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年终特稿】完善机制 开辟中医药深化改革新境界

文摘   2024-12-30 11:36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本报记者 张霄

以村头地头为始源,中医药正从“田间”走向“炕头”,从“炕头”走向“心头”,进一步昂首迈向世界舞台。岁月如梭,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它镌刻着中医药人奋斗的年轮,也勾勒出中医药领域变迁的轨迹。

不知不觉中,2024年即将落下帷幕。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中央《意见》)印发和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五周年。

这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对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年,中医药服务更加方便可及,中医药科技活力愈加凸显,中医药文化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医药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如今,中医药系统正紧紧牵住“完善机制”这个牛鼻子,把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方向盘,开辟起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织密医疗“服务网”

中西医协同更加紧密顺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为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把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推向深入,今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了107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8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

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心血管病专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名单。为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西苑医院以心血管学科为龙头,2021年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获批首批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经过3年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当地医院管理、规范化诊疗和学科建设水平,住院患者外转率下降62.5%。

“心血管病中心是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三个重点中心之一。”西苑医院原副院长、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山西派驻工作组领队史大卓介绍,心血管病中心在融合西苑医院优势基础上,结合当地特点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疗方案,并引入了多项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与北京西苑医院同质化的全程健康管理。

“家门口来了中医大专家,专家们水平高,也很有耐心,真正是为咱老百姓办了实事,让我们看病更方便了。”患有多年难治性高血压的张阿姨说。

这一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以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为抓手,中医医疗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揽子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专业领域完整、地域覆盖面广、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明显的中医优势专科网络正不断形成。

中医药治病,讲究“固本培元”;中医药事业发展,离不开“根在基层”。

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除人口小县外,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五个100%。

“中医药是老祖先留下的好东西。”“不是慢郎中。”五寨百姓质朴的评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的30年成果增添注解。如今的山西省五寨县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扶下完成“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县域内就诊率逐步达到90%以上,中医药的推广让五寨百姓尝到了实在的“甜头”。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今年,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打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组合拳”,中西医协同更加紧密顺畅。

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组织修订形成《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新增“其他临床科室中医药能力建设”“中医药医疗质量管理”等章节,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标准》,对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中西医结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医院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要求,提出设置并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科室≥30个。

在体制机制的推动下,中西医协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90%以上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全国首次遴选确定了62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559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打造中西医协同示范标杆,聚焦重症胰腺炎等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推动发布了首批52个中西医结合临床高级别诊疗方案,新遴选了150余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在更多病种中为老百姓提供汇聚中西医优势、疗效更加显著的治疗方案。

这一年,中医药“服务网”织得更密,中医药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壮大科技“产业群”

中药创新研发活力显著增强

“要永做科研之路上的行者,让全世界都听懂‘中国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说。他已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今年6月,段金廒牵头的“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历经近20年不断探索与实践,系统揭示了方剂类方衍化规律的科学内涵。

据悉,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五个中医药有关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均为二等奖。

在顶层设计上,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深化中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和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推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修订《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形成《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修订)》……中医药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的一系列改革实招,汇聚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新动能,不断迸发中医药事业科技创新活力。

在2024年数字中医药推进现场会上,数字中医药专家共识(杭州)发布。会议强调,数据要素正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数字中医药是新征程上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可以看到,发展数字中医药成为中医药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今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随着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逐步构建,数字化正不断赋能中药事业和产业转型升级,驱动着中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中医药科技“产业群”。

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化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对中药材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及量化处理,完成中药材原材料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化。

“便捷就医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今年的亮点。伴随着“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浙江省率先打造起中医数字化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中医处方“智治”“智医”“智研”“智药”四大功能,破解中医药标准缺乏、能力不强、服务不足等难点痛点,续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划定的明确目标,也是推进中医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

其中,中药材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完善的动力所在。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确认,我国共有中药资源18817种,与第三次普查相比多出6000多种,我国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呈逐步恢复态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与转化应用。

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让疗效好、质量高的中药成为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探索构建中医药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改革步伐也更加坚定,中医药正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贡献力量,一个充满活力、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中医药发展新生态正逐步构建。8月,四川、重庆、贵州、云南4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推动片区45个县(市、区)成立泛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9月,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九省区中医药主管部门共同成立了黄河流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联盟;同月,新时代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大会在北京市通州区举办,会上达成了多项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新合作;10月,2024长江经济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会上举行长江经济带中医医院协同发展共同启动合作仪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11月,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东莞召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现代化、国际化……

