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开放,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业务工作。做好档案开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能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档案开放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三重三轻”。
一是重馆藏轻开放。有些档案馆非常重视馆藏量的增加,并采取很多措施开展档案征集。可是,向社会开放的档案却占比较少。这其中有鉴定工作开展缓慢的问题。客观来讲,鉴定是开放的前置环节,但鉴定专业人员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开放也受到了“连累”。
二是重建设轻开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档案馆的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内涵功能跟不上、不配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有限。此外,有些档案馆偏重查档服务,但发掘馆藏资源,编研可读、可视的精品却很少,档案开放的力度、程度、精度均有待提升。
三是重内在轻开放。有些档案馆专注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但思路打不开,缺乏开拓创新,在与行业的交流合作上用力不足。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
档案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大开放力度势在必行,如何加大开放力度呢?
在“用”上做文章。一要落实“法”——“法”即《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在其指导下优化完善协调机制,加大开放审核力度。二要找准“点”——“点”即重要时间点,要让档案在一些重要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上“亮剑”。比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北京市档案馆开放了包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全宗在内的1.26万件档案。三要对准“面”——“面”即人民群众,为民服务是档案部门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档案尤其是民生档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面向大众,为百姓排忧解困。比如,今年上半年,河南省档案馆与辽宁、江西、湖北、武汉等省市档案馆和省内18家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异地利用服务工作协议》,不断提高民生档案的服务效能。四要瞄准“术”——“术”即方法手段,在服务的招式上“花样翻新”,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档案服务的方式方法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开拓新思路、及时借鉴新技术、提升服务新质效。像各地不断涌现的“一站式”“一条龙”“一卡通”服务,都是方法手段的创新。
在“馆”内有亮点。档案馆除了是档案收、管、存、用的场所,还要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沉浸式好去处。一要成为红色宣传的“故事汇”。利用档案举办展览、讲座等,图文并茂讲好中国故事,比如,长征故事、抗战故事、焦裕禄故事、红旗渠故事等。二要成为知识海洋的“游泳馆”。利用档案编研出版各种书籍、拍摄各种影视作品,让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汲取营养,提升素养。
在合作上加马力。一要加强与学会、科研院所、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增强与各级档案馆的沟通联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二要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三支人才队伍”用好宣传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开创思维和前瞻性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队伍。
作者系河南省档案馆一级调研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2月19日 总第4227期 第三版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