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C/山东大学Nano Energy:开发阻燃型高性能固态锂金属电池: 基于聚(离子液体)的锂离子导电界面和耐湿性粘合剂

学术   2024-11-07 14:45   广东  
第一性原理计算解决50年悬而未决难题:半导体中铜为何扩散更快?

来自公众号:能源学人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研究背景】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与增强的安全性,被广泛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储能装置。其中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1.5Al0.5Ge1.5(PO4)3 (LAGP)具有优异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空气稳定性和经济性,在业内备受关注。然而,LAGP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之间形成的刚性界面导致高的界面阻抗,且LAGP和锂金属之间的直接接触会产生副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出现热失控,严重阻碍了在SSLMBs中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便且高效的策略来稳定Li/LAGP界面,提高电池性能。

近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能源研究所(IREC)的A. Cabot教授团队和山东大学慈立杰教授合作,在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题为“Towards flame retardant high-performance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Poly(ionic liquid)-based lithiophilic ion-conductive interfaces and humidity tolerant binder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在电解质LAGP表面构筑具有良好阻燃性的聚合物离子液体基复合离子导电界面层(HILP),成功解决了LAGP/Li界面稳定性问题,并进一步探究了聚阳离子型PDDATFSI取代传统粘结剂PVDF制备的正极在机械强度、粘附性与生产环境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内容要点】
1. HILP界面层的制备与表征
HILP前驱体溶液是由聚合物离子液体PDDATFSI、锂盐LiTFSI和LLZTO纳米颗粒在NMP中均匀混合而成,通过简便且经济的滴涂法在LAGP陶瓷片两侧表面得到约5微米厚的紧密覆盖的HILP修饰层。HILP-LAGP展现出高离子电导率和高抗氧化性。PDDATFSI和LLZTO优异的本征热稳定性助力HILP在点燃实验中表现出高阻燃性。
图1. (a) 裸LAGP与HILP-LAGP 基 SSLMB的界面演化示意图。(b) HILP-LAGP电解质的横截面SEM图像和 (c) 其对应的 C、La、F、S 的 EDX 元素映射。(d) HILP-LAGP和裸LAGP在不同温度下的离子电导率。(e) 25 ºC 时LAGP和HILP-LAGP 电解质的 LSV 曲线。(f) PDDATFSI 和 HILP 的 TGA 测试。(g) LE-LAGP 和 HILP-LAGP 电解质燃烧试验。

2. HILP-LAGP与金属锂负极界面稳定性探究
LAGP电解质的刚性特质造成其与锂金属负极之间较大的界面阻抗,此外LAGP/Li界面电化学不稳定导致界面接触损失,尤其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出现热失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HILP的存在抑制了界面副反应,提高了界面接触性和热稳定性,促进了富含异质结构LiF/Li3N的界面的形成,DFT计算证明了LiF/Li3N结构具有更高的Li+扩散吸附能和更低的能垒,调节了Li的沉积行为,促进了Li的均匀沉积,从而显著提高了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延长了对称电池的循环寿命。
图2. (a) LAGP/Li 和 (b) HILP-LAGP/Li 界面的横截面 SEM 图像,以及 LAGP 和 HILP-LAGP 电解质上熔融锂金属的光学照片。(c) 使用裸LAGP与 HILP-LAGP组装 的对称电池EIS 图。(d) 基于 LAGP 和 (e) HILP-LAGP 的对称电池的 CCD 测试。(f) 在 30 ºC 下电流密度为 0.1 mA cm−2 时使用裸LAGP 的对称电池的恒电流循环。(g) 在 30 ºC 下电流密度为 0.1 mA cm−2 时基于 HILP-LAGP 的锂对称电池的恒电流循环和 (h) 不同循环下的放大电压曲线。30 ºC 下不同循环圈数时使用(i) LAGP 和 (j) HILP-LAGP 电解质的锂对称电池的 EIS 图。(k) 面容量为 0.4 mAh cm−2 且电流密度为 0.4 mA cm−2 时,基于 HILP-LAGP的锂对称电池的循环性能。
图3. 280 ºC 下 (a) LAGP/Li和 (b) HILP-LAGP/Li 界面随时间变化的连续图像。(c) 从使用裸LAGP 和 HILP-LAGP 对称电池中拆解的循环后锂金属表面的 F 1 s 和 (d) N 1 s XPS光谱。(e) 循环后裸LAGP 和 HILP-LAGP电解质表面的 Ge 3d XPS 光谱。(f)循环后的 裸LAGP 基对称电池和 (g) HILP-LAGP对称电池中拆解的锂电极表面SEM图。
图4. Li 原子在 (a) Li3N、(b) LiF 和 (c) Li3N /LiF 异质结构表面上吸附的优化结构和电荷密度差异。Li+ 在 (d) Li3N (0 0 1)、(e) LiF (0 0 1) 和 (f) Li3N /LiF 界面上扩散的动能势垒。橙色箭头代表扩散路径。

