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免疫疗法让更多晚期肿瘤病灶完全消退,部分瘤种疾病控制率近100%

学术   2024-07-31 21:39   广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立新副主任医师门诊挂号指南

晚期肿瘤患者已活了15年,正规的细胞治疗终将取代化疗?

TIL细胞疗法国外售价51.5万美金,国内尚有少量免费的临床项目名额,肿瘤完全消失已近3年
肿瘤TCR-T细胞疗法效果更上一层楼,连“癌王”病灶都能缩小72%

LAG-3(ympocyte activation gene-3,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 3)

LAG-3 定位于人12号染色体 20p13.3,包括 8个外显子,相对应的 cDNA 编码含有498 个氨基酸的膜蛋白,它是一种在效应 T 细胞和 Treg 表面表达的免疫检查点蛋白,可调控T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的信号通路,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LAG-3 在原始T细胞上不表达,但在抗原刺激下可在 CD4+和 CD8+T 细胞上诱导表达。其抑制功能与它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长期感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抗原的持续暴露,会导致 CD4+和 CD8+T 细胞上 LAG-3及其他抑制性共受体的高水平持续表达。这些T细胞失去了强大的效应器功能,称为衰竭性T细胞,导致肿瘤杀伤力下降,增强Treg活性,使Treg免疫抑制功能上调。

研究表明,抑制LAG-3可让T细胞重新获得细胞毒活性,降低Treg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从而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果;而同时阻断LAG-3及PD-1或PD-L1,有双重抑制效果,包括抑制Treg活性、促进DC成熟及挽救功能异常的CD4+/CD8+T细胞。LAG-3 的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LAG-3已成为继CTLA-4/PD-1/PD-L1 之后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
 LAG-3 靶点机制图
LAG-3是目前免疫检查点靶点中,临床数据较多、成药性相对确定的靶点,针对
该靶点的抗体药物将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抗肿瘤药物。根据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概有70多款LAG-3药物在研,涉及的癌种包括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肾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以及血液肿瘤。目前以LAG-3为靶点的药物形式主要有三种:LAG-3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及融合蛋白
(一)单克隆抗体

(1)Relatlimab

2022年3月FDA批准Opdualag(relatlimab+nivolumab, LAG-3+PD-1)固定剂量复方组合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青少年(体重≥40kg)的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Relatlimab是一种抗LAG-3的全人源IgG4单克隆抗体,主要与抗PD-1单抗Nivolumab联用治疗多种实体瘤。Relatlimab成为继CTLA-4、PD-1/PD-L1之后,全球批准的第3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全球首款获批用于临床的靶向LAG-3药物其获批主要基于RELATIVITY-047研究

RELATIVITY-047(CA224-047)是一项随机、双盲、Ⅱ/Ⅲ期研究,用于评估R elatlimab 联合Nivolumab相较于Nivolumab单药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试验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 (PFS),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 (OS) 和客观缓解率 (ORR)。研究供纳入了714 例患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Relatlimab(160 mg)+Nivolumab(480 mg)vs Nivolumab(480 mg)进行静脉输注,每4周一次,直至疾病复发、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撤回知情同意。

结果显示:Relatlimab+Nivolumab固定剂量复方组合和Nivolumab单药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12 vs 4.63个月,HR=0.75; 95% CI: 0.62-0.92, p=0.0055)。

亚组分析:Relatlimab+Nivolumab组LAG-3表达阳性(≥1%)的患者人群的中位PFS为12.58个月,而LAG-3表达<1%的患者人群的中位PFS仅为4.83个月。
RELATIVITY-047研究中根据LAG-3表达水平进行的PFS亚组分析
不良反应方面,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8.9%和9.7%,联合治疗组中更为常见
Relatlimab+Nivolumab是首个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较抗PD-1抗体单药治疗显示出统计学优势的治疗方案。
(2)Fianlimab(REGN 3767)
Fianlimab是一款IgG4单抗。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NCT03005782)结果显示,Fianlimab+Cemiplimab双免疫疗法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具有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包括一些曾接受过晚期黑色素瘤辅助免疫疗法的患者。并且2024年6月,JCO杂志发表了该研究结果。

本项开放标签、非随机、平行队列分配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了98名肿瘤患者,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肾细胞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旨在评估Fianlimab联合西米普利单抗在包括晚期黑色素瘤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PK)。

