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轴”与“生殖轴”相互关联!韩学杰“双轴理论”治不孕症新思路

文摘   2025-01-02 17:01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尹彤 王丽颖 刘大胜

韩学杰认为,“情志轴”与“生殖轴”之间相互关联,“双轴”互相作用可共同调控生殖功能——


不孕症是指有生育要求的夫妇,规律性生活,未避孕1年而未孕,属于生殖障碍的范畴。西医研究情志与生殖的关系,提出了女性生殖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认为当人体受到情志因素刺激时,可干扰下丘脑、垂体的神经调节机制,从而影响激素分泌的正负反馈,导致性激素分泌量失衡、卵巢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不孕症的发生。反之,当女性出现不孕症等疾病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从而影响激素分泌效应器官的功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会导致出现抑郁、焦虑等神经情志症状。

1974年中医妇科专家罗元恺从中医理论出发,首次提出了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以下简称“生殖轴”),称其是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的核心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医师韩学杰为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她经过30余年的临床领悟与总结,强调要重视情志因素,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由此提出了脑—心—肝—肾情志轴(以下简称“情志轴”),并通过探讨情志与生殖的联系,进一步提出了“双轴理论”思想,即认为“情志轴”与“生殖轴”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二者可共同调控生殖系统。本文将韩学杰的学术观点加以阐述,并分享其诊疗思路,与广大中医学者共同探讨,以飨同道。

脑—心—肝—肾情志轴的提出与内涵

韩学杰在临证时发现,当精神焦虑、抑郁时,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影响脏腑生理功能,临床多见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胁肋胀痛、嗳气、失眠耳鸣、月经失调等症。因此韩学杰提出了脑—心—肝—肾情志轴,认为脑、心、肝、肾是情志直接作用的脏腑,最易受情志因素影响,且症状明显;另外,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当情志异常时,精气血失宜,牵一发而动全身,故“情志轴”是以情志为中心,与精气血相联系的统一体。

心脑相辅,神明则安

神明有元神和识神之别,清朝张锡纯提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成。”心脑息息相通,若一处神明伤,则会心脑两处俱伤。“元神在脑”:神明之体藏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是精髓和神明的汇聚发出之处。情志活动受脑所调节,脑功能的发挥也可受情志的影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情绪刺激可致出现头痛、眩晕,甚至中风等疾病。“识神在心”:神明之用发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一身之情志,可统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心主血脉而藏神,心气、心阳推动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从而发挥藏神、养神的作用。

心肝配合,气血调和

肝主疏泄,可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说明气机的调达是抒发正常情志的基础,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藏魂,若肝失疏泄,肝气郁滞,则气机不畅;且肝郁易化火,肝火上炎,扰乱清空,神明昏乱,则可见躁动不安等情志症状。《本草经解》言“肝属木,木性条达,郁则肝血不藏”,肝气郁结,则藏血失司,无以濡养清窍,神失所养,魂难随神活动,则可见情志失调症状。肝属木,心属火,肝为心之母;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藏血。王冰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正常的情志活动须依赖于气血的条畅,而肝可通过疏通气机,使血随气行,流通无阻;心主行血,可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二者配合,使气血调和,则神窍得以濡养,人之情志正常。

脑肾相济,联络心肝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精,与脑、心、肝均联系密切:肾藏精,精生髓,而脑为髓海,故脑肾相济,肾与脑在精髓化生上具有互根互助的特点;心主血脉、心能藏神,肾主藏精、精能生气化神,心肾水火既济、阳气互资,则精血得以濡养神明;肝主调畅气机,且肝肾精血同源,气机通畅可推动精血布散,神明得养,则可见精气神一体。另外,肾与情志密切相关:汪绮石《理虚元鉴》曰“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故可知肾主志藏精,而精可化神,神可驭精;当情志异常时,神明不守,气无所主,肾精、肾气亏虚,影响肾功能的发挥,可见月经失调、耳鸣耳聋、夜尿增多等症;当肾精亏虚时,神失所化,又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情志症状。

综上所述,脑、心、肝、肾均与情志相系,四者相互协同、相互为用,尤通过精、气、血的相互转化与促进使联系更加密切,共构成环环相扣的整体,称为脑—心—肝—肾情志轴。

“双轴理论”

