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司作战处长杨迪:对上甘岭战役评价另类?对指挥看法意见很大?
文摘
2024-11-07 19:27
湖北
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诸多的回忆录中,志愿军总部作战处长杨迪的《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客观、反响较好的一部纪实回忆录。杨迪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回忆,在开头和结尾部分用了两大段话,强调的是一个意思,主要就是评价上甘岭战役的指挥问题,并且他的观点相较人们传统的认知有点另类。杨迪在回忆录中明确指出,上甘岭战役并非某一个军或某一位指挥员所能单独完成的。他强调,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在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等志司首长的统一部署、组织和指挥下,由多个军兵力、大量炮兵部队以及后勤司令部的全力支援下取得的。而关于上甘岭战役,给人的传统认知和思维定式是:提到上甘岭战役,参战部队首先想到的是15军,战役指挥员首先想到的是秦基伟,英雄首先想到的是黄继光。其实,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上甘岭战役的整个过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战役爆发后,邓华当即叫停了15军重点准备的注字洞南山反击作战,使45师能够全力投入到上甘岭战役中来。当发现战役规模越打越大时,他又迅速调整部署,将正在休整的12军投入战斗。此外,邓华还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下达命令和调整战术,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并非仅靠指挥得当就能实现。炮火的组织准备与实施、后勤的供应保障等方面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战役期间,我军共发射了40余万发大口径炮弹,平均每天将近1万发。如此庞大的弹药保障量,如果没有志司炮兵指挥部的总协调与调度,仅靠15军或3兵团是无法完成的。同样,后勤司令部的全力支援也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尽管杨迪的观点客观且站得住脚,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和记住那些传统的认知和思维定式。比如,在央视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大剧《上甘岭》中,邓华这位战役的总指挥竟然被淡忘,甚至在演职人员的排名中排在了第60名,连敌方的将领、配角都排在了他的前面。这一现象无疑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式的影响。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志愿军总部统一指挥、多方支援的结果,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来看待历史,摒弃那些传统的认知和思维定式,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