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东部领土伸入我国300多公里,险些截断内蒙古,为何这样划分?

文摘   2024-11-06 18:15   湖北  
在呼伦贝尔高原西南部的贝尔湖,这个与呼伦湖并称“姊妹湖”的淡水湖,然而,这两颗璀璨的水上明珠,其命运轨迹却大相径庭。

外蒙的边境线从贝尔湖往北延伸,变成了一个深入我国的独特区域,看似不起眼,却对当地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从呼伦贝尔到锡林郭勒盟,原本可以是一条便捷的路线,但就因为这块领土的存在,不得已绕道而行,增加了数百公里的路程。

这不仅抬高了运输成本,还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块领土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那段充满争议的历史。

那么贝尔湖为何会成为,中蒙两国领土划分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这块深入内蒙古的领土,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清朝时期,蒙古那片区域就分为了内属和外藩,外藩蒙古有更多自治权,这为后来外蒙古独立埋下了种子。

外蒙古的独立,背后离不开沙俄的操纵。自17世纪起,沙俄便开始了其扩张的步伐。

通过雅克萨之战,沙俄逐渐将势力伸向我国东北地区,不断侵蚀清朝领土,并在蒙古地区活动,挑拨蒙古领袖与清朝政府的关系,企图将蒙古纳入其势力范围。

十月革命后,虽然苏俄声称要废除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其对蒙古地区的兴趣并未减弱,继续支持其独立运动。

在俄国红军的支持下,蒙古成立了“人民共和国”,并且从军事到政治,已经完全倒向了俄国,成为了实际上的苏俄傀儡政府。

苏联的扶持和我国的内乱,共同促成了外蒙古事实上的独立。尽管当时国际上并未普遍承认外蒙古,但其独立的趋势已难以逆转。

二战末期,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两国为拉拢苏联,未经我国同意便与苏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默认了外蒙古的现状。

1945年8月14日,民国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决定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
同年10月20日,在苏联的操控下,外蒙古举行了全民公投,最终以高达97.8%的赞成票确立了其独立地位。次年1月5日,民国政府也正式承认了这一结果。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就曾经表示“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签订的一切对外不平等条约”。

但是苏联却通过共产国际宣称蒙古是通过“人民公投”成立的“合法国家”,同时国民政府也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承认了蒙古国的成立。

一切都要看实力,弱小就是挨打的理由,虽然不中听却是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和蒙古着手划界。
新中国成立后,中蒙之间开始就边界问题开始了长时间的勘探和谈判,在贝尔湖的归属问题上,双方却产生了分歧。

在清政府平定沙俄及漠北蒙古期间,受战乱影响,大量蒙古部族涌入清朝境内寻求庇护。

朝廷将蒙古族民众广泛地分布到了蒙古的广袤地域,其中,巴尔虎族群构成了这些迁徙民众中的重要一支。

他们中的两千多人被安置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哈拉哈河和克鲁伦河下游流域,这一安排却加剧了巴尔虎族与原本生活在此的喀尔喀部族的矛盾,双方因争夺牧场和水源而频繁发生冲突。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清朝政府在贝尔湖上亲自为两部族划定了界线。考虑到呼伦湖已完全处于巴尔虎势力的控制之下,清朝在划分贝尔湖时,将大部分湖面划给了喀尔喀蒙古,而仅将西北角的一小部分(约占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划给了巴尔虎部族。


由于之前的协议并未明确归属,蒙古国便根据其实际控制情况,要求将整个湖泊划归自己。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在经过长达多年的谈判后,我国坚持要求在贝尔湖为我国牧民保留饮水之地,最终双方同意继续沿用清朝时期的划界方式。
于1962年在周总理和蒙古的泽登巴尔主席的主持下,签订了《中蒙边境条约》,从而确立了中蒙东段这段独特而复杂的边界线。

自此贝尔湖为中蒙两国共有的湖泊,其西北部40.26平方千米为中国所有,剩下的部分归蒙古国。

贝尔湖的归属之争,并非仅仅是一个湖泊的归属问题,它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以及我国相对弱势时所面临的困境。
不过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大障碍,无论是贝尔湖的划分还是外蒙古的独立,都触及了双方的敏感神经。

而这些过往的历史教训也说明,弱小就会受到欺负,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尊严,才能有发言权。

江诺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