研究共分为16个队列,其中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期)或转移性(IV期)黑色素瘤患者被纳入4个扩展队列(队列6、7、15和16),队列7患者既往接受过抗PD-1治疗,队列16患者既往接受过新辅助/辅助全身治疗。患者接受Fianlimab(1600mg)联合Cemiplimab(350mg,Q3W)治疗,持续长达51周。

结果显示:既往未接受过抗PD-1治疗的队列6和队列15患者ORR分别为63%(95%CI:46-77)和63%(95%CI:46-77),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5%和13%,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48%和50%;既往接受过任何新辅助/辅助治疗的队列16患者ORR为56%(95%CI:31-79),CR率为6%,PR率为50%;既往未接受过晚期抗PD-1治疗的三个队列(98例)患者ORR为61.2%,CR率为12%,PR率为49%,中位PFS为13.3个月(95%CI:7.5-无法评估[NE])。中位随访12.6个月时三个队列均未达到中位DOR。

亚组分析,在基线LDH>正常水平的32例患者中,ORR为53%(95%CI:35-71),中位DOR未达到,中位PFS为11.5个月(95%CI:3.7-NE)。在基线伴肝转移的20例患者中,ORR为40%(95%CI:19.1-63.9),中位DOR为9个月(95%CI:2.8-NE),中位PFS为2.8个月(95%CI:1.2-11.8)。在接受抗PD-1辅助治疗(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的13例患者中,ORR为61.5%(95%CI:32-86),中位DOR未达到,中位PFS为12个月(95%CI:1-NE)。

既往接受过抗PD-1治疗的队列7患者ORR为13.3%(95%CI:1.7-40.5),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IQR,1-28),中位DOR未达到,中位PFS为1.5个月(95%CI:1.3-7.7)。

Fianlimablimab联合Cemiplimab 在既往未接受过晚期抗PD-1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并在肝转移患者、基线时LDH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患者以及既往接受过抗PD-1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均观察到相似的获益。目前,Fianlimablimab联合Cemiplimab 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期试验正在进行中(NCT05352672)。
(3)LBL-007
LBL-007是国内首个进行临床试验的靶向LAG-3全人源IgG4单克隆抗体。在一项首次在我国开展的Ⅰ期多中心,开放标签的剂量递增临床试验中,结果表明在 17 名晚期实体瘤患者中0-10 mg/kg 的6个剂量组均没有患者出现剂量限
制性毒性,且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基于上述试验结果,目前正在进行一项Ⅱ期试验以评估LBL-007与抗PD-1药物
Toripalimab 联用在不可切除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NCT04640545),截至2022年8月,该试验纳入79名患者,观察到患者总体 ORR为 23.6%,疾病控制率(DCR)为58.2%。初步的结果显示LBL007和 Toripalimab 联合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疗效可观,并且在未接受过抗PD-1/PD-L1治疗的肢端黑色素瘤患者中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2024年度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以壁报的形式展示LBL-0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过或未接受过抗PD-(L)1抗体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初步临床研究数据。

该研究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剂量递增/扩展的Ⅰb/Ⅱ期临床研究,纳入的瘤种包括但不限于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主要考察安全性、耐受性、临床Ⅱ期推荐剂量以及探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初步疗效。

截至2023年12月01日,临床数据显示,在未经免疫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3.3%、75.0%,无进展生存期(PFS)数据尚未成熟,目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1.9个月,已显示出获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LBL-0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既往接受过或未接受过抗PD-(L)1治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

(二)双克隆抗体

双特异抗体通过同时阻断不同免疫检查点,解决了不同免疫检查点间存在的补偿机制,能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并且相比于联合用药治疗,双特异抗体还能更精确的桥连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避免了机体 T 细胞的广泛激活,降低药物脱靶效应,减少副反应发生率,也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目前研发进度较快的
Tebotelimab(曾用名:MGD013),FS118 以及CB213 等,其中Tebotelimab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Tebotelimab是靶向PD-1和LAG-3的双特异性四价IgG4样抗体。在一项评估了17例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MGD013 的治疗效果的Ⅰ期临床试验
中,MGD013显示出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ORR为64.7%,经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T 细胞活性显著增强。

2023年10月《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项关于Tebotelimab的期临床试验结果。


