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育严重迟缓的儿子送进哈佛, 我从不怕「输在起跑线」

教育   2024-11-21 19:30   北京  

作者:卷卷兔
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导致中产家长焦虑的源头,莫过于超前学习:比别人学得更快、更早,赢面就更大。


但当我们把时间拉长一些,再长一些,命运却带我们走向了不同的分叉口。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一出生就拿着一手烂牌却逆转命运的一家人。


张轩溢今年5月从哈佛毕业了


孩子叫张轩溢,一看简历就是众人羡慕的学霸:

本科被芝加哥大学录取,是当年美本录取深圳地区第一名,攻读人类学和心理学双学位,以“荣誉毕业生毕业;同年被哈佛大学录取,继续在人类发展与教育专业深耕,今年5月刚刚毕业。


但他身上还有另一层标签:


他婴儿时曾因发育严重迟缓而被判定为轻度脑瘫儿,经过系统康复治疗直到3岁多才勉强接近正常儿童,10岁又罹患严重的血液病,休学一年后返校,14岁左右恢复健康。


这样的孩子,放在超前规划的大背景下,一定是被认为落后的。


在他重获了强大的生命力的背后,站着一个十年如一日用爱和耐心浇灌的母亲。




01

被“病床感牢牢困住


“直到那一天,我11岁的独子,站在17楼阳台上绝望地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的那一刻,我忽然才意识到,眼前这个孩子,不是一台功能失灵、维修中的机器,不是一个只需要关注医学指标和治疗方案的生物体,他是一个人。


他是一个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渴望的活生生的生命


妈妈杨泓眼中惊心动魄的这一刻,发生在轩溢突然被诊断严重血液病治疗的大半年后。轻微的挠痒、磕碰都会导致乌青的瘀斑,流鼻血高频发生,像一个瓷娃娃。


这让轩溢在最活泼好动的年纪被强制按下了静止键,休学一年,卧床躺平。


我脑子里经常闪过一句话:我的生命失去颜色了。这种被剥夺自由、无法逃离和抗争的感觉,被他形容为“病床感”


冲破重重阻碍,艰难长大的轩溢与爸妈

最后一道防线被打破,是在一个傍晚。

轩溢在病房窗口看到一只蜻蜓轻盈地飞向天空,想到失去自由的自己,连一只蜻蜓都不如,他突然无法抑制地号啕大哭,有了从17楼一跃而下的冲动。


幸好妈妈及时赶来,她没有哭着骂他不珍惜生命,而是蹲下身静静听他泣不成声地倾诉,紧紧抱了他一下,然后跑出去打了电话。


我颤抖着双手给医生打电话,用不容置疑、歇斯底里的吼叫说:“要带他去旅行,明天就去,不要劝我;不管什么结果,我非去不可!

强忍下眼泪和情绪后,妈妈走进来,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笑着对张轩溢说:“快去收拾你的行李吧,我们明天来一趟疯狂的旅行。


正是这个决定救了孩子,这句话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世界上最安抚人心的话语,仿佛让我失去希望的生命重新有了一丝可以追寻的光彩

到了酒店后,他激动地爬上滑梯,肆无忌惮地滑下,任水花拍打着全身。

但瞬间,全身上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青紫血点,母子俩都惊呆了。而张轩溢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转过身,一步步缓慢地走向岸边,眼都没抬地和妈妈说:“走,回医院。


那时候我才清楚地知道,自由是值得我一辈子去拼的,我要过一个我说了算的人生


他不再抱怨命运不公,开始捡起课本自学,他要为生命负起责任。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休学,轩溢的身体状况稳定了下来。他转进了课业压力较小的深圳民办书院,并在14岁左右逐渐痊愈。


重返校园后,终于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奔跑和玩耍

02

一次执拗的叛逆


我坚定地相信,自驱力的激发始于自主;而自主的培养,则是从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简单的选择开始的。


那么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明知他们的选择是错的,也要顺应和尊重吗?这也曾是轩溢的妈妈思考过的问题。


轩溢所读的国际学校每年都有很多课外实践活动,如果无故缺席,就会被记为旷课,可能未来直接影响录取。

而高二时,他发现有一次实践活动和两年前的一模一样,就起了逆反心,不想被迫参加“不走心的活动。

他拖着不报名、不缴费,越有老师来催,他越是感觉被逼迫,内心的抗拒就越强烈。凭什么要委屈自己去顺从一个不人性化、不合理的活动呢?


老师实在没办法,在缴费日截止的当天中午,给轩溢的妈妈发了微信。


而那时候,父母正在外地旅行,在转机的空隙将聊天记录截图转发给了孩子。


得知妈妈知道后,轩溢的防御警戒机制立即启动:“我想了无数种可能,但妈妈无论怎样说我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然而妈妈发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儿子,无论你做什么选择,妈妈都相信你是有理由的


仿佛蓄满力气的拳头打在棉花上,一句“相信你瞬间化解了这么多天对抗学校的负面情绪。


在后来的电话中,妈妈问了两个问题:“你知道被记旷课的后果吗?”“这可能意味着你无法被美国前30的学校录取,甚至严重到可能没大学读,你觉得值得吗?你愿意承担吗?


