部、铁路文化宫、三八广场、二七广场、明泽湖、南山街一带,中学时代放寒假,到处串门拜年的情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回不去那备受父母家人呵护的温暖岁月。



赵植萍,足球城大连第一位专业足球女记者。撰写散文、足球稿件上千万字,新闻业的“超人”。

赵植萍
赵植萍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