这一年,一个高质量、规范化、现代化的中药科技“产业群”正在形成。

营造文化“生态圈”

中医药文化深度触达人心

走进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100册《中华医藏》整齐地摆放在馆内的显眼位置,供师生们借阅。

正逢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参观“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古地图展,察看馆藏珍贵书籍,还向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赠送了《中华医藏》项目成果100册。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将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相关工作列入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中华医藏》编纂的立项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盛世修典的重要体现。继2023年发布首批成果《养生卷》74种图书以来,今年又发布了《丛书卷》27种。

承古拓今,生生不息。传承好中医药文化“古时记忆”的同时,“今日故事”也正徐徐道来。

从“宝葫芦”第一次开启,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一季播出,在绚烂的声光乐舞之间,中医药传世技法、创新成果、医理智慧,渐次呈现在观众眼前,引领万千观众发现“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十味中草药的前世今生说起,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流芳》播出,生动展现本草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生命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讲述中医药源远流长、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中华民族福祉的故事;从初夏到深冬,从夏至到冬至,国家卫生健康委自6月开始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逢节气即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科学知识,做科学、权威、实用的科普……在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机制的不断优化下,借助媒体声音,中医药文化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在中山的夜晚,逛个街,就能买到中医药膳食、茶饮、零食等;看到的表演不是广场舞,而是中医传统功法;孩子放学回家可能会告诉你今天认识了几种中草药。”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卫华说。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药健康夜市,专家义诊、药膳茶饮、中医特色疗法体验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活动,正不断给居民带来别样的夜间生活感受。

2024年,全国各地普遍推出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山东、湖南、江西、江苏、广东、辽宁等地举办“中医夜市”,中医药文化正深度融入老百姓日常夜生活,真正让中医药文化宣教有趣有料、喜闻乐见。

在山东,潍坊市临朐县中医院国医启蒙馆内每周六、周日都会聚集优秀小学生前来参加教育实践,中医药文化逐渐成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今,临朐县中医院国医启蒙馆经验已在潍坊市推广。在湖北,各地区通过医校联合,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教育基地”“百草园——中草药劳动基地”,每年参与中医药研学的“小小药农”达数万人……这一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到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热烈欢迎。

如今,随着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全国各地“开花”,群众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途径更多了,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的中医药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更强了。

这一年,多姿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生态圈”正在为百姓的生活增光添彩。

拓展国际“朋友圈”

中医药昂首迈向世界舞台

“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着会场,振奋着世界。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召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大会发出了成立全球传统医学团体联盟的倡议。该联盟本着平等互信互利、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搭建起更紧密的国际传统医药伙伴关系网络,汇聚各国传统医药智慧,服务各国传统医药发展,推动传统医药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推出传统医药人才交流与能力提升项目、传统医药国际科学研究合作计划。传统医药人才交流与能力提升项目旨在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计划近3年培养培训1300余人;传统医药国际科学研究合作计划围绕针灸、草药、传统医学循证研究等领域,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交流与转化合作,提升传统医药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传统医药在全球健康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澳门科技大学时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要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一个链接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的全球网络,正在形成一款款中药产品,从这里经澳门远销海外。今年,3款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成功从澳门经横琴口岸进口至横琴粤澳药业有限公司,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了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成功进口的首次突破。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卫生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开展中医药中心建设的合作协议》《第十七次中韩传统医学协调委员会会议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匈牙利内务部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国际合作文件的签署,见证着中医药国际“朋友圈”逐步扩展的新图景。中医药已经成为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和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这一年,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不断彰显,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医药疗法助力中国奥运健儿摘金夺银,神奇的中医药在世界舞台发出光和热。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亮相中医展区的养生机器人“望闻问切”、安宫牛黄丸非遗搓丸技艺展示、中医适宜技术等项目,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体验,再一次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当代魅力。

这一年,中医药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朋友圈”,加速走向世界。

在时间的叙事里,过去连接着未来。2025年的第一束阳光正在深处积蓄。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将至,“十五五”规划将展开新的画卷。中医药人将以全新面貌奋进新征程,瞄准“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靶心,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医力量。





(点击图片,订阅报纸)







(进入微店,购买文创产品)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抖音号:36254766218


编辑|王青云
审核|赵书军 徐婧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记录中医药历史,引导中医药舆论,推动中医药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