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抗震精神引航 奏响时代强音

时事   2024-12-20 15:01   北京  

档小河:回首远眺,七十五载,让我们溯水行舟,游历壮美河山。阿坝州位于川西北高原,素有“川青咽喉”“治藏依托”之称。这里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这里有“童话世界”九寨沟,翠海、叠瀑、彩林、雪峰,如诗如画,也有“人间瑶池”黄龙,五彩斑斓的钙华池,宛如仙境。这里是藏族与羌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主要途经地,革命的火种洒遍了藏寨羌乡。今天,让我们走进大美阿坝,通过档案探寻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坚韧生命力。



爱心标牌 铭记历史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档案馆,保存着一枚写有“免费供应馒头绿豆汤”的爱心标牌,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由来自南充的杨兴海老人亲手制作。当时,已经76岁高龄的杨兴海和老伴辗转绵竹、什邡、汶川等重灾区做志愿者,无偿为灾区人民提供食物。而像杨兴海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灾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以凡人微光彰显了大爱担当,传递了向上向善力量。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震级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其中,阿坝州13县全部受灾,受灾乡镇215个,受灾人口69.3万人,遇难2万余人,失踪7668人,受伤4.5万人。震波所及之处,道路塌陷,城邑摧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23亿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在第一时间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72小时内调集14.6万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官兵驰援灾区;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紧急下拨,保障灾区群众生活物资急需。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与时间赛跑,与死亡竞速。8.4万余名群众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万余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抢险救灾的惊心时刻,见证了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灾害风险的顽强与坚韧。灾难可怖,但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大爱却抚慰了灾区人民的心,给他们带去无限希望。

杨兴海制作的爱心标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档案馆藏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正是在这场举世罕见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也在阿坝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全州各族人民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逐渐描绘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发展画卷。



灾后新生 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不断打开新局面,实现城乡面貌历史性改变。走在当年的重灾区,一个个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在工业园区里拔地而起……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灾后重建“飞地园区”——成阿工业区全景

多年来,阿坝儿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如今的阿坝,党建、交通、经济、生态、民生等各个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推进。各级党组织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勇担使命,奋力推动阿坝州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交通领域发展成绩斐然。截至2024年,阿坝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5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0余公里,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1200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全域覆盖,九黄机场、红原机场开通航线11条。便捷的交通,不仅拉近了阿坝州与外界的距离,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产业发展成效突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阿坝州大力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工业。紧扣“九大”文旅品牌,形成“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旅发展的标杆。2023年,阿坝州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50亿元。特色农产品如青稞、牦牛肉等,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同时,在注重环保的前提下稳健发展绿色工业,立足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电、光伏、风能等产业,建成清洁能源装机达635万千瓦。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阿坝州接续开展退耕还林、防沙治沙、草畜平衡等行动,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2.9%,水土保持率达88.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率95%以上,青山绿水成为最宝贵的财富。民生改善成绩显著。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普及;医疗资源延伸覆盖,民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开展新农村建设、牧民定居行动、帐篷新生活等,极大地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居住条件;10.3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新推动“五个一批”计划、“十大扶贫”行动,全州13个贫困县(市)均提前1年脱贫摘帽,606个贫困村如期退出,10.3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以“三家园”建设为统揽,加快构建“一环二纵二横四带全域覆盖”乡村振兴示范布局,“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站在新起点上,阿坝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继续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之路,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蓝图,让这片净土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在祖国西部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档小河:本次游览到此结束,下一站将由档小江带我们前往四川省甘孜州,期待甘孜州档案馆的接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2月20日   总第4228期    第三版












往期推荐

01

毛泽东在我党历史的转折关头

02

严慈相济 大爱无边——周恩来与烈士子女

03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日子

04

邓小平与十二大党章的诞生

05

从抗日救亡歌曲到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




中国档案报
报道国内外档案行业重大新闻,国家档案局高端信息,各级档案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国内外档案界最新学术动态和技术成果,公布解密档案,传播中国档案文化,展示中国档案工作者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