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经典|二人转《包公断后》

民生   2024-11-27 10:50   吉林  




二人转《包公断后》

表演:秦志平 郑淑云

  在民间,传讲我国古代官吏最广泛的当属包公的故事。关于他的故事自北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后人在传讲过程中加入了各种神圣的元素和稀奇案例,使他成为传说中无所不能的清官。因此,人们今天看到的关于包公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戏曲、曲艺作品中的包公早已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是经过各种想象加工,带有理想主义色彩,集历代清官形象之大成的包公。东北二人转演唱包公故事的传统剧目均为正戏,历代演员在演唱时,都是不逗、不耍、不闹、不搞笑、不玩所谓的“绝活”,但剧场效果良好。

  《包公断后》又名《断太后》,是一出备受赞誉的传统二人转正戏,讲述了北宋时期包公审案的故事。剧情中,包公经过内查外调,秉公而断,昭雪了李妃的重大冤案,展现了他执法如山、不徇私情的形象。故事情节源于元人作杂剧《抱妆盒》,全名《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在明代小说《龙图公案》中的《桑林镇》、小说《万花楼》《三侠五义》等,对此段故事皆有体现。有些曲艺曲种也根据这个故事编写演唱曲目,如北京百本张刻印的《子弟书目录》就有《天齐庙断后》《李后还宫》等曲目。民间二人转《包公断后》唱段是摘唱这些曲目拼著而成。有王秉印整理本,载长春演唱《二人转选集》(一)。刘英男、吴作新整理本,载春风文艺出版社版《包龙图》。《二人转传统曲目初探》谓此曲为解放后艺人改编。

  目前,《包公断后》传唱最广的版本,唱词由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剧作家张震整理改编,通过他的改编,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唱词更加动人。由金士贵编曲,王忠堂导演,秦志平、郑淑云首演。很多知名二人转演员都演过这一经典剧目。

  《包公断后》的艺术特色体现在音乐、表演、唱腔、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特色使得该剧成为一部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誉。该剧音乐节奏的变化与剧情发展紧密相连,高潮部分的【三节板】,节奏由慢渐快,这种慢打紧唱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一气呵成,使观众能够深入其中,感受剧情的紧张和激烈。唱段中的【抱板】以其火热、激情的特点在叙事的同时将剧情推向高潮。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唱腔,将母子分离、冤屈与平反的情感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色彩鲜艳的服饰、高亢粗犷的唱腔、诙谐风趣的唱词,都使得这出戏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包公断后》对包公故事的改编,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包公的人物形象,加入了鲜明的东北地域元素,使剧中人物变成了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具有了东北人的性格,成了东北文化的代言人。唱词中“还有这圆的乎的、黄巴焦的、筋道道的、香喷喷的两个黏豆包”“儿知道您老的胃口不好,多吃点小米稀粥多蒸点鸡蛋糕”“儿知道您老的腰腿不太好,进皇宫睡炕头可别睡炕梢”等内容都不是对宋代皇宫起居条件的想象,而是东北地区的饮食、居住习惯的真实写照。和其他剧种比较,二人转包公戏中蕴含了丰富的东北地区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二人转《包公断后》

表演:闫峰 王岩

  《包公断后》这出二人转传统剧目,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紧凑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关于正义、亲情和权谋的故事。以其独特的剧情设计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二人转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END
来源|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编辑|王伟光  初审|郭帅 张楠
复审|曲翱 曹淑杰  终审|陈尤欣

吉林文脉
在这里读懂吉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