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外交部旧址:从历史的回廊,到文化的殿堂

民生   2024-11-20 09:40   吉林  




在长春的建设街中段
鳞次栉比的楼群之中
藏着一座看上去有些低矮的建筑

这座建筑
就是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几十年前
作为日本傀儡的伪满洲国
一幕幕荒诞的“外交”闹剧
曾在这座建筑中上演

1936年的伪满洲国外交部 资料图片


特殊的身世

在伪满洲国
各个军政机构的办公建筑之中
它的建筑风格
非常不“合群”

相对于伪满国务院等建筑
浓郁的东方风格
它更像是一座欧洲的城堡

这是因为
它有着颇为特殊的“身世”:
伪满时期长春唯一一座
由欧洲设计师设计
用欧洲技术建造的
军政机构办公建筑

1932年
伪满洲国刚刚成立
即谋划建立这座建筑
与其他伪满时期建筑不同的是
该楼聘请的设计与施工管理者
并不来自日本
而是法国BROSSARD MOPIN公司
建筑的建设资金
也来自于法国经济发展协会提供的有偿贷款
这使该楼成为当时的长春
引入西方投资的唯一一栋建筑

1936年的伪满洲国外交部 资料图片


独特的风格

这座建筑
于1932年动工
在1934年落成
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建筑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平面构造呈不规则多面形
整体造型
类似欧洲的庄园城堡
这也是伪满行政办公建筑中
建筑形式最为复杂的建筑

这座由欧洲建筑师设计的建筑
虽然总体带有明显的欧洲风格
却也融入了东方文化因素

建筑正面入口的造型
如同古埃及神庙的大门
拱形的入口
开设在高大的梯形墙壁中间
增加了大门的庄重感

伪满洲国外交部正门 资料图片


建筑背面的入口设计
虽然整体上模仿了正门
但是两翼的六边形窗户
以及月亮门、空透栏杆
连同细节的装饰
都增加了东方建筑文化色彩

由于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灵活多变
使整栋建筑的前后两侧立面造型
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观感

伪满洲国外交部建筑背面 资料图片


此外
建筑的细节刻画也非常突出
例如在建筑的地下室
设有三个玻璃采光窗
用铸铁作为骨架
镶嵌有厚重的彩色玻璃
白天能够为地下室补充光源
夜晚地下的灯光
透过彩色玻璃
能够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

尴尬的处境

1934年
建筑落成之后
伪满洲国外交部随即搬驻至此

而在此前的两年
这个部门
始终在辗转奔波
自强小学的校址
伪满警察厅的办公楼
都曾被它“借用”

直至这一建筑落成
它才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影 资料图片


更为尴尬的
是这一部门的处境

作为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伪政权
伪满洲国
毫无“外交”可言
《日本外务省档案》中
就曾经记载

虽然形式上设立“外交部”
但其最高职员
应录用日本人
在军部秘密指导下行动

此后十几年里
这一部门的实际权力
均掌握在
形式上担任“副手”的日本人手中

伪满洲国宣布“成立”后不久
1932年3月12日
刚刚组建的伪满洲国外交部
就迫不及待地
向包括日本在内的16个国家发去电文
希望获得列强的认可

但是这些电文
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哪怕是一手扶植伪满的日本政府
也迫于国际舆论压力
直到半年之后
才正式宣布承认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外交部食堂 资料图片


到了1934年
伪满洲国才等来了
日本之后的另一个“邦交国”
萨尔瓦多

据伪满外交官员事后回忆
萨尔瓦多之所以承认伪满
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出售特产

而对于当时的伪满来说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连萨尔瓦多运来出售的咖啡
都由伪满外交部的官员
亲自包装、推销
当时在伪满外交部门任职的宋淇涵
这样回忆
大家笑着说:
各国都像这样来承认
“外交部员”变为洋商店员了

由于距离遥远
尽管萨尔瓦多承认伪满
但并未派遣使节

伪满外交部为了营造
“独立国家”的模样
上演了荒诞的一幕
聘请裕昌源火磨的老板王荆山
出任萨尔瓦多驻伪满的名誉领事

于是
在裕昌源火磨的院内
王荆山的住宅
悬挂起“领事”的牌子
升起了萨尔瓦多的国旗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
在几年之后
当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后
萨尔瓦多成为第一批
对轴心国宣战的国家之一

1942年的伪满洲国外交部  资料图片


由于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
在搬入这座建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伪满洲国外交部
成为一个“无事可做”的部门

1937年5月8日
在伪满政府“精简机构”的过程中
伪满洲国外交部被撤销
降级成为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
下属的“外务局”

