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刘老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瑰宝。最近几年,自媒体早已变得司空见惯,特别是对于民族文化类内容而言,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宛如民族文化传播传承的新的沃土。一些主播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将民族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是传播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有些网红通过直播等方式,让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也让传统的艺人获得了收入。
然而,一些不太正确的内容也会在自媒体出现,毕竟不是所有的直播都是民族文化领域的专家,也不是每一个主播都有严谨的态度。一些关于民族文化内容的介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有些内容容易误导群众。
自媒体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水平较高,有的水平较低,还有的出现不文明的词语,甚至在直播间也有谩骂与攻击,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需要净化不文明的行为。
总体而言,自媒体的出现给民族文化宣传带来了新的阵地,只要符合规范要求的宣传,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是可以鼓励的。传统媒体传播手段如报纸、电视等,有效提高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但其影响力与新兴的自媒体相比较小,这便是当前自媒体的优势,是短视频网站的优势,是直播的优势。即使是带货,也会促进传统文化食品、用品的销售,方便更多人去了解与购买,产生经济文化效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自媒体平台将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重新带回了大众视野。然而,当传统文化遇到新媒体技术,古老且内敛的非遗手艺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增强非遗项目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传统手艺传承者及传播者面临的新挑战。
许多非遗传承人主动迎接挑战,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走上了自媒体,一些年轻一点的非遗传承人掌握新的技术,他们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等传播非遗,弘扬民族文化,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就常使用自媒体方式传承和发扬着具有北京满族特色的面塑技艺。
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如何让非遗既能火出圈,又能活下来,是如今的非遗传承人、创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要让数字化表达活下去、非遗数字化内容潮起来、非遗数字化展示传出去,以非遗数字化消费带动全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与重视。
直播、短视频平台等自媒体丰富了传承者实现价值的渠道,调动了大众参与非遗的热情,打赏、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释放了非遗传播的活力,这些都是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