3. 聚阳离子型PDDATFSI正极粘结剂与全固态电池应用
聚离子液体PDDATFSI独特的富氮杂原子结构以及和PDDA+与集流体铝箔表面氧化层的强相互作用,使其与电极材料和导电炭黑形成紧密接触,确保了与集流体之间持久的附着力。此外PDDATFSI具有良好的抗湿特性,显著降低了对生产环境的湿度要求和生产成本。采用HILP-LAGP的全固态电池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
图5. (a) 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获得的 PVDF 和 PDDATFSI 基电极的载荷-压痕深度分布。(b) 使用不同粘合剂电极的硬度和模量比较。(c) 使用不同粘合剂电极的剥离力-位移曲线。(d) PDDATFSI 基电极弯曲和折叠的光学照片。PDDATFSI 粘合剂基 (e) LFP 电极和 (f) NCM811 电极的表面和横截面 SEM 图。(g) PVDF 粘合剂基和 (h) PDDATFSI 粘合剂基浆料在高湿度环境下的涂覆工艺测试。
图6. (a) 以锂金属为负极、HILP-LAGP 为固态电解质、LFP-PDDATFSI 为正极的全电池结构示意图。(b) 使用裸 LAGP、HILP-LAGP/LFP-PVDF 和 HILP-LAGP/LFP-PDDATFSI的倍率性能。(c) 以 PVDF 粘合剂和 PDDATFSI 粘合剂为基础的 LFP 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比较。以 (d) PVDF 和 (e) PDDATFSI 粘合剂为基础的 LFP 全电池的充放电曲线。(f) Li/HILP-LAGP-HILP/NCM811-PDDATFSI 的恒电流循环(0.2 C,30ºC)。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阻燃性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策略,即引入聚离子液体基复合离子导电层HILP,同时开发聚阳离子PDDATFSI作为SSLMBs正极粘结剂。HILP的引入有效抑制了LAGP与金属锂之间的副反应,提高了LAGP/Li界面电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DFT计算证明了TFSI-阴离子在锂负极表面还原形成的LiF/Li3N异质结构SEI层促进了Li的均匀沉积,从而在界面处实现均匀的Li通量与无枝晶的Li沉积。此外,聚阳离子型PDDATFSI作为正极粘结剂应用赋予了正极更高的机械强度和附着力,尤其其良好的抗湿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环境成本。与未经改性的LAGP相比,使用HILP-LAGP组装的对称电池与全电池表现出显著提高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提高SSLMBs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开辟了新的途径。

Shengnan Zhang, Qing Sun, Paulina R. Martínez-Alanis, Guowei Chen, Jianwei Li, Guifang Zeng, Jordi Jacas Biendicho, Lijie Ci, Andreu Cabot, "Towards Flame Retardant High-Performance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Poly (ionic liquid)-Based Lithiophilic Ion-Conductive Interfaces and Humidity Tolerant Binders." Nano Ener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4.110424

通讯作者简介
A. Cabot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能源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半导体和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构建和表面修饰;能源存储和转换纳米材料、热电材料、金属/硫及金属/空气电池、电催化能源转换技术;电流体动力学3D打印技术等。主持包括“欧洲地平线”在内的多个欧盟和西班牙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JACS、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

慈立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在碳材料等领域有20多年的研发经历,在国际高端学术期刊发表了30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论文被引用次数大于33000,h因子80。目前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新能源材料制备及应用、下一代储能新技术开发、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Mater., Chem. Soc. Rev.,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Nano Lett.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

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科研论坛,欢迎新手、专家、大师以及业余爱好者。
 最新文章