1940年9月27日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在柏林签署了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轴心国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而德意日三国的勾结
则可以追随至1936年
德日、德意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9年
伪满宣布加入这一协定
追随日寇的脚步
把自己绑在了法西斯的战车上

在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过程中
法西斯国家及其操纵的傀儡政权
开始陆续宣布承认伪满洲国

1941年
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为与其他法西斯国家和政权
加强所谓的“外交联络”
1942年4月20日
伪满“外务局”宣告撤销
伪满“外交部”死灰复燃

建筑内部的楼梯 资料图片


伪满外交部
最后一任“大臣”阮振铎
曾在供词中供述
为了支援日本的战争
伪满政府曾大肆搜刮财富
支持日寇作战
伪满外交部等部门还曾去往日本
送给日本大米三十万吨
阮振铎在认罪书中表示:

我在日本人民厌战的时候
去给侵略者送物资
是一种鼓励和延长日寇侵略的行动
也就是一种反人民的行动
承认有罪

与中国人民为敌
与世界人民为敌
这场战争的结果早已注定

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失败
伪满也走向分崩离析

历史的见证

长春解放之后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曾先后被多家单位和机构使用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东北文史研究所
吉林省军区
都曾在此办公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现状  资料图片


而其中的
东北文史研究所
尤其值得一提

它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名
被很多人誉为
共和国教育史上仅见的
国学书院式学府

国学大师钟泰
曾经应邀在这里讲学
而台下的听众
同样堪称众星云集
当时的吉林大学校长匡亚明
以及于省吾、金景芳等著名学者
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
都曾是听众席中的常客

《先生向北》一书中
曾这样描述当时的一幕

吉林大学校长匡亚明
特意选择在老先生讲授《论语》时
安静地坐在讲堂的一个角落里
拿出笔和本子,认真听课
有一次,为了赶上听课的时间
他匆忙间没有来得及换衣服
上身穿了一件已经陈旧的灰色中山装
下身则是一条
补着两个大补丁的裤子
课间休息时
他不安地问别人
我这一身
是不是对老先生有些不敬啊?

在这座城堡式的小楼里
除了课堂上的严肃
也有闲暇时的活泼
当时已经年过古稀的国学大师钟泰
曾经在晚会上出演圣诞老人
而一代名士张伯驹
也曾携夫人潘素来到这里
张伯驹先生还曾登台
演唱古曲《阳关三叠》

当时曾在研究院学习的学员
多年后这样回忆在这里的生活

每间屋子住三四个人
每人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书架
一楼是办公室、阅览室和图书馆
图书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
购进了约11万册书
大部分是线状古籍
开架借阅,不限数量

食堂、澡堂、锅炉房、乒乓球房
在地下室
学习、生活完全可以不必出楼
真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了

而这个星光闪耀的
东北文史研究所
正是今天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前身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东北文史研究所”   资料图片


1978年10月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后

这座建筑成为省社科院的办公地点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佟冬

被任命为院长兼党委书记

同年

佟冬第三次启动《东北通史》编写工作

在主持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

他还兼任《社会科学战线》主编

为了办好《社会科学战线》

每期目录、图版、稿件

佟冬都要仔细过目

随时指出修改意见


此后,这座建筑

还曾作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图书馆使用


几十年里
从这栋欧洲古堡式建筑里
走出了一批又一批
优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楼旧影 资料图片

1984年
伴随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迁至新楼
这座建筑曾一度闲置

直至2002年
在进行整修之后
这座饱经沧桑的建筑
开始用作商业用途

1984年、2007年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先后成为
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现状  资料图片



九十年来
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曾目睹了傀儡政权上演的一幕幕闹剧
见证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以及中国历史的屈辱一页

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也曾聆听过国学大师的谆谆教诲
目送过一批批青年学子
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的社科岗位

11月18日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
在长春实地检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在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认真察看了解文物建筑保护情况

调研中,黄强强调
各地各有关部门
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认真学习历史、敬畏历史
对历史负责
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旗帜鲜明宣传、保护、利用
吉林历史文化资源
理直气壮讲好吉林故事
不断提高吉林历史文化吸引力


如今
尽管这座建筑的样貌
与初建之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它依旧伫立在繁华的城市之间
背负着历史的记忆
守望着城市的未来



  参考资料:

  中央档案馆 《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

  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简史 1958-1988》

  邴正 《文风正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建院50周年纪念文集》

  王新英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见证傀儡政权“外交”风云》

  沈燕  《伪满遗址》

  俞辛焞  《日本现代外交史论》

  《日本外务省档案(1868~1945)》

  越泽明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


END
作者郭帅
编辑|邱珮峰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曹淑杰  终审|陈尤欣

吉林文脉
在这里读懂吉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