“双轴理论”的提出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传承至今有21代之久,已650余年。韩学杰作为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不仅继承了恩师沈绍功的学术思想,还在临床中不断发展和创新诊疗思路。她基于30余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不孕症患者多情绪焦虑紧张,故在“情志轴”理论的基础上,将情志与生殖相关联,提出了“双轴理论”诊疗不孕症等妇科疾病的思想。她认为“情志轴”与“生殖轴”之间可相互影响,“双轴”互相作用可共同调控生殖系统。此理论是以情志与生殖的联系为重心的诊疗新思路,临证尤其重视情志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韩学杰提出“双轴理论”思想,以期通过更加系统、条理的方式来阐述情志与生殖的联系,为中医学者诊疗不孕症等疑难杂症提供新思路。

“情志轴”与“生殖轴”的联系

“情志轴”是以情志为中心,与精气血相联系的统一体;“生殖轴”认为脏腑、气血、经络是生理基础,而“生殖轴”是月经产生的中心环节。“情志轴”与“生殖轴”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影响。

肝肾同源,藏泄互用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一方面肾精可化为肝血,使肝之阴血充足;另一方面肾精又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而维持充足。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之精的充养。《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肾主藏精,主生殖,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功能的维持均赖肾精、肾气的充养,故可见肝肾藏泄互用,二者共同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与男子的排精功能。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在五行中,肾在下属水,心在上属火。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心火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升降互济,维持着两脏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如《慎斋遗书》云“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若心火独亢于上,肾失于温煦,则生殖机能减退,可见腰膝酸冷、宫寒不孕、性欲减退等症状;若肾阴亏虚于下,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躁扰心神,神志活动亢奋,可见神昏谵语、失眠多梦、躁动不安、情绪急躁、焦虑等症状。国医大师夏桂成根据阴阳消长转化的月节律特点,首次提出了心—肾—子宫生理生殖轴,强调了心肾合治妇科疾病的观点。

肾精生髓,脑为髓海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故肾脑相济。女性生殖以肾为中心,而肾气通于脑,如《石室秘录》云:“肾气上通于脑,而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气实相通。”当肾中精气充沛,人体精血正常化生,肾脑相济,神明得以濡养,则脑窍清明、神志如常、记忆力正常。同理,脑功能正常,神明得守,元神调节肾脏功能,则冲任充盈,胞宫蓄溢得当,腰膝骨骼强健,生殖功能正常。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可反映人体生殖功能,故髓海充足,神志正常,肾精足,则人体天癸正常盈泄,月事以时下。

冲任同源,上下通达

冲脉、任脉同出一源,均起于胞宫,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蓄溢,可上渗诸阳,下灌诸阴,汇聚各脏腑之血,并联络脑、髓、胞宫等奇恒之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头窍居人体最高处,为各经络所聚之处,故冲脉、任脉向上可联络心脑,充养神志,向下可沟通五脏六腑、胞宫,为上通下达的通路。因此情志可借助冲脉、任脉与五脏六腑、精气血津液相联系,当人之情志失宜,神明不守,冲脉、任脉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影响精气血津液运行,各脏腑功能失调,胞宫蓄溢不当,人体天癸异常,生殖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情志轴”与“生殖轴”互相影响

脑—心—肝—肾情志轴与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以肾为桥梁,各个环节之间“点对点”地互相联系,并在脏腑、经络、精气血等方面相互协调、互相影响。“情志轴”与“生殖轴”中均有肾,情志通过“情志轴”可影响肾的生理功能,肾的功能失常又可沿着“生殖轴”影响人之生殖功能。反之,生殖障碍者影响“生殖轴”功能,子宫、天癸异常,肾精亏虚,肾功能失常,因肾与脑、心、肝的联系,又极易通过“情志轴”影响人之情志。由此可见,“双轴理论”强调的是情志与生殖的相互影响。

其他医家亦有关于情志与生殖相联系的研究,均可为“情志轴”与“生殖轴”的相互影响佐证。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兆惠等基于《黄帝内经》情志致病思想,从胰岛素抵抗、卵泡的发育、排卵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4个方面探讨心理应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影响,得出心理干预具有改善PCOS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作用,以此来呼吁大家重视心理问题,并鼓励女性进行情感支持和咨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郑飞月以“嫉妒不孕”学说为理论基础,开展情志与生殖的相关研究,其应用开郁种玉汤治疗不孕症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能有效缓解患者肝郁症状,并可提高妊娠率。河北省衡水市中医医院张赏等选取了情志致不孕症患者80例,应用疏肝行气助孕类中药,来探讨情志对生殖的影响以及疏肝解郁的疗效,结果显示在受孕率、经量及周期、情志症状、性激素等方面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均与“双轴理论”思想相同,通过重视情志因素,将更加完善中医诊疗思路,提高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基于“双轴理论”的诊疗新思路

