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父母要做到这几点

教育   2024-11-18 19:30   北京  




本期专家


张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日本早稻田大学特别研修员,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著《父母的5堂必修课: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智慧》《强迫症与箱庭治疗》《箱庭(沙盘)疗法实务》。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第一次和父母分床睡,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后来,他终于适应了,但他睡着之前,是坚决不让关房门的,因为他希望随时看到爸爸妈妈。

等到了七八岁,孩子心情不好时,可能会生气地关上房门,但大人稍微一哄,他就会把门打开。等到了青春期呢,关上房门似乎成了孩子的标准动作。

“为什么动不动就关门呢?”“一生气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怎么叫都不开!”面对动不动就关门的青春期孩子,大人疑惑、失落、生气,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关门是青春期孩子再正常不过的表现。面对这个看似突然的青春期“限定动作”,父母的应对方式,对孩子成长、亲子关系都至关重要。

01

你可以关门,但别将门反锁


莹莹从小就胖。上初中后不久,同学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胖妞”,没什么人愿意找她玩儿。

莹莹向父母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妈妈不仅没安慰,反而说:“就是啊,你就是没有出众的外表、匀称的身材啊。所以,你除了用好成绩让他们闭嘴外,没有任何其他出路。”一旁的爸爸也帮腔道:“就是啊,你妈妈说了我想说的话。”

让父母失望的,是莹莹并未听话地努力学习以“弥补”身材的不足,情绪也越来越暴躁。13岁那年,她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不得不休学。一开始,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父母心情好时不说什么,否则就会向莹莹哭诉养她多么不容易,而她是如何不争气。

最后,莹莹提出出去租房住:“我不想看到你们。”一日三餐,莹莹让父母送到出租屋门口。“孩子彻底把我们之间的那扇门给锁死了。”莹莹妈妈追悔莫及,也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莹莹会彻底关上跟父母交流的门呢?因为她看不到来自父母的保护机制。如果面对女儿的抱怨,莹莹父母能去倾听、理解,并给予支持,告诉她:“你永远是我们最自豪的女儿。”她不会如此决绝。

一个人胖就应该被嘲笑吗?有错的是嘲笑你的人,不是你。的确,肥胖是现实,但不应该被嘲笑。莹莹告诉父母的是她被嘲笑后受的伤,这怎么能用“就是啊”来回复呢?青春期孩子信任且依赖同伴关系,也更容易因此受伤。

当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帮他辨识出哪些是伤害、承受不了的情绪,哪些是别人错误的部分,必须坚决地拒绝掉,这才是父母的正确做法。否则,孩子不仅会关上房门,还会关上亲子沟通的那扇心门。

关门是青春期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当孩子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时,却突然关上房门,说明他的青春期要来了;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关上门,说明他长大了,开始学习独立处理消极情绪了;当孩子和父母发生冲突后,大声关上门甚至将房门反锁,说明青春期最激烈对抗的时刻已悄然而至,亲子关系也到了严峻的考验时刻。

因为暑假长时间玩儿手机,爸爸大声指责了11岁的珂珂,拔掉了家中网线。珂珂一气之下进了房间,狠狠地带上门后还将其反锁。因为房子在12楼,妈妈担心儿子做傻事……然而,即便妈妈哭着央求,珂珂依然置之不理,爸爸一气之下,把他的门锁给砸了。父子大战再次爆发,在妈妈的极力说服下,珂珂爸爸道歉,还买了新锁重新装上去。

青春期孩子喜欢关门、锁门很正常,但如果锁门成了习惯性动作,家长就应该找个平静的时候跟他谈:这个门,要不要继续保留锁?如果保留,父母要求开的时候,就必须打开。与此同时,父母要保留一把钥匙,可以随时打开门。告诉孩子,房门上锁,是父母尊重他,但亲子间必须互相尊重。

