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医医院吴健
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药物组成有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用。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脉虚软;气虚下陷证,症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气虚发热证,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笔者曾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痔疮便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如下,与同道共享。
张某,女,51岁。因“大便后出血1月余”于2024年3月25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大便后出血色淡,伴见气短,自诉在当地某医院就诊治疗,给予口服槐角丸治疗1周,便血仍未见好转,之后缠绵近1个月便血不止。刻下:大便后出血,色淡而稀薄,活动后加重,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睡眠欠佳,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肛肠专科检查:膝胸位,肛缘及肛管未见异常,指诊可触及肛内齿状线上5、9点黏膜凸起,质软。
诊断:西医诊断为内痔(2期);中医诊断为痔疮便血(中气亏虚,脾失统血证)。
治则:补益中气,收涩止血。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当归9g,陈皮9g,升麻6g,柴胡6g,焦白术12g,海螵蛸6g,白及9g,五倍子3g,炒槐米9g,炙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3月30日二诊:服上药后大便已无出血,其余诸症明显减轻,仍觉失眠。守上方去海螵蛸、五倍子、白及,加砂仁3g、远志9g、酸枣仁12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4月6日三诊:服上药后大便仍未见出血,气短、乏力改善,纳食明显增加,失眠好转。改服归脾丸调理善后,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入脾、肺经,而补中气,固表气,且升阳举陷。臣以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脾和中。君臣相伍,如《医宗金鉴》谓“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草补中气”,可大补一身之气。李杲称此3味为“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其气既虚,营血易亏,故佐用当归以补养营血,且“血为气之宅”,可使所补之气有所依附。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更加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正如李杲所说:“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内外伤辨惑论》)且二药又为“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本草纲目》),故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该患者发病初即有大便后出血为主要的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血证(便血)”范畴。正如《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便血证治》载:“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亦妄行之类,故曰便血。”便血有远血、近血之分。一般情况下,便血色鲜红者,其来较近,便血色紫暗者,其来较远。古代医家又以血色之清浊,而立肠风、脏毒之名。刻下症见大便后出血,色淡,气短,活动后加重,少气无力,睡眠欠佳,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中气亏虚、脾失统血证,基本病机是气虚、气不摄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的目的。治当补益中气、收涩止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用黄芪为主,补中益气,升阳固本;辅以党参、炙甘草、焦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用少量升麻、柴胡,协助主药升提下陷之阳气。配伍海螵蛸、白及、五倍子收敛止血,酌加炒槐米止血。
二诊时服上药后大便已无出血,其余诸症明显减轻,仍失眠。故守上方去海螵蛸、五倍子、白及,加砂仁行气宽中、醒脾助运,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三诊气短、乏力改善,纳食明显增加,失眠好转。改服归脾丸调理善后巩固。该患者发病后兼有一派气虚表现,证属中气亏虚、脾失统血。因此,在这一病理阶段应当扶正固本,尊李东垣学说,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制补中益气之法,常用此法治疗便血症状持续较长时间者疗效满意。
痔疮便血进入恢复期之后,要防重于治,坚持每日做提肛运动,增加肛门直肠组织的抵抗力,注意肛门清洁卫生,保暖避寒,预防感冒,少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之品,以防病情复发。
(点击图片,订阅报纸)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抖音号:3625476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