韩学杰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根据“双轴理论”,临证时常配合调整情绪、养心安神、理气活血、调肾阴阳等方法来调整生殖功能,提高了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加强意疗,调整情绪

女性易被情志所伤而致妇科疾病,患病后常表现为对自己病情过分焦虑担心、多疑、急躁易怒,对医护人员缺乏信心等,因而调整情绪在治疗不孕症等妇科疾患中占有重要地位。沈氏女科一贯倡导“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医其身”。意疗的原则如《灵枢·师传》所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韩学杰常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以情开导、暗示疗法、静情催眠、移情易性等法,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心情舒畅地配合治疗。医者应对患者采取相应的疏导与宣教治疗,心平气和,动情解惑,引导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信念。

韩学杰强调要关注女性情志问题,重视女性心理养生。其主要措施是制怒、避虑和防惊。首先,怒则伤肝,造成情志不畅,气血逆乱,故“制怒”是调整情绪的首务。其次,女子常常多思善虑,时时多疑心重,多虑善忧,心境不佳,故“避虑”是要开导不孕症患者其自身要保持清静,克服多思多虑,不宜前思后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到每天心情愉悦。最后,因气血不足、运行不畅,易造成心神不宁,易生惊恐,故治疗不孕症必需“防惊”,应尽量避免惊恐,受惊后则要迅速调整,及时回归常态。

养心安神,补气养血

《女科经纶》云:“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运失健则生化乏源而致阴血愈虚。气血充则神明得养,神志安则气血通畅,有利于生殖功能的恢复,故韩学杰治疗不孕症主张养心安神、补气养血,并以补气、养心、宁神为治疗之法。补气可选加莲子肉、仙鹤草、山药、生黄芪、茯苓等;养心可选加炒枣仁、龙眼肉、远志、赤灵芝、当归、桑葚等;宁神可选加琥珀、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磁石、五味子等。另外,若心火偏亢而致经行口糜、经行失眠、绝经前后诸证时,可选加知母、黄连、莲子心等。

韩学杰主张四物汤为养血良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方中熟地黄填精养血,可换为生地黄以防滋腻,用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肝为臣;白芍和营柔肝为佐;川芎活血行滞为使。若见心悸气短、眩晕纳差诸气血两虚之症者,可合四君子汤,用为八珍汤,再加一味益母草,可专治妇女月经不调属气血双亏证者。

理气活血,调畅气机

妇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故妇科疾病的治疗必先理气活血,调畅气机。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三法:主张行气可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等;破气可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川朴、沉香等;补气可选用生黄芪、白术、黄精、仙鹤草、山药等。此外,理气药多香燥易伤正,故注意应投和平之品,如木香、香附、郁金、陈皮、佛手等。

气行不畅则血流亦不畅,气血郁结,阻滞气机,神明受累,此气滞血郁者应治以理气活血,可投柴胡疏肝散,以柴胡、枳壳、香附理气,川芎、赤芍活血。另外,临证时可用石菖蒲配合郁金,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其调理气血有双重作用,既能行气解郁,又可活血化瘀,是气血双治药;石菖蒲善入心经,具有醒脑开窍、宁神镇惊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开窍醒神、活血解郁。

调肾阴阳,填髓益精

“肾气为天癸之本”。肾气充则主宰有力,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则施泻无度,月事不调。肾主藏精,为元气之根,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的功能失调可直接影响精血,故韩学杰重视补肾填髓益精,以濡养胞脉;临证有滋阴填精二法,滋阴可选用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等中药;填精可选用阿胶珠、龟板、鳖甲、紫河车粉等中药。

在治疗时按照“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理论,应调肾中阴阳,以使阳得阴生,阴得阳化,从而阴阳平衡,女性生殖功能正常。遵循张景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滋阴药中可佐加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蛇床子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温阳药中可佐加枸杞子、女贞子、杜仲、墨旱莲等。此外,使用温阳药时要避免温燥的附子、肉桂、仙茅等中药,因为温燥之品虽有利于振奋肾阳,但有害于肾阴之损,可换用温润的仙灵脾、蛇床子、补骨脂、肉苁蓉、巴戟肉等中药。




(点击图片,订阅报纸)







(进入微店,购买文创产品)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抖音号:36254766218



编辑|徐婧
审核|厉秀昀 黄蓓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记录中医药历史,引导中医药舆论,推动中医药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