该研究是一项I期剂量递增和多队列肿瘤扩展临床试验(NCT03219268),旨在评估Tebotelimab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主要终点是Tebotelimab单药或与Margetuximab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最大耐受剂量。次要终点是Tebotelimab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从2017年8月23日至2021年5月12日,共有353名患者接受了单药剂量递增队列(n = 53)、单药扩增队列(n = 216)以及与Margetuximab联合治疗队列(n = 84)。截至2021年12月1日,共有341名患者由于疾病进展中止了治疗;13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4名患者接受Tebotelimab单药治疗,9名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曾接受过两种治疗,28%的患者(99/353)曾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实体瘤患者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最大耐受剂量(主要终点)未确定,本研究最高剂量至1200 mg,每两周一次(Q2W)。在剂量递增阶段观察到的剂量相关毒性为:接受1200 mg Q2W治疗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肝炎;接受600 mg Q2W治疗的一名肝癌患者出现脂肪酶升高并伴有胰腺炎。Tebotelimab单药治疗的II期推荐剂量(RP2D)被确定为600 mg Q2W。接受Tebotelimab单药治疗的患者(n = 269)的安全性/耐受性分析(主要终点)显示,68%的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22%的患者发生过≥3级的TRAE,疲劳是最常见的TRAE。
对Tebotelimab单药治疗抗肿瘤活性(次要终点)进行评估(n=44,1 mg至1200 mg Q2W),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肿瘤负荷减轻,其中10名患者的剂量超过400 mg。三例患者出现了部分响应。在II期推荐剂量(600 mg Q2W)扩增队列中,172例有响应的患者中,有59例(34%)患者的靶病灶肿瘤负荷有所改善。此外,将20例不同亚型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纳入了Tebotelimab单药扩增队列,结果显示各亚型DLBCL都出现了响应。

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Tebotelimab联合Margetuximab在84例HER2+复发性/难治性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有效性。大多数患者(69%)曾接受过HER2靶向治疗并出现疾病进展,17%的患者曾接受过检查点免疫疗法。在Tebotelimab与Margetuximab联合疗法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其安全性与Tebotelimab单药疗法一致,腹泻是最常见的TRAE,全部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特别关注不良事件(AESIs)(至少有两名患者发生)是输液相关反应(IRRs)、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皮疹。初步药效学评价显示,有62%(44例/72例)患者观察到肿瘤负荷减轻。Tebotelimab联合Margetuximab在各类 HER2+的晚期耐药肿瘤患者中ORR可达30%,比单药使用组高 2 -3 倍。该试验进一步拓展了免疫检查点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思路和肿瘤治疗策略。
(二)双克隆抗体
Eftilagimod alpha (Efti)
Efti是一种潜在“first-in-class”可溶性LAG-3融合蛋白。通过与APC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MHC II)相结合,能够激活APCs,这会激活和增殖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提升患者对癌症抗原的免疫反应。此外,Efti还能上调IFN-γ和CXCL10等关键生物分子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能力。Keytruda通过阻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PD-1信号通路,增强T细胞的抗癌免疫反应。两种疗法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

Efti药理机制(图片来源:Immutep官网)

2024年7月13日欧洲肿瘤学会虚拟全体会议宣布其LAG-3融合蛋白疗法Eftilagimod alpha(Efti)在TACTI-003(KEYNOTE-PNC-34)临床2b期试验B队列的积极结果。

TACTI-003研究是一项进行中的2b期研究,其中,A队列部分包含PD-L1阳性(CPS≥1)肿瘤患者,B队列则包含PD-L1阴性(CPS<1)肿瘤患者。

TACTI-003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Ⅱb期临床研究,研究纳入了31名患者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其肿瘤位于下咽(3%)、喉(32%)、口腔(29%)和口咽(36%),旨在评估Efti与Keytruda联合用于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一线治疗的作用。入组患者每两周或三周一次的皮下注射Eftilagimod(30 mg)和每六周一次的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400 mg),治疗周期最长可达24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PD-L1 CPS<1的患者,联合治疗组客观反应率(ORR)为35.5%,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58.1%,其中包括近10%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这种反应在不同人乳头瘤病毒(HPV)状态的患者中均可观察到。与既往临床研究对比显示:HNSCC患者在接受PD-1靶向单药治疗时的ORR为5.4%,DCR为32.4%,显示Efti与Keytruda联合疗法具有相对显著的优势。