孩子想关门、锁门,想“静一静”,父母说“可以”才是真的可以,“不开门也可以,但要及时回应”;如果父母觉得情况紧急,那就是下了最后通牒,孩子必须开门。

如果孩子有抑郁的诊断并伴随自杀危机,这个门锁就需要家庭认真探讨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隐私的情况下保证安全。

作为父母,要在亲子关系缓和时,跟孩子讨论一些边界行为问题,如关门、锁门如何达成共识,告诉他,如果他不开门,父母会担心什么,怎么做更合适等等。

也正因为此,如果要继续保留锁,父母必须拿着钥匙,但要注意,这个钥匙在紧要关头救命的时候使用,不能用在父母感觉权威被挑战的时候


02

青春期孩子需要一位人生导师


青春期女儿习惯性锁门,因为她“就想安安静静地做作业”。父母一点儿都不相信,总觉得她偷偷玩儿手机、打电话。

最后,父亲趁女儿上学时,在她房间装了监控。一天,女儿发现了房间的摄像头,愤怒异常,父母赶紧撤掉监控。她的爸爸说:“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纠结她关不关门了。因为比起父女关系破裂,关门一点儿都不重要。”

如何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动不动就关门、锁门,甚至因为这件事跟父母发生激烈冲突?我认为在此期间,一定要把亲子关系摆在最前面。

如果亲子关系是一个天平,一端是独立,另一端是依赖,那青春期就是整个人生周期中,独立那端翘得最高的时刻。亲子依赖在青春期抵达最低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对父母没有了依赖。正因如此,父母在这个阶段才更应该珍惜亲子之间这份脆弱的联结。

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能抵御青春期独立叛逆的高峰,为亲子关系的回暖留出足够空间。

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渴望有一位“导师”指点迷津的。这位导师应比孩子年长、值得信任,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境界,他可以是孩子认可的老师,也可以是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父母也有可能成为导师。

我上初中、高中时,特别喜欢穿外贸店淘的工装风衣服,衣服肥肥大大,再戴一个帽子,一眼看去就是个男孩。妈妈无法接受,她觉得女孩就应该穿颜色鲜亮的衣服和裙子,爸爸却说这样挺好。

“外贸衣服质量好,穿着舒服,而且因为数量少,也不容易撞衫。”我平时学习忙,没时间逛街,爸爸就会在我放假前一天,替我去外贸店筛选,他会逛很多店,然后筛选一两家,初步选定三四套衣服,等我回家后再带我去买。

爸爸接受我的穿衣自由,但对我的学习是有要求的。有父母在前面无条件地支持,孩子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期待,努力成为父母想要他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处处跟父母作对。

一般来说,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导师,因为他们还有其他职责和功能。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去找一位导师,这个人不一定要多成功,但要有善意,具有开放性,尤其是对孩子心怀善意和希望。有些成年人爹味很重,爱说教,讲大道理,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导师的。

人生路上的导师也不一定非得赶着在孩子青春期那几年找,只要彼此能保持好的关系,有信心成为孩子的臂膀、港湾,以及很坚定支持的部分,任何时间段,父母都可以帮孩子寻找,或者自己努力发展成为孩子的导师。

如果你愿意做孩子的导师,一定要记住给予孩子信任,也要花时间跟孩子沟通商量。去年,9岁半的儿子要单飞去国外参加夏令营,临行之前,我们一起讨论需不需要带手机。因为这个年龄就拥有手机,未来管控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带手机会怎样?我们三个人认真地谈论了三个晚上,权衡利弊,讨论带和不带的各种影响。

最后,孩子也觉得,为了这次旅行配上手机似乎也不是那么必要,他也没有自信可以完全掌控好手机的使用和安全性,他爽快地答应了不带手机。我们为此制定了旅行期间的联络规则,以此确保没有手机我们也能保持基本的互动和安全报备。

当孩子被赋予了信任,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沟通和商量的,甚至可能在对立的方案里探讨出双赢的新方案,这就是沟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03

好的关系有无限的容纳性


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好多家长感叹“很突然”。其实没有多突然,一定是有变化的痕迹被家长忽视了。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制定规则,比如一天只能看半小时动画片,有的家长制定了规则后却执行不力。

孩子幼儿园阶段,常常看一下午的动画片,家长很无奈,因为不给看,孩子就哭闹,家长只好步步妥协。试问,四五岁的小孩能怎么闹?到底是孩子真的管不了,还是家长对他无理取闹的情绪难以应对,采取了“懒政”?

