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听热闹 梅花听韵味 单弦听文化

文摘   2024-12-13 23:10   天津  

撰稿:比茄多耳

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是北方鼓曲中的上三品,唱词高,品味高,格调高。相比于其他曲种而言,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在文学性、艺术性方面明显更胜一筹。

在清末民国时期,单弦、京韵大鼓一度被视为首席曲种,在茶馆演出中担当可攒底的位置。什样杂耍,形式多样,而相声担纲攒底是很后来的事情,这也仅限于极少数相声演员能做到。

从演出效果看,京韵大鼓比梅花大鼓、单弦要显得热闹,尤其刘派京韵大鼓,又好听,又好看,注重刀枪架;梅花大鼓的旋律特别讲究,唱腔华丽,【慢板】时字少腔多,三弦伴奏悠扬婉转,听的是韵味;单弦题材包罗万象,曲牌、曲调远远丰富于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听单弦像是看百科全书,听的是文化。

凡酷爱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的听众,一般都是素质较高且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观众。那素质一般和素质偏差的观众喜欢听什么呢?我也不敢说。

我这说的都是过去的认知,今天90后、00后的曲艺新观众基本都是大学毕业,已经没有素质较差的观众了。

至于说今天的观众,谁更喜欢哪个曲种,主要是先入为主的因素,有的人就是喜欢拉哈调,就是不喜欢梅花调,可能是这个观众率先接触并爱上了拉哈调,且基本上没听过质量上乘的梅花调。

早年间有一种说法,流行范围不广,估计很少有人认可。这种说法是“喜欢听京韵大鼓的尽头是喜欢听单弦(京韵大鼓的尽头是单弦)”,言外之意是说单弦更高级,爱听单弦也是鼓曲观众欣赏水平升级到一定高度的最终归宿。

单弦曲目的数量多于京韵大鼓曲目的数量是不争的事实,流传至今的单弦、岔曲传统曲目文本有千余段之多,其中不乏经典与名篇。

周汝昌在电视讲座《百家讲坛》中以岔曲《风雨归舟》为例说了一番话,给单弦做了广告,而《风雨归舟》仅仅是岔曲名篇中的沧海一粟,更能让人折服的岔曲《风弄芭蕉舞》、《紫绶金章》岂不更有意境。还要十分之九的曲艺观众都听不大懂的岔曲《洛神赋》、《神女赋》也同样代表了岔曲创作的较高水平。

这些曲高和寡的曲目从流行度的角度看拼不过二人转小帽《小拜年》,但却能很好的反映出鼓曲里有高雅的一面,也正因这些格调较高曲目的存在,提升了中华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整体水平。

写几句上面的文字,目的不是褒贬哪个曲种,主要是因为在当前曲艺市场中,相声演员、学员、观众多于鼓曲演员、学员、观众;又在鼓曲市场中,京韵大鼓演员、学员、观众多于单弦演员、学员、观众,为了使北方鼓曲各曲种平衡发展,故而号召各界更多关注梅花大鼓、单弦。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每个曲种都能传承的好,发展的好。

滨海满族
发布满族文化新闻资讯,发表满族历史评论文章,关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满族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