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托底的孩子,未来会更有底气、也更容易成功

教育   2024-10-30 19:30   北京  




本期专家


王人平

著名儿童教育学者,长期致力于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和父母自我成长的研究和实践。“人平陪你走世界”成长营创始人,新浪微博知名“教育博主”,曾为多家育儿杂志的专栏作者



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幸福而言,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托底,即为孩子提供稳定、支持和有爱的家庭环境,确保其基本身心和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最终“学以成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01

比起“成才”“成功”,“成人”更重要


胜有不可思议之胜,败无不可思议之败。每个人的成功都无法简单用逻辑来解释,是不可复制的,里面有太多我们看不到的因素。但大的失败一定能用逻辑来解释,是可以通过觉察和学习来避免的。

作为父母,重要的不是帮助孩子去“赢”,而是要避免孩子在人格、心理或品质上有大的缺陷,导致未来犯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或者在遭遇人生大的挫折和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我放弃。

孩子能否成才、成功、成为塔尖上的那一个,父母的教育只是一方面,更要靠个人的天赋、悟性、努力,甚至包括运气和时代。不要高估教育的作用,生命犹如一粒种子,从诞生起就携带了整个自然系统的全部智慧和逻辑,拥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具备了成就自己的所有可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不同的。电视剧《人世间》中,周家有三个孩子:市长周秉义、教授周蓉和一直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周秉昆,谁更成功、更幸福,恐怕很难说得清。

我很认同梁晓声老师对人生的理解,他说:“我不认为一个人非得成功,好的生活应该是稳定而自适的一种生活,这个自适就是使自己的心性安稳下来,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生活。”

每个孩子人生的意义,都需要他自己去发现、定义和完成。父母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和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始终相信自己拥有被爱的把握,无论在外面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境,都有一盏灯为他亮着,都有一个家可以回,都有父母可以为他托底。


每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都是由其所在特定时代的生活所塑造的。把父母这一代的人生观、成功观强加给与自己有着完全不一样生活经历和体验的孩子,形成与我们一样的观念和认知,既不现实,也无益处。

特别是处于今天这个科技迅猛发展,新事物不断呈现,生活和工作越发充满不确定性,知识正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的时代,我们更要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和信任。

孩子比我们离时代和未来更近,拥有更强的好奇心、创造力、适应力和学习力。他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代表了未来社会的形态和趋势。

对此,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总是以爱的名义去塑造孩子的人生,规划孩子的未来,定义孩子的成功。一定意义上,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家族系统之所以能持续地传承和超越,恰恰是因为下一代人不听上一代人的话,敢于质疑和挑战,最终有所突破和创新。


那么,托底具体指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热爱生活的“人”,把“成人”放在“成功”“成才”之前。

遗憾的是,今天的一些教育指向过于强调“成功”,强调“做人上人”,导致孩子从小就被置于“成王败寇”的恐惧和“你死我活”的内卷中,心里只有“输赢”“第一”。

如果教育只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人上人,让别人高看一眼,注定会痛苦不堪,因为靠比较和等级观建立的优越感是脆弱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一个孩子能在所有赛道、时间段都成为第一。而当这些孩子无法证明自己的优秀时,就很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

记得从上小学到高考前,父母几乎没问过我的学习成绩。那个年代的父母忙于生计,很少管孩子。直到高考前一天,母亲对我说:“妈妈多年来没管过你,工作忙是一方面,主要原因是我坚信,我的孩子无论成绩如何,是否考上大学,人生都差不了。以后真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记住,还有妈在呢!”

母亲的这份信任,不仅缓解了考前的压力,也让我有底气这么多年来一直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捍卫人的尊严,使人成为人。好的教育,最终恰是让人在摒弃一切身份、地位、学历、财富、权力之后,依然能吾心光明,而无所畏惧,身居低位而不自卑,身居高位而不傲慢。

当有更多父母有勇气和力量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胜于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内在真实需求胜于外在表现,关注孩子的幸福胜于成功,把给孩子托底放在家庭养育和父母职责的首位时,不仅意味着我们会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意味着将给予孩子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02

确信自己随时有被爱的把握,

孩子才更有动力


父母要如何给孩子托底呢?

托底意味着父母要帮助孩子发展出一两项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和本事,使其成年后可以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经济独立。

其实,读什么学校,最终学历如何,都只代表一种吸收和输入。一个人真正的价值,要看他走向社会后的输出、贡献和创造。

这几年,听过太多211、985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毕业后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同时,又有很多学历不高但踏踏实实的普通劳动者,反而比那些脱不下孔乙己长衫的高学历者更好找工作,收入更多,生活更自适。

托底还意味着父母要帮助孩子发展出一两项兴趣、爱好。毕竟,成为塔尖上的第一名不是生活常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真正的日常是在我们遇到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人生挫折和苦难时,是否有几项爱好和兴趣,来帮助自己排解那份内心的孤寂和伤痛,在心理、情感和精神上获得慰藉、寄托和希望。

梁启超先生曾提醒子女:“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越是通透的父母越懂得,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有趣比有用更重要,人不是工具和目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乐趣、风骨和滋味,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著名音乐人李健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涯时说,他常常被同学问到,天天拿着吉他弹这些曲子有什么用啊?自己也曾怀疑过,写这些歌到底有什么用,不仅没用,还影响学习。但他发现,恰恰是这些歌逐渐给了他自信。

当他学习上遇到挫折时,他就会用自己拥有而其他同学不具备的能力来安慰自己,那就是唱歌。毕业后,当初看似无用的爱好反而成就了他的事业,让他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还能给他人一份慰藉,给社会一份美好,走向自我实现。

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如果只是立足给孩子托底,孩子会不会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恰恰相反,当一个孩子确信自己随时有被爱的把握,且仅仅因为自己本来的样子时,生命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会得到最大程度激发,反而会更有勇气、信心和力量,去义无反顾地争取成功。即便遭遇挫折,也会多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确信人间值得、未来可期,愿意从头再来。

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孩子必须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来源:好妈好爸好孩子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最新杂志


编辑、排版:曹    磊
:李    津
三审赵海旭

你错过的精彩文章:

朱永新:每个孩子都自带成功密码,让他们做完整的自己

中年以后,父母不要炫耀这5样东西,否则孩子容易吃大亏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

14岁儿子从“严重叛逆”变成“努力少年”:我做对了3件事,方法简单有效

洛阳6岁女孩遇继母后判若两人,震惊全网!不愧是“再婚家庭天花板”啊


- END -

常春藤亲子营
国内最权威专业的亲子服务平台,针对6~15岁少年,培养心态健康、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不定期组织各类主题线下训练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