一位妈妈发现高一的儿子恋爱了,连续好几天跟对方打电话,一到周末要聊到凌晨一二点。妈妈忍无可忍,在某个晚上推门而入,把孩子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那天大半夜,孩子跑到妈妈的房间,大声让她马上道歉。妈妈虽然很生气,但看到怒气冲冲的孩子,还是为自己贸然冲进他房间的行为郑重地道了歉。

这位妈妈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关起门来的孩子,她冲进去责骂是没有边界感的表现。但是这件事情不能止于道歉,之后还必须复盘。妈妈对自己贸然闯入的部分道歉了,孩子也应该检讨半夜还在打电话的部分。

复盘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妈妈当时的心情:“这么晚了还在打电话,也没有提前告知这通电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自然比较介意。”告诉孩子:“如果这个电话非常重要,那就提前跟父母说。”很多事情,如果能提前沟通,或者自己规划好时间,是可以避免一些误会和冲突的。

当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乃至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时,道歉绝不是结束,复盘才是。而且,道歉是一个互相的行为。学校里几个孩子发生冲突,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解决办法一定是让这几个孩子互相道歉。

当然,青春期孩子生气时会出言不逊甚至有过激行为。这时,家长不要硬碰硬,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脑发育和身体发育的特点,情绪容易激动,行为也容易偏执,孩子有可能在激动之下选择玉石俱焚。

我们常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小时候,孩子是胳膊家长是大腿,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就是大腿,家长反而成了胳膊。聪明的家长要避其锋芒,等到孩子稳定时,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最好模式,就是父母成为(或者协助孩子找到)孩子信赖的导师,成为彼此的伙伴。家长努力用朋友、伙伴的方式跟孩子交往,但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保持权威。

这里的权威不是专制,比如孩子成年前,家里都会设宵禁时间,最迟晚上10点要回来。但万一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同学明天要出国,今晚要组织同学聚会,可能晚点儿回家甚至通宵。家长就不应该一味禁止,而是应一家人一起商量晚归(通宵不归)的安全系数,形成有弹性的规则,例如知晓孩子们聚会的地点、参加人员、如何往返,以及必须24小时电话畅通等。

与青春期孩子制定相关规则时,父母要温和而坚定,如果这种方式在青春期(之前)经常进行,孩子就会习惯,也就不会在遇到困难或负面情绪爆棚时,去做极端的事。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判断力,去识别父母是真的关心还是控制了。

那些决绝的孩子比如文中的莹莹,往往在亲子关系里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控制,是早期关系里的各种问题慢慢积累,导致她在青春期里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来释放。

若青春期前期的亲子关系比较好,孩子有关门的自由,也有开门的自觉,那么青春期叛逆以及亲子之间的冲突都会在可控范围之内。

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有韧性的,虽然有分歧、争吵,但这一切最终都一定能被好的关系涵容。

来源:好妈好爸好孩子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最新杂志


编辑、排版:曹    磊
:李    津
三审赵海旭

你错过的精彩文章:

一个很危险的现象:孩子们聚在一起, 不再嬉戏玩耍了……

热播剧《小巷人家》:子女长大后会不会孝顺,早就注定了

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父母支持其辍学,最后竟过成了这样……

听了北大教授在《十三邀》上的一番话,孩子我今天不谈成绩,只教你如何幸福

《变形计》最惨女孩,妈妈去世,爸爸入狱:被城市妈妈收养9年后,如今活成了这样……


- END -

常春藤亲子营
国内最权威专业的亲子服务平台,针对6~15岁少年,培养心态健康、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不定期组织各类主题线下训练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