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天团,如何在国际舞台展露风采,赢得尊重

文摘   2024-11-14 19:23   湖北  

1954年,这一年对新中国来说,意义非凡。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一场多边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登上了国际舞台。

1951年10月,77岁丘吉尔重新当选英国首相,从当年领导英国,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出发。

他提出了举行西方三大国会议的设想,协调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立场,按照丘吉尔的外交策略,在欧洲与法国一定要和德国和解,恢复欧洲的局势,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借助美国的力量与苏联抗衡,尽力保持英国的大国地位。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西方三大国发现,二战之后,所有的世界重要问题,都需要和苏联谈判,四大国会议的提议也就时隐时现,

1954年1月25号,英法美苏在柏林召开四大国会议,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东西德国统一问题。然而,会议进程并不顺利,外长们的争论逐渐转向了亚洲局势。

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

西方各国受到极大震慑,开始重新审视新中国,新中国现在绝对有了登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的机会。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远东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战争仍在继续。

美国继续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并插手有着丰富物产资源的东南亚,亚洲一时间成了一个热点。

新中国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还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推动了亚非拉人民的解放运动,敲响了西方殖民统治的丧钟。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建议,在日内瓦召开五大国会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会,商讨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战争。然而,这一建议却遭到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强烈反对。

杜勒斯是冷战的积极鼓吹者,极力主张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等非武装进攻的手段进行遏制,是当时美国政坛中“反共阵营”里的代表性人物。

为了阻止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杜勒斯先后出访了英法两国,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他建议英国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迫使中国停止援越,向法国提出“建立一个联合防御力量”的倡议。

不过杜勒斯的建议都被拒绝了,杜勒斯英法之行毫无实质性进展可言,此时杜勒斯心里明白,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杜勒斯在由英法美苏四国外长发表的联合公报中特意加了一句:“经取得谅解,无论是邀请参加上述会议或举行上述会议,都不得被认为含有在任何未予外交承认之情况下予以外交承认之意。”

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邀请前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国家,不代表与参会国建立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只是就事论事,不要误会。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密切关注着会议的动向。他们深知,这次会议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的主张。

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了争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的外交总方针。

根据这个方针,周恩来为日内瓦会议做了充分准备,提写预案,与苏联朝鲜充分协商,协调立场,他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个集合各方面人才的庞大代表团。

1954年4月26日,举世瞩目的日内瓦会议开幕了。各国外交家齐聚一堂,五大国外长步入日内瓦万国宫内。在会议上,杜勒斯和周恩来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原计划杜勒斯应该在4月27日发言,周恩来在28号发言,杜勒斯提出要与周恩来同一天,他就是想和周恩来争个高低。

4月28日,杜勒斯低头走上讲台,脸色阴沉傲慢,对谁都不看一眼,他一上台,就把矛头直指周恩来,他把发动和进行朝鲜战争的责任,一股脑推给中国,并要求中国军队撤出朝鲜。

说完就阴沉着脸走下讲台,没有回美国代表团的席位,径直走出会场,钻进他的大型福特轿车走了,周恩来见杜勒斯如此缺乏外交风度,心里更有底了。

周恩来指责杜勒斯刚才的发言不符合亚洲人民的利益,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他还强调朝鲜战争是美国侵略朝鲜,干涉朝鲜内政,美国还同时侵略了台湾,美国是真正的侵略者。

经过多次交锋,杜勒斯在朝鲜问题上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周恩来则通过广交朋友、频繁接触各国代表团,迅速为新中国打开了外交局面。

虽然朝鲜问题最终未能达成实质性协议,但周恩来通过日内瓦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很多国家对新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印度支那战争问题也成了会议上的焦点。法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发动的殖民战争已经持续了多年,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政府宣布承认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支持越南人民的正义斗争。

在印度支那问题上,杜勒斯试图阻挠会议达成任何协议,以便继续维持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成功拉拢了英国等西方国家,对法国施加了巨大压力。最终,在周恩来的推动下,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

看着中国代表团和周恩来,在日内瓦大受欢迎,而且中国的立场也让他非常恼火,他没有心思再谈判了,于是杜勒斯选择离开日内瓦。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离开前却给美国代表团留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不许跟任何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握手。

其实在当时中美两国尖锐对立的大背景下,周恩来和杜勒斯很难有握手的机会,不过杜勒斯下的这道命令,却给一个人出了难题,这个人就是杜勒斯的继任者,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

史密斯要比有“雷管”之称的杜勒斯温和多了,首先他并不赞同杜勒斯的僵硬姿态,他比较开朗,容易打交道,而且史密斯在40年代到过中国,认识周恩来。

一天周恩来走进在会场外边的一家咖啡厅里,看到史密斯之后,就径直向他走了过来,可是史密斯看到周恩来走过来,心里立刻就慌了,这可怎么办呢?

杜勒斯可是有命令的,他既不想违抗上司的命令,也不想失了外交礼节,做一个不礼貌的人,怎么办呢?

情急之下,史密斯伸手就端起了咖啡,就这样一手拿着雪茄,一手端着咖啡,同时向周恩来示意,自己双手很忙,没办法握手,就这样史密斯保持着这个姿势,和周恩来聊起了天。

他这样做,就不算公然违反杜勒斯的命令了,当然,史密斯自己也不愿意行动受限制,他也希望能够主动地向周恩来以及中国代表团表达善意。

在日内瓦会议结束的那一天,史密斯主动向周恩来走过去,对他说,你们在这次会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能够实现和平。

接下来历史性的一幕出现了,说完,史密斯紧紧地抓住周恩来的胳膊使劲,晃了几下然后笑眯眯地走开了,史密斯遵守了杜勒斯的纪律,同时又聪明地用摇胳膊的方式,表达他对周总理的钦佩和友好之情。

虽然史密斯有和解的愿望,但他还是得执行杜勒斯的既定立场,这也使得朝鲜问题的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双方代表,虽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内容却是南辕北辙,一个多月过去了,有关朝鲜问题的谈判,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日内瓦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看到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分量。

江诺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