孩子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知道,什么后果我都愿意承担


妈妈的情绪没有什么波动,只是说:“那好,我和班主任说,你选择不去,同时愿意承担后果,他们可以记旷课。停了一会儿,妈妈又说了一遍:无论你做什么选择,妈妈都相信你


挂掉电话,他原本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我真实感受到了妈妈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


妈妈将决定告诉了班主任后,再次给他打来电话,而这次又多了几句不紧不慢的话:


“你有没有想过,老师轮番做你的工作,他们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是老师看重你,希望有你的参与,让本来不咋地的活动变得更有意思,成为同学们美好的回忆?

停顿了半刻,似乎在给儿子的思考留白,妈妈又肯定地说:妈妈相信,这是你能够做的贡献,也是你能推动的改变,你的独特价值


正是这一番不动声色的鼓励,让张轩溢多天积累的负面情绪有了一个出口,他决定重新思考这个决定,含着眼泪和妈妈说:“我决定了,我去参加。

而事实也证明,当换了个心态,以“价值创造者”的角色全情参与这次活动,收获比想象中更多。


作为一名家长,当我全程看完母子俩安然解除这次叛逆危机的故事,对妈妈的耐心和笃定无比佩服。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价值观、自我认同激烈震荡的时期,个人意志越来越强,即便处于纠结中,也不轻易向父母求助,只是在拧巴中像刺猬一样对抗,越说教越逆反


只有真切感到被父母“看见”,情绪被父母稳稳接住,甚至都不需要父母给建议,他们就自己有能力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要相信,孩子会本能地向主流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发展。

在深国预时,张轩溢年年获得学校奖学金,还是学校戏剧舞台上的主角

03

“看见计划”


虽然从小被父母“训练独立做决定的能力,但到了大学申请的前半年,张轩溢还是不知道选什么专业。

他选的AP课程偏理科,在国际数学比赛中获过大奖;还去哈佛夏校上过化学课程,但理科似乎还没让他心动到要花4年学习。


难道要选择当下热门的计算机、商科吗?张轩溢向父母寻求建议。


他们首先向儿子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意见:“这两个专业和你的个性、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似乎不契合。即便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但如果不是兴趣方向,内心得不到正反馈,恐怕连大学四年都不一定坚持得下来。

我们希望,你的专业像你钟爱的游戏一样,谈起它会眼睛放光、神采奕奕,哪怕遇到困难也自信乐观、充满斗志。


但父母对海外留学完全没有经验,无法单凭自己的视角指手画脚。灵机一动,妈妈想出一个“看见计划——带轩溢去拜访身边的专业人士,聊聊他们当年是如何选专业的,现在又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看见世界,看见专业,看见自己。


他们拜访的第一位行业前辈,是深圳大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博士,并由博士生带着参观了做科研的实验室。然而,听着对方兴奋地讲述平时如何做实验、跑数据,轩溢却无法找到共鸣。


做科研的日常生活,是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每天8~10小时泡在里面,有时候吃饭睡觉都会忘记。虽然这给眼前博士哥哥带来了莫大的满足,也十分令人敬佩,但这却不是我会甘之如饴的生活方式。


当天回来以后,他细细梳理自己的思考,忽然想到,自己从小不断地生病住院,经历了大小生死考验,让他一直对人类情感背后的底层逻辑充满好奇,想去探索背后情感与行为相关的心理机制,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心理学从心底冒了出来。

后来有一天妈妈十分热切地推荐给轩溢一段录音,是来自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台湾人类学家翁玲玲的一段分享。


对于张轩溢来说,人类学和心理学有相似之处,但依然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他不想听。妈妈也没逼他,就故作平静地说:“这绝对是个很有意思的讲座,给妈妈一个面子,只听5分钟,如果不感兴趣就不听。

没想到的是,正是这5分钟的内容,让张轩溢一下子被击中,对人类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比如为什么大众认为女性更爱购物逛街,而男性总是直奔目标,买完就走?这是因为早期人类社会的分工中,男性需要稳准狠地狩猎,并迅速拿回家养家糊口,要求力量强大、敏捷高效。

而女性则会三五成群,散步到周边采摘蔬果、寻找水源和药草,需要更强的耐力、记忆力和关注细节的能力,逛的时间越久,收集到的生存资料越丰富。

那一刻,我长久以来的迷茫和困惑好像一下子被消除了,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

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提供全新的思路来帮助大家解除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惑


于是,人类学成为17岁的张轩溢坚定申请的专业。如今,23岁的他已经在热爱的领域开启新征程:在波士顿做一名幼儿园老师。

人生还很漫长,我们仍然会遇到很多的坎儿,名校学历并不会成为“免死金牌

但是也一点儿不怀疑,他已经不惧风浪,自在翱翔。


作者简介: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最新杂志


编辑、排版:曹    磊
:李    津
三审赵海旭

你错过的精彩文章:

一个很危险的现象:孩子们聚在一起, 不再嬉戏玩耍了……

热播剧《小巷人家》:子女长大后会不会孝顺,早就注定了

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父母支持其辍学,最后竟过成了这样……

听了北大教授在《十三邀》上的一番话,孩子我今天不谈成绩,只教你如何幸福

《变形计》最惨女孩,妈妈去世,爸爸入狱:被城市妈妈收养9年后,如今活成了这样……


- END -


常春藤亲子营
国内最权威专业的亲子服务平台,针对6~15岁少年,培养心态健康、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不定期组织各类主题线下训练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