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
与特教老师共进晚餐
“回来的正好,准备吃饭。”妻子下班到家的时候,我刚好把饭菜端出厨房,她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便走去洗手。或许是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而烦恼吧,我赶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打算在饭桌上宽慰几句。
妻子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顾名思义是给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授课,他们或有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及发展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等,她所负责的学生主要是智力及发展障碍。
察觉到我关切又有点疑惑的眼神,妻子顿了顿嗓子解释道今天有点累不想多说话,我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便发现她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发生什么事情了?跟我说说好吗?”我轻轻拍着她的背,过了良久,妻子揉揉眼睛抬起头来说道:“今天我看了一篇关于智力及发展障碍儿童的深度报道,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刚刚没控制住。”
为了宽慰妻子,我便和她围绕这篇文章讨论起来。作为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家属,我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接触到一些真实的特需儿童。虽然不如专业人士详实科学的知识储备,但我却有着“局外人”的中立视角。
因此碰到这类难题时,妻子往往喜欢和我交流一番,一方面是在我这里获取到所需的情绪价值,另一方面也许真的希望从我的视角来得到一些思索。
等她平静下来,我赶忙招呼妻子继续吃饭。“嘀嘀嘀”,妻子的微信响了,是学生家长在向她咨询一些事情。我也再次放下碗筷,准备等她处理完再一起享用晚餐,哪知道这一等就是快十分钟。我有些愠怒,忍不住多说一句:“你在学校是不是会教学生‘吃饭时候不要玩手机’,怎么当老师的自己吃饭都控制不住?”.
天晓得,当时这句话是脱口而出,几乎是说出去的瞬间我就后悔了。
妻子听得此话果然无名火起,当即把筷子往桌上一摔,喝到:“你什么意思?”而我虽然自知失言,但前一句话已经把我架上来了,气势上自然不甘落她一头,马上开始回怼。如此你来我往还没两句,妻子的电话铃声又响了,是刚刚的学生家长。妻子拿起手机,用眼神狠狠告诉我,暂时休战,随后便接通了电话。
听着她和学生家长的交谈,我暗搓搓地开始有些佩服妻子:她怎么能在盛怒交加与和颜悦色这两种情绪间切换的如此自如?不去学变脸真是可惜了。
很快她挂断电话,我马上见缝插针,准备接续刚刚的战局,谁知道她又是直接打断了我:“我还要再打一个电话,你先等会。”
一拳仿佛打在了棉花上,我心里有些发闷,便不自觉地将妻子电话内容前后理顺了:原来是一个学生的电话手表找不到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可能是落在了学校,妻子打电话请生活老师帮忙找找。
家校沟通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环境,还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正确的家校沟通模式,可以让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特需儿童家长的心态偶尔是复杂且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希望孩子能够获得适宜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帮助孩子克服障碍,发挥潜能。这种需求体现在寻求专业的特殊教育服务、辅助技术、以及包容性的社会氛围上。另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家长们可能担心过度曝光孩子的特殊需求会引来不必要的标签化或者歧视,这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情感发展等方面遭受负面影响。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尽量自然、无压力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因外界的过分关注或误解而感到孤立或自卑。
那么这个“度”在哪里呢,谁也说不准,甚至于学生家长的需求和疏离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件事上。
我注意到,妻子在说话时,还要仔细斟酌语句,既要传达出她的态度和想法,也要维护家校关系。
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和每一个正常家长一样,既希望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顺畅,同时也在意他们的人格尊严和骄傲。
因此,建立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学校和社会应当创造一个既包容又尊重隐私的支持体系,既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又要维护每个孩子的尊严与个性。对于与家长、孩子打交道较多的特教老师,便也承担起了这一份不可推卸的任务。制定个性化教育、构想干预方案、增强与家长的沟通......这桩桩件件为特需孩子们绘就成了一个包容、和谐、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
或许是我这样的“局外人”,太习惯以自己的角度定义特殊教育行业的真实需求,以我自己浅薄的认知揣度从业者、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困难。
想通了这些,当妻子放下电话后,我连忙赔笑,摇头晃脑试图蒙混过关,妻子看见我这憨样也消了气:“懒得和你计较,吃饭!”饭菜稍微有些凉,但不妨碍我们的胃口在这时敞开到最大。
终于,这顿晚餐有惊无险地进行到了尾声,“今天该你洗碗了。”我朝妻子努努嘴角,但是她却狡黠一笑,冲我摇了摇手机:“又有学生家长打我电话了!”
邀您见证
一所百廿老校的焕新之美
来源:教师家属
编辑:邢睿玲
一审:夏显靓
二审:黄 阳
三审:聂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