此外,2023年10月公布Efti联合Keytruda、卡铂/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转移性或晚期非鳞状NSCLC,总缓解率为71.4%,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患者肿瘤属于PD-L1低或阴性达。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乳腺癌大会上公布AIPAC-003临床2/3期试验的部分结果显示,Efti与紫杉醇联合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缓解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100%,且未观察到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

目前全球在研LAG-3靶向疗法的热门的癌种包括淋巴瘤、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肝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

全球在研LAG-3靶向疗法盘点(图表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表)

想参加更先进一代的、免费的临床项目治疗的可来邱医生门诊咨询,路途遥远暂不方便的加邱医生常用微信号qiuyisheng1111或备用微信号qiuyisheng111进行初步筛查、提前准备齐全资料或申请,避免白跑一趟


最近肿瘤细胞治疗领域的好消息太多了,多年无瘤生存的案例越来越多,肿瘤医院紧追世界前沿,特成立了细胞治疗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涵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先进的免费的细胞治疗项目例如til细胞、cart细胞、car-nk细胞、tcrt细胞、溶瘤病毒等,请大家帮忙转发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尽早获益!需要咨询或参加这些更先进一代的、免费的细胞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ADC类靶向化疗等的可以随时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立新医生门诊(挂号方式见文末)或线上咨询(见文末或者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医生等咨询)!

当晚期肿瘤患者缺乏治疗方案时,对于患者及家属是非常绝望的。随着新药、新技术的研发,越来越多的肿瘤生存奇迹发生了。或许未来某一天,肿瘤可以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只要规律服药和控制,患者就可以获得非常长的生存期与很高的生存质量。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邱立新医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毕业。擅长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细胞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精准治疗、综合性治疗、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特别对世界前沿的抗癌新药新技术治疗研究很深很全面。创办的微信公众号“邱立新医生”全国闻名,涵盖了全球肿瘤治疗最前沿的新药新技术和最全面的科普文章。在国际肿瘤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欧洲肿瘤学(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国际英文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300 分。副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3本。第一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主笔完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邱立新医生门诊地点及时间。

邱立新医生出诊时间及地点(近期门诊时间变动较大,可加邱医生常用微信号qiuyisheng1111或备用微信号qiuyisheng111提前确认,避免白跑一趟)

出诊地点1: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270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总院区或徐汇院区)
 出诊地点2: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33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   门诊三楼H103   (浦东院区,鼓励优先选择,停车方便和就医流程更方便)
周二下午    2号楼2楼203     (总院区)
周三上午    2号楼2楼203     (总院区)
周四下午    2号楼2楼203     (总院区)
周五下午    2号楼2楼203     (总院区)

邱立新医生门诊挂号操作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挂号流程:微信搜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鼓励优先选择浦东院区,停车方便和就医流程更方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立新副主任医师门诊挂号指南

晚期肿瘤患者已活了15年,正规的细胞治疗终将取代化疗?

TIL细胞疗法国外售价51.5万美金,国内尚有少量免费的临床项目名额,肿瘤完全消失已近3年

肿瘤TCR-T细胞疗法效果更上一层楼,连“癌王”病灶都能缩小72%

肿瘤学习资料之多、更新之快,想不想一分钟内就随心所欲地查到想要的最新资料?想不想有个一站式的、集成化的平台,让肿瘤医生或患者需要的工具都有?想不想几秒钟就定位到厚厚一本肿瘤指南中你最想要的那段内容?想不想再智能化一点直接帮你定好方案或智能化推送你想要的药物或者先进的免费的临床试验项目?肿瘤领域的ChatGPT诞生了(点击链接进入和免费使用)肿瘤领域ChatGPT。大家帮忙多提点改进建议,小程序里面还缺哪些资料或你想要的功能?众人拾柴火焰高!欢迎大家把你收藏的资料分享给我们整合进小程序里面,让大家更方便!一旦改进建议或资料被采纳,会有超级大红包奖励,请点击肿瘤领域ChatGPT

分享出去,让更多病友看到

肿瘤医学论坛
肿瘤医学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以“共塑肿瘤医学价值观”为宗旨,积极倡导临床诊疗理念的分享、医学人文本质的回归,致力于促进中国肿瘤医师的交